劉小樓

劉小樓

劉小樓是中國評劇小生代表性人物之一。1922年出生,河北省寶砥縣人,評劇演員,工小生。出身評劇世家,7歲在天津隨父劉寶山學戲。9歲登台演出,在《妻子哭街》《井台會》等戲扮演娃娃生。17歲正式應工小生,活動於京、津一帶。先後與桂寶芬、劉翠霞、李金順、愛蓮君、芙蓉花、筱白玉霜、六歲紅、鮮靈霞、鴻巧蘭、李蘭芳等合作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小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寶砥縣
  • 出生日期:1922年
  • 職業:評劇演員
  • 代表作品:妻子哭街
人物生平,代表劇目,藝術特色,獲得榮譽,人物評價,相關軼事,

人物生平

1949年 同筱白玉霜合作首演了評劇現代戲《兄妹開荒》。
1950年 參加哈爾濱市評劇團,同喜彩苓、李子巍、郭硯舫等長期合作演出。
1962年 拜倪俊聲為師。先後任市評劇院業務團長、副院長、藝術指導、顧問等職,是歷屆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及第六、七、八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劇協理事,黑龍江省劇協理事,哈爾濱市劇協理事、副主席。
1984年 退休。
1991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7年 因病逝世。

代表劇目

《白蛇傳》、《柳毅傳書》、《唐伯虎點秋香》、《楊乃武與小白菜》、《人面桃花》、《孔雀東南飛》等,其中“大丈夫威武不屈”、“娘子把真情說一遍”、“三春楊柳黃鶯唱”等成為評劇小生腔的經典唱段。

藝術特色

劉小樓嗓音清脆、音域寬闊,演唱聲情並茂,韻味濃郁。唱腔與女聲同弦同調(即用正弦唱正調)。最高音可達G調6音。在唱腔中多吸收、借鑑一些旋律性較強的女腔因素,使其唱腔流暢動聽、婉轉抒情。他唱腔板頭紮實、吐字清晰、節奏穩健、變化自如。唱腔與語言能緊密配合,演唱時唱詞的字頭、字腹、字尾的發音、放音、收音均交待得清楚、明白。節奏的處理既靈活自如、瀟灑俏麗,又含蓄大方。
以柔和而又圓潤的演唱,表達了忠厚老誠善良的許仙發自內心的悔恨而愧對娘子的內心獨白。這段唱腔已為評劇小生和業餘愛好者普遍傳唱。《柳毅傳書》中“大丈夫威武不屈”一段唱腔,表現了柳毅豪爽、正直、剛毅和對老龍王錢塘君毫不畏懼的性格特點。《人面桃花》中“三春楊柳黃鶯唱”一段唱腔,優美動聽,深刻感人,輕鬆流暢,悠揚婉轉,塑造 了一個文雅瀟灑的風流才子形象。這幾齣戲人物身份不同,性格各異,唱腔也各有特色。豐富的舞台實踐經驗,使他成為評劇唱做兼優的小生演員,為評劇藝術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多年來,投其門下求教的弟子有:寧維學、李儒林、李雲峰、高雲成、徐玉民等。

獲得榮譽

1953年 在東北第一屆戲劇、音樂、舞蹈觀摩大會中演出《白蛇傳》(飾許仙),獲優秀表演獎;
1956年 在黑龍江省戲曲匯演中表演《柳毅傳書》(飾柳毅),獲優秀表演獎;
1959年 赴福建前線慰問演出及到上海為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演出,曾得到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的讚譽。

人物評價

劉小樓先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畢生酷愛評劇事業,始終關注著黑龍江省的文化事業發展。住院期間,他還參加了由黑龍江省著名藝術家組成的“十老”宣傳和諧社會演出隊。

相關軼事

改革評劇自成一家
劉小樓之所以能夠成名成家、自成一派,關鍵在於他自身對評劇藝術的酷愛,有強烈的進取心、責任感和時代精神,執著不倦地奮鬥,精益求精。
1950年,哈爾濱市文教局史文生陳振球兩位局長邀劉小樓同志到局裡談話。指派張靭當哈爾濱市評劇院書記兼院長,劉小樓當副院長。從此他們開創了評劇一個火紅的年代,把火熱的青春年華,傾注在這片黑土地上。1962年他拜倪俊聲為師,從而加深了對倪派小生唱腔精髓、神韻的理解,也推動了哈爾濱市評劇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劉小樓在評劇舞台上創造了一系列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他演出的《向陽商店》、《奪印》、《柯山紅日》、《金沙江畔》、《櫻花頌》、《焦裕祿》已成為現代評劇的經典之作。
縱觀中國評劇史,基本上是旦角的歷史。劉小樓在評劇以旦角為主、生行不被重視的情況下,積極扶植、陪襯女旦角,默默奉獻,同時也為生行獨闢蹊徑,發展了評劇小生唱腔和表演的藝術。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許仙、崔護、唐伯虎、柳毅、楊乃武等眾多評劇小生藝術形象,已成為他人不可攀比的書卷氣小生的典型,領一代評劇文生風騷。
《人面桃花》是劉小樓的代表作之一,他把劇作家歐陽予倩為京劇寫的《人面桃花》劇本移植過來,取崔護的原詩演唱:“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完美地塑造了一個追求真摯愛情的文人才子形象,提高了評劇的藝術品位。《人面桃花》得到了觀眾和專家們的一致稱讚,並和《白蛇傳》一起被確定為出國劇目。
天津碼頭斗流氓
在舊社會,劉小樓為人仗義執言,愛打抱不平,面對惡勢力也不肯低頭。1943年,劉小樓到天津同新鳳霞搭檔演出,新鳳霞當時被天津一個黑社會頭目看中了,新鳳霞和劉小樓在一幫有正義感的同行保護下,軟硬不吃,把這夥人頂了回去。黑社會頭目認為劉小樓是最大的障礙,多次計畫僱人用鏹水伺機潑劉小樓,想重演《夜半歌聲》,再出個被毀容的“宋丹萍”。想不到,劉小樓在天津的名氣大,人緣好,被雇的流氓一聽說是他,就說什麼也不幹了。雖然逃過了這場劫難,劉小樓還是在黑社會流氓的欺壓下,被迫離開天津。
劉小樓說,在舊社會,人要活下去,就要同權貴富豪的欺壓斗、同戲霸班主的剋扣敲詐斗……他雖然有正義感、敢於鬥爭,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單薄的,只有讓大多數人抱成團,才能勝利。誰能讓大家團結起來?就是共產黨。他曾說,舊社會也捧紅過我,但把我當戲子耍。只有新社會才把我當成藝術家。我才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支撐力量的大寫的人,所以自己總想著要為國家和社會做一點兒事。
入黨花了四十年
劉小樓對黨忠誠和熱愛,他從1953年就正式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書,直到1992年,他才如願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這是為什麼?據劉小樓先生的二女兒劉群介紹,原來是因為劉小樓有兩位妻子。他的大夫人是父母包辦的,始終在家鄉養老育小;但劉小樓常年奔波在外,也需要有人照顧,這樣,他就娶了當時他的一個“追星族”一位鐵路工人的女兒———也就是多年來與他風雨同舟的二夫人。我國的婚姻法是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的,而黨章上又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在工作和生活各個方面帶頭。於是,就有人給劉小樓出主意:離婚。劉小樓說:“跟哪個離都喪良心!”別人又說:“那就假離婚唄!”劉小樓更認真了:“不行!欺騙黨組織,我就不配當共產黨員,那還入黨幹嗎?別看我在舞台上演戲行,生活中我演不了戲!”
就這樣,劉小樓的入黨問題被無限期地擱下了。直到1992年大夫人去世,他才以70歲的高齡入黨。
人民藝術家的情懷
劉小樓在“文革”接受“勞動改造”的1970年,全家被下放到肇源縣農村插隊勞動。他去的第一年就帶領大家解決了莊稼除草的問題,使糧食獲得了大豐收,他又多方奔走,為村里安上了電燈,農閒時,他還編寫劇本、組織演出,活躍鄉親們的文化生活,他當選了縣勞動模範。
其實,劉小樓之所以那么樂觀,是因為他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他相信黨、相信民眾、正直無私、不畏強權、自強不息……這些優良品質貫徹了他的藝術人生。他在農村資助的窮孩子,後來成了東海艦隊的艦長、大公司的老總,他們成名後,又返回肇源縣資助貧困的學生,他們說,是劉小樓的義舉,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軌跡。
劉小樓認為,若想藝術上成名成家,首先要勤奮刻苦地去學、去練。痛得越多,學到的就越多,練得就越精,快樂獲得的就越大,事事如此,只有經過痛苦的磨鍊,才會得到真實的快樂。每個人的成功之路都是一條由痛苦到快樂的鮮明軌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