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窪遺址

劉家窪遺址

劉家窪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的魯家河東岸塬邊,北距黃龍山約10千米。2019年1月,經過發掘確認,為東周時期芮國國都遺址。

劉家窪遺址範圍約3平方千米,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館和澄城縣文體廣電局聯合組隊開展考古發掘,通過對出土遺物的形制、紋飾等分析,推斷遺址時代屬春秋早期。劉家窪遺址由城址、居址和墓地組成的東周遺址,是春秋時期芮國的都城遺址,它的發現填補了芮國後期歷史的空白。

2019年3月29日,劉家窪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10月7日,劉家窪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家窪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
  • 所處時代:東周 
  • 占地面積:3 k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141-1-141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布局,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2016年11月,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村西北發現有墓葬被盜。經申報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勘探和搶救性發掘。考古人員勘探發現墓葬210多座,其中帶墓道的中字型大墓2座。其中一座大墓槨室東北角建鼓銅柱套上刻銘“芮公”作器,下壓的1件銅戈上也有“芮行人”銘文。考古人員據此判斷,大墓墓主應當是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國國君。
劉家窪遺址
無人機拍攝的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發掘現場
2019年1月,經過連續兩年對該遺址展開全面系統的調查與勘探,考古工作人員重點發掘了包括周代諸侯大墓在內的兩處墓地,認定該地為芮國後期的又一處都邑遺址。

遺址布局

劉家窪東周遺址根據調查確認遺址範圍約3平方千米。其西、南、北三面以自然沖溝為界,東面由一條人工壕溝與外相隔,壕溝南、北兩端與自然沖溝相接,由此,以自然沖溝和人工壕溝相連組成一個封閉的大型遺址區域,東西2000米、南北1500米。魯家河穿遺址區中心而過,將遺址分為東、西兩區。遺址區內可採集到豐富的周代文化遺物,斷崖上可看到較多灰坑及夯土牆等遺蹟。
在遺址東區中部的位置,調查和勘探發現有一面積10餘萬平方米城址。城址西面鄰魯家河河道、南、北、東三面由夯土牆相圍合,亦形成一個相對閉合的城址區,位置居中、地勢險要。城址內採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等春秋陶器殘片,此外還有一塊陶范殘塊。勘探有大量灰坑和板瓦等建材堆積,屬重要建築所在,應是高等級人群居住區。
東、西兩區都勘探發現了一般居址密集區和墓地。已確認的墓地有4處,共210餘座墓葬,東區3處,西區1處。墓地的邊緣或附近都分布有一般居址,但其主體部分不見任何居址遺存。所有墓葬均南北向,除東I區墓地兩座帶墓道的“中”型大墓(M1與M2)外,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但規模大小有別。

遺址特點

劉家窪東周遺址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館澄城縣文體廣電局聯合組隊開展考古發掘,通過對出土遺物的形制、紋飾等分析,推斷遺址時代屬春秋早期。在全面系統調查與勘探的同時,重點發掘了包括周代諸侯大墓在內的兩處墓地,認定該地為芮國後期的又一處都城遺址。
劉家窪遺址
劉家窪遺址範圍示意圖

文物遺存

東I區墓地共發掘大、中、小型墓葬71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其中帶墓道的中字形大墓2座(M1、M2),大型豎穴土坑墓1座(M3)。
“中”字形大墓M1劫後殘留各類隨葬品總計240件(組),包括彩繪木俑、銅簋、2組10件編磬、2套殘存編鐘,銅鐸、漆木建鼓、鐵矛、大玉戈等。M2出土各類文物400件(組),主要有7件鼎、1件簋、1件盤與1件銅鍑;2套編鐘編磬及鐘虡(古代懸掛鐘的架子兩旁的柱子)、磬架,4件建鼓、1件陶塤、1件疑似木質琴瑟類樂器。西側保存較好的鐘架,上有嵌蚌飾的木雕漆繪圖案,下伏圓雕獸形虡座甚為壯觀。墓都出土大量車馬器,不少兵器和少量玉器。
M2槨室建鼓銅柱套上刻銘‘芮公’作器,下壓的1件銅戈上也有‘芮行人’銘文。M2墓出土的長2米、寬1.3米的三欄木床遺存,四角有青銅角飾,將中國使用床榻的歷史提前到春秋早期。
編號M3的大墓其獨特之處在於槨室四壁共置9個壁龕,每龕有一年輕女性殉葬,肢骨屈折,身上見硃砂。有2件鑄有“芮公”的銅鼎、5鎛9鈕的編鐘、大量的車馬器,罕見木格漆繪牆圍和1件漆器。推測墓主可能是M2芮公夫人。編號M27的墓葬出土兩件鬲,口沿上鑄有“芮太子白”等銘文,為判定墓地性質提供參證。
 劉家窪墓地已發現規模不等的墓葬200餘座,其中包括兩座“中”字形的高等級國君大墓。種建榮介紹,在2號墓中,出土了7尊鼎,顯示了墓主人諸侯的身份。最關鍵的是,在墓的槨室東北角發現一面建鼓,鼓柱銅套上刻有銘文“芮公作器”,下面壓著的1柄銅戈上亦有“芮行人”的銘文。據此判斷,這裡是一處芮國後期的都城遺址及墓地,墓主當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國國君。

研究價值

劉家窪遺址發現填補了芮國後期歷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東周諸侯國發展演變的典型案例。不同文化傳統、族系背景的居民共同使用同一墓地的現象,揭示了芮國後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實圖景,呈現出地緣國家的基本特徵,是研究周代社會組織、人群結構的重要材料。大墓出土的樂器組合,為中國音樂考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出土的三欄木床遺存將中國使用中榻的歷史提前到春秋早期。

歷史文化

2017年,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劉家窪的春秋芮國遺址一座男性貴族墓發掘出土了一件微型銅罐,罐內保留的6克左右殘留物遺存。中國科學院大學楊益民教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種建榮研究員、孫戰偉副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德國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等開展合作,利用系列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對微型銅罐內的殘留物完成綜合分析,根據研究報告,該殘留物包含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通過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電鏡-能譜分析結果表明無機成分主要為一水碳酸鈣;碳酸鹽的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來源於淡水環境;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分析表明有機成分為動物油脂,通過脂肪酸單體碳同位素分析證明油脂來源於反芻動物體脂。此反芻動物餵食了大量碳4(C4)類食物(可能為小米及小米秸稈等副產品),導致單體碳同位素正向偏移,結合動物飼養策略推測很可能為圈養的牛,即其油脂為牛脂。研究結果表明,微型銅罐內的殘留物由反芻動物體脂(牛脂)作為基質混合了一水碳酸鈣顆粒,它是美白化妝品,也是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男性化妝品。
“劉家窪地處關中東北角,在西周屬於抵近王朝北部邊界的王畿地區,東周時期則是秦晉爭鋒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關鍵。”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劉家窪考古領隊種建榮介紹,遺址是一處居址與墓地共同構成的聚落,總面積近3平方千米。勘查發現長達數百米的夯土牆與壕溝設施,合圍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其內有高等級建築、鑄銅與制陶手工業遺存。墓葬共4處200餘座,規模等級不同,其中有兩座“中”字型高等級國君大墓。最高統治者與中小貴族一起葬於公共墓地,這是周代社會家國政治的直觀表現。
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3月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主辦的《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展示芮國的歷史風貌及周代分封制度的歷史場景。該展覽分為列土分邦、小國之光和萬流歸宗三個單元,共展出青銅重器、禮樂用具、金玉飾品等300餘件文物展品,呈現陝西澄城劉家窪芮國遺址、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的考古發現成果。
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0月15日,“古芮新跡——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匯集了劉家窪等遺址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分為“列土分邦”“小國之光”“萬流歸宗” 三個單元,共展出文物精品175組300餘件。

保護措施

2019年3月29日,劉家窪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2019年10月7日,劉家窪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劉家窪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
劉家窪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