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宗勇
- 別名:玄漁先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貴州遵義餘慶
- 出生日期:1981
- 職業:愛心聯盟網創辦人,民間職業公益人
- 畢業院校:龍溪中學
- 主要成就:幫助上萬留守兒童
- 代表作品:歌的傳說,正月梅花香,流浪者的天堂,無名樓,孔雀鈴
媒體報導,愛心聯盟 人人公益,在舍與得之間,傳遞希望,媒體報導,職業技巧,發表作品,文學創作之路,長篇小說,
媒體報導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專訪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專訪(上下集)
廣東衛視《凡人大愛》:一個80後公益人的暖冬行動
貴州電視台:貴州好人劉宗勇【2012年5月貴州電視台第五頻道播出專題片】
中國新聞網:民間公益人劉宗勇走上大學講台
劉宗勇1981年出生在貴州遵義餘慶縣的一個貧困家庭,1998年從音樂學校輟學到外地打工還賬,但這個只有國中文憑的“80後”如今是著名公益人、公益網站愛心聯盟的創辦人。從2008年從事網路公益至今,他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通過平台幫助了近2000餘名貧困學生,近20所貧困學校,疾病、弱勢群體200餘人。談起公益事業,他自信地說:“公益不僅僅是有錢人的遊戲,窮人也能辦公益。”
“公益和慈善不一樣,辦公益是要從小事做起的。”作為網路公益事業的先驅者,劉宗勇認為公益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網路公益不一定要做什麼大事,傳播公益文化才是關鍵所在。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幫忙撿一下,輕輕點一下滑鼠轉發一條公益性微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這能讓整個社會理解公益是什麼,應該怎么去做公益。”
郭建是貴州師範大學2010級在校的學生,如今是愛心聯盟貴陽分會的副會長。2010年他從網上了解到了愛心聯盟,並決心加入了這個公益組織。因為他還同時是貴州師範大學青年紅十字會會長,這讓他給愛心聯盟創造了更大的合作平台。“因為大家都是學生,不可能總是捐錢。所以當時我們大多組織的是捐書或者捐衣服的活動。”郭建說,“其實像我們大學生,只要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有愛心就行了。”
劉宗勇認為,公益事業是社會需要但政策不健全的產物。“公益文化的推廣能推動政府做政策的改變。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讓社會,讓所有人知道應該怎么去做公益。”當談到公益文化和精神,劉宗勇說,“助學不僅僅是打錢,我們應該要把孩子當成親人,僅僅打錢是沒有意義的,孩子們會以為這是政府的救濟金。要多關心,要讓孩子意識到你的存在。”
24日晚,劉宗勇在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舉辦了個人公益講座,這是劉宗勇高校微公益巡迴講座的第六站。“我一無所有,但是我每天都在幫助其他人,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劉宗勇在演講中談到,許多網友都在問我的生活來源是什麼,我想說我這身西裝是別人捐的,我的話費有人為我掏,還有人每個月固定給我發500元的生活補助,那個人說:"這個不是給你的,是給這個團隊的。"”
成為職業公益人後,劉宗勇放棄了他原為作家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來。但伴隨而來的問題是自己無暇兼顧自己的家庭。劉宗勇說:“我的小孩7歲了,但是我們很少見面。去年回了10次餘慶,只有3次回了家。”而他的父母也不知道到底現在劉宗勇是在乾什麼。“很多人都在問我到底我圖什麼,能讓我拋下家裡的孩子不顧?我不需要得到什麼,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好父親,我只能說我在"小家"和"大家"之間選擇了"大家"。”
在社會各方對他的提出質疑之聲的時候,劉宗勇選擇了面對。在劉宗勇部落格中的《志願者應把嘲諷當成一種鼓勵》中寫到:“很多志願者都對我說過,不知道我是怎么滾爬出來的,我無所謂的對大家說:"因為這些人的嘲笑,我們的職業才更顯得有意義。"是啊,這是一種光榮的使命,何必因為他人的言語而感到羞恥。”
來源:中國新聞網
實習記者陳暢
封面人物:訪貴州草根派愛心聯盟發起人劉宗勇
■本報記者仲鵬/文圖
夢碎時刻
採訪劉宗勇的想法已有幾個月了,卻因為機會問題和認識問題一直在“作祟”,所以久久沒有“得逞”。
今年春天那個“雷鋒月”,記者的一位同事曾經對劉宗勇做過側面訪談,將他做好事的一些經歷寫進了“雷鋒就在身邊”的大題目中,挺感人的。從那一刻起,記者改變了因聽信傳言而產生的偏見,進而萌生了走近劉宗勇,重新審視劉宗勇的初衷。
本欄目已經開設一年半有餘,欄目所報導的人物幾乎都是非公經濟層面的優秀代表,幾乎都是成功者或者正在靠近成功邊沿的人物。所報導的人物,都是由各縣市推薦的、在社會上有一定正面影響的人物。
照如此這般的標準,劉宗勇無論如何也列不進“採訪大名單”的。原因之一,雖然他是“非公經濟人物”,但不是企業家或老闆。原因之二,他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社會上許多人對他不理解,甚至持有偏見。但是,他創辦的“愛心聯盟”公益機構,對大山裡面許許多多的貧困學生所做的那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善事,卻明明白白的擺在網上,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做好事做善事,應該算是“正面影響”吧?就衝著這一點,記者決定“偏離”一回採訪常規,“自作主張”將劉宗勇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大家。也許,記者這次“特立獨行”,可能也要招致一番非議,主意既定,也就顧及不了其他了。
7月15日下午2點,空中瀉下雨傘難擋的雨幕,主意已定的記者來到了遵義市北京路一棟大樓的10層,進入一間半是寫字間半是起居室的房屋裡,劉宗勇說,這就是我在遵義的臨時辦公室。一張沙發,一台茶几,兩張桌子,兩台電腦。難道這就是騰訊網上響噹噹的“愛心聯盟”創始人、近千名愛心志願者的“盟主指揮中心”?記者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這裡的確就我一人,但是,我的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省內許多縣市都有愛心聯盟的機構和成員。”劉宗勇介紹道。
個頭不高,面目清爽。平頭,襯託了他外形的精神勁,眼神,透出他內心的精神勁,看得出,眼前這位“盟主”具有執拗的心智,認定目標不回頭。記者進行了一番自我預判。
“做公益事業的想法源於什麼時間?”記者問。
“說來話長,想法源於一段苦澀的經歷。”劉宗勇用故事將記者帶到了他的苦澀經歷中去了。
1998年秋天,國中畢業的劉宗勇第一次出遠門了。他的家在餘慶縣龍溪鎮小河村。從小生活在溪水悠悠、竹木蔥蘢潤澤著的小山村裡的他,對音樂藝術有著霧裡看花般的朦朧眺望,連做夢都想到音樂學府里長見識、學本領。這次出門的確走得很遠,目標是5000里之外的山東省,儘管山高路長,衝著音樂魅力的誘惑,他欣然前往。這年,他17歲,17歲的他被齊魯音樂學校錄取了。
懂得行規的人都曉得,藝術學校的收費是很貴的,當年這所學校一個學期的收費是7000元,這對劉宗勇於以農事為生的父母而言,無異於難越的高山,但是,再高,也得爬呀。為了兒子的理想,他們東拼西湊了3000元,希望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繳納學費,讓兒子安心讀書。轉眼之間,催繳餘款的通知單來了,這也是劉宗勇最害怕的紙條。然而電話那頭,母親沉默了,劉宗勇明白,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無奈之下,劉宗勇只好低三下四向同室的學友求告,企望得以“短暫周轉”,還好,有一位同學給了他1000塊錢。但很快,同學表現出要他還款的意思了,而電話那頭總是沉默,家中一直沒有錢匯向山東這頭。
家中無錢,學校催錢,同學要錢,怎一個錢字了得,無奈的現實猶如風霜雪雨,將他求學的音樂激情一度度降溫,當激情接近冰點的時候,他再無讀書的心思了。好不容易,盼來家中的2000元錢,但是,劉宗勇將1000元錢還同學之後,剩下的錢再也不願意交給學校了。
他已經決定離開學校回家了。但是,學校不同意——向班主任講述困難原因,班主任不理解,以為他在逃避學費,不得已,劉宗勇用下跪的方式求情,依然得不到同情,還被叫到政教處訓了一番話,並不準邁出校大門……後來,劉宗勇只好編了“外出看病”的謊言,終於踏出了這所令他傷心夢破的民營學校的大門,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從離開那所民營學校的那一刻起,劉宗勇暗暗發誓:如果將來條件允許,自己一定要從事公益事業,幫助與自己一樣的貧民學生完成夢想。
劉宗勇和榕江中學受助的學生
劉宗勇在北京幫助一家三口殘疾人
快樂與尷尬
給女兒的信
打開“劉宗勇部落格專欄”,裡面的確熱鬧,內容豐富,點擊率高,採訪過程中,記者在劉宗勇的電腦上發現,他建立的QQ群有90多個之多,難怪他在騰訊網占有相當的地位,據說,目前,劉宗勇部落格的點擊率接近7000萬次,被網路上稱之為中國QQ達人。
劉宗勇公益事業起源於網上。因為有強大的網路資源和眾多的小說、部落格冬粉,2008年獲得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可喜成功。這個現象給劉宗勇強烈的啟發,聯想到10年前在山東立下的誓言,他想:何不繼續下去,做一個職業公益人?
想法既定就要踐行是他的性格,於是,他放棄了職業撰稿人的身份,開設了“愛心聯盟部落格”,正式打出了民間職業公益人的旗號,在騰訊部落格和QQ群開展公益活動,掀開了他的人生故事新頁面。
2010年6月,劉宗勇將愛心公益機構正式更名為“愛心聯盟”,並且建立了實體機構。因為他關注的貧困學生多數在貴州山區,所以,在貴州的許多地方都設立了“愛心聯盟”的分支機構。
資料顯示,從事公益活動4年來,劉宗勇和他的團隊,去過遼寧、內蒙、寧夏、青海、河北、山西、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四川、西藏、重慶和貴州的許多縣份的貧困學校和貧困生的家裡,現通過“愛心聯盟”牽線搭橋,結成1對1助學結對(從國小到高中)600餘例,實現零散助學幫扶2000多人次(以捐衣物鞋帽或書包書籍學習用具為表現方式)。參與活動的網民上萬次,加入的各地民間公益團隊10家,目前全國志願者近千人。
由於觀念的嚴重衝突,劉宗勇的第一次婚姻以失敗告終,因為事務纏身,劉宗勇實在無暇顧及女兒的生活,只好將女兒交由老家的父母照顧。他在為許多留守兒童奔走堵塞時候,自己的女兒卻成了留守兒童,自己的雙親也生活在“空巢”環境中,這讓劉宗勇很糾結,很內疚。
一年前,劉宗勇為7歲的女兒寫了一封未發出的信。
親愛的女兒:再過兩天,你就七歲了。前幾天一位阿姨還在網上提醒我,不要忘記今年給你寫點什麼,由於明天一早就要回來,為此提前寫下些念想。
今天,我收到兩份禮物,都是寄給你的,一份是一件連衣裙和一些髮夾之類的,一份是一把玩具小提琴,都是來自上海。還有很多叔叔阿姨都給你買了禮物,我想,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兩個月前,我在電話里問你要什麼生日禮物,除了平常那些糖果之類的,你還要了白雪公主。在我的記憶里,你從來不要什麼東西的,那年在溫州帶著你去逛街,你指著路邊的西瓜說那個西瓜不太好,其實我知道你想要,但我說那西瓜不太好,你立即就說家裡還有。
人要學會知足,你每天有爺爺奶奶照顧,還有零用錢,很多叔叔阿姨給你買的衣服都很貴,穿的比同齡人都漂亮,比起那些沒有父母,一年都吃不上肉的孤兒們來說,你要幸福很多倍了……我不是一個情感高尚的人,或許有些自私,追求完美,所以在你的記憶里留下了這些零亂的畫面。其實我已經努力了,無數次我都在提醒自己……人都是害怕孤獨的,於是會遇上很多人,可能一條路上都是荊剌,也可能人生很平安。
你的父親,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懂得在家放牛,拿條板凳坐在田梗上,用原子筆在信箋紙上寫夢想了人了。有很多人嘲笑過我,但我努力的實現了我的夢想,讓我的人生變得有了價值起來。或許有一天你會認為我付出了家庭,付出了對你的愛,才換來了這樣的成功。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些人的責任只在家庭,而有些人的責任是在社會,一個有思想的人,應該履行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
現實,總算是有點起色,和以前在城市的角落裡想像將來有多美好比起來,要快樂得多,儘管有許多事要去做,卻不再過多的猶豫和思考,通常都是想做什麼就去做了。愛心聯盟能走到今天,很多人都出了力,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卻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有人給你買衣服,有人給你買蛋糕,有人給你買玩具……你奶奶今天在電話里說,你過生日比他們都還隆重,想想也是,他們活了一大把年紀,還不知道生日蛋糕是什麼,更別提什麼禮物了。
大家之所以到我家裡來為你過生日,並不是你多可憐,或是多可愛,是因為你的父親在做一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包括親人朋友都不理解,大家只看現實,很多人說我在騙人,而更多的人會說你的父親是一個好人,會永遠的堅持我堅持過的信念。
我希望你長大後,看到這篇文章,能夠感動大家的關心,感動我的情感,感動愛,哪怕你一點能力也沒有,也要做一個說好話做好事的人。
劉宗勇創建的“愛心聯盟”是一個集散自由的民間機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以網路為平台進行信息採集和發布,再與實地走訪、評估相結合。幾年來,在公益助學、農民工維權等方面的風風雨雨中,切實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情冷暖和快樂尷尬滋味。
“每當看見網友積極參與的助學項目取得成功的時候,看見貧困的孩子們在學校門口排隊迎送的時候,看見農民工們取得維權成功而淚流滿面的時候,我的感受是莫大的欣慰和幸福,為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劉宗勇說。
但是,公益事業的路上,陽光與風雨,快樂與尷尬總會結伴而行。
由職業撰稿人轉向職業公益人之後,劉宗勇沒有了固定收入,幾年來幾乎沒有向父母和女兒寄過錢物,日常開支均由好心的企業家資助;
“愛心聯盟”在遵義自今沒有一個辦公室,該機構自今沒有官方認可的書面檔案,申請了若干次而次次無功而返,記者看見劉宗勇的臨時辦公桌上放著一疊沒有批覆的申請表格。因為沒有辦公室,沒有批文,也就沒有機構招牌和公章,所以經常遭遇沒有介紹公函的尷尬,甚至被質疑為騙人的團伙,被有關官方機構和學校拒絕、冷眼和懷疑,在記憶里不知有多少回了。人言可畏,人心叵測,至今,劉宗勇一直對父母緘口不言其真實身份。
職業公益人,這是對劉宗勇書面上的、較為堂皇的稱謂,就眼下的境況而言,儘管“愛心聯盟”在風雨陽光路上行走了四年,也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公益事情,但是,一直忙碌著的劉宗勇,其實就是一個民間的草根派的公益踐行者。不知這苦澀而無奈現象還要延續多久?
“不管別人怎么看待,路是自己選擇的,先做了再說。”劉宗勇的眼神和話語透出“同期音”執著。
劉宗勇在貴州最高的山峰做活動前期調查
劉宗勇和白血病女孩小紅春,腦瘤女孩吳雲珍
採訪後記
動手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手機里傳來劉宗勇的聲音:告訴一個好訊息,我們的辦公室快落實了,就在沙壩那邊,是一位好心的企業家捐助的。
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已是7月18日凌晨5點,再次瀏覽“劉宗勇部落格專欄”首頁,發現昨天又添加了新內容——
維權日記:7月17日,有雨,天空一片朦朧。今天我們出發去溫州維權了……
夢碎時刻
採訪劉宗勇的想法已有幾個月了,卻因為機會問題和認識問題一直在“作祟”,所以久久沒有“得逞”。
今年春天那個“雷鋒月”,記者的一位同事曾經對劉宗勇做過側面訪談,將他做好事的一些經歷寫進了“雷鋒就在身邊”的大題目中,挺感人的。從那一刻起,記者改變了因聽信傳言而產生的偏見,進而萌生了走近劉宗勇,重新審視劉宗勇的初衷。
本欄目已經開設一年半有餘,欄目所報導的人物幾乎都是非公經濟層面的優秀代表,幾乎都是成功者或者正在靠近成功邊沿的人物。所報導的人物,都是由各縣市推薦的、在社會上有一定正面影響的人物。
照如此這般的標準,劉宗勇無論如何也列不進“採訪大名單”的。原因之一,雖然他是“非公經濟人物”,但不是企業家或老闆。原因之二,他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社會上許多人對他不理解,甚至持有偏見。但是,他創辦的“愛心聯盟”公益機構,對大山裡面許許多多的貧困學生所做的那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善事,卻明明白白的擺在網上,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做好事做善事,應該算是“正面影響”吧?就衝著這一點,記者決定“偏離”一回採訪常規,“自作主張”將劉宗勇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大家。也許,記者這次“特立獨行”,可能也要招致一番非議,主意既定,也就顧及不了其他了。
7月15日下午2點,空中瀉下雨傘難擋的雨幕,主意已定的記者來到了遵義市北京路一棟大樓的10層,進入一間半是寫字間半是起居室的房屋裡,劉宗勇說,這就是我在遵義的臨時辦公室。一張沙發,一台茶几,兩張桌子,兩台電腦。難道這就是騰訊網上響噹噹的“愛心聯盟”創始人、近千名愛心志願者的“盟主指揮中心”?記者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這裡的確就我一人,但是,我的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省內許多縣市都有愛心聯盟的機構和成員。”劉宗勇介紹道。
個頭不高,面目清爽。平頭,襯託了他外形的精神勁,眼神,透出他內心的精神勁,看得出,眼前這位“盟主”具有執拗的心智,認定目標不回頭。記者進行了一番自我預判。
“做公益事業的想法源於什麼時間?”記者問。
“說來話長,想法源於一段苦澀的經歷。”劉宗勇用故事將記者帶到了他的苦澀經歷中去了。
1998年秋天,國中畢業的劉宗勇第一次出遠門了。他的家在餘慶縣龍溪鎮小河村。從小生活在溪水悠悠、竹木蔥蘢潤澤著的小山村裡的他,對音樂藝術有著霧裡看花般的朦朧眺望,連做夢都想到音樂學府里長見識、學本領。這次出門的確走得很遠,目標是5000里之外的山東省,儘管山高路長,衝著音樂魅力的誘惑,他欣然前往。這年,他17歲,17歲的他被齊魯音樂學校錄取了。
懂得行規的人都曉得,藝術學校的收費是很貴的,當年這所學校一個學期的收費是7000元,這對劉宗勇於以農事為生的父母而言,無異於難越的高山,但是,再高,也得爬呀。為了兒子的理想,他們東拼西湊了3000元,希望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繳納學費,讓兒子安心讀書。轉眼之間,催繳餘款的通知單來了,這也是劉宗勇最害怕的紙條。然而電話那頭,母親沉默了,劉宗勇明白,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無奈之下,劉宗勇只好低三下四向同室的學友求告,企望得以“短暫周轉”,還好,有一位同學給了他1000塊錢。但很快,同學表現出要他還款的意思了,而電話那頭總是沉默,家中一直沒有錢匯向山東這頭。
家中無錢,學校催錢,同學要錢,怎一個錢字了得,無奈的現實猶如風霜雪雨,將他求學的音樂激情一度度降溫,當激情接近冰點的時候,他再無讀書的心思了。好不容易,盼來家中的2000元錢,但是,劉宗勇將1000元錢還同學之後,剩下的錢再也不願意交給學校了。
他已經決定離開學校回家了。但是,學校不同意——向班主任講述困難原因,班主任不理解,以為他在逃避學費,不得已,劉宗勇用下跪的方式求情,依然得不到同情,還被叫到政教處訓了一番話,並不準邁出校大門……後來,劉宗勇只好編了“外出看病”的謊言,終於踏出了這所令他傷心夢破的民營學校的大門,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從離開那所民營學校的那一刻起,劉宗勇暗暗發誓:如果將來條件允許,自己一定要從事公益事業,幫助與自己一樣的貧民學生完成夢想。
劉宗勇和榕江中學受助的學生
劉宗勇在北京幫助一家三口殘疾人
快樂與尷尬
給女兒的信
打開“劉宗勇部落格專欄”,裡面的確熱鬧,內容豐富,點擊率高,採訪過程中,記者在劉宗勇的電腦上發現,他建立的QQ群有90多個之多,難怪他在騰訊網占有相當的地位,據說,目前,劉宗勇部落格的點擊率接近7000萬次,被網路上稱之為中國QQ達人。
劉宗勇公益事業起源於網上。因為有強大的網路資源和眾多的小說、部落格冬粉,2008年獲得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可喜成功。這個現象給劉宗勇強烈的啟發,聯想到10年前在山東立下的誓言,他想:何不繼續下去,做一個職業公益人?
想法既定就要踐行是他的性格,於是,他放棄了職業撰稿人的身份,開設了“愛心聯盟部落格”,正式打出了民間職業公益人的旗號,在騰訊部落格和QQ群開展公益活動,掀開了他的人生故事新頁面。
2010年6月,劉宗勇將愛心公益機構正式更名為“愛心聯盟”,並且建立了實體機構。因為他關注的貧困學生多數在貴州山區,所以,在貴州的許多地方都設立了“愛心聯盟”的分支機構。
資料顯示,從事公益活動4年來,劉宗勇和他的團隊,去過遼寧、內蒙、寧夏、青海、河北、山西、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四川、西藏、重慶和貴州的許多縣份的貧困學校和貧困生的家裡,現通過“愛心聯盟”牽線搭橋,結成1對1助學結對(從國小到高中)600餘例,實現零散助學幫扶2000多人次(以捐衣物鞋帽或書包書籍學習用具為表現方式)。參與活動的網民上萬次,加入的各地民間公益團隊10家,目前全國志願者近千人。
由於觀念的嚴重衝突,劉宗勇的第一次婚姻以失敗告終,因為事務纏身,劉宗勇實在無暇顧及女兒的生活,只好將女兒交由老家的父母照顧。他在為許多留守兒童奔走堵塞時候,自己的女兒卻成了留守兒童,自己的雙親也生活在“空巢”環境中,這讓劉宗勇很糾結,很內疚。
一年前,劉宗勇為7歲的女兒寫了一封未發出的信。
親愛的女兒:再過兩天,你就七歲了。前幾天一位阿姨還在網上提醒我,不要忘記今年給你寫點什麼,由於明天一早就要回來,為此提前寫下些念想。
今天,我收到兩份禮物,都是寄給你的,一份是一件連衣裙和一些髮夾之類的,一份是一把玩具小提琴,都是來自上海。還有很多叔叔阿姨都給你買了禮物,我想,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兩個月前,我在電話里問你要什麼生日禮物,除了平常那些糖果之類的,你還要了白雪公主。在我的記憶里,你從來不要什麼東西的,那年在溫州帶著你去逛街,你指著路邊的西瓜說那個西瓜不太好,其實我知道你想要,但我說那西瓜不太好,你立即就說家裡還有。
人要學會知足,你每天有爺爺奶奶照顧,還有零用錢,很多叔叔阿姨給你買的衣服都很貴,穿的比同齡人都漂亮,比起那些沒有父母,一年都吃不上肉的孤兒們來說,你要幸福很多倍了……我不是一個情感高尚的人,或許有些自私,追求完美,所以在你的記憶里留下了這些零亂的畫面。其實我已經努力了,無數次我都在提醒自己……人都是害怕孤獨的,於是會遇上很多人,可能一條路上都是荊剌,也可能人生很平安。
你的父親,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懂得在家放牛,拿條板凳坐在田梗上,用原子筆在信箋紙上寫夢想了人了。有很多人嘲笑過我,但我努力的實現了我的夢想,讓我的人生變得有了價值起來。或許有一天你會認為我付出了家庭,付出了對你的愛,才換來了這樣的成功。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些人的責任只在家庭,而有些人的責任是在社會,一個有思想的人,應該履行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
現實,總算是有點起色,和以前在城市的角落裡想像將來有多美好比起來,要快樂得多,儘管有許多事要去做,卻不再過多的猶豫和思考,通常都是想做什麼就去做了。愛心聯盟能走到今天,很多人都出了力,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卻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有人給你買衣服,有人給你買蛋糕,有人給你買玩具……你奶奶今天在電話里說,你過生日比他們都還隆重,想想也是,他們活了一大把年紀,還不知道生日蛋糕是什麼,更別提什麼禮物了。
大家之所以到我家裡來為你過生日,並不是你多可憐,或是多可愛,是因為你的父親在做一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包括親人朋友都不理解,大家只看現實,很多人說我在騙人,而更多的人會說你的父親是一個好人,會永遠的堅持我堅持過的信念。
我希望你長大後,看到這篇文章,能夠感動大家的關心,感動我的情感,感動愛,哪怕你一點能力也沒有,也要做一個說好話做好事的人。
劉宗勇創建的“愛心聯盟”是一個集散自由的民間機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以網路為平台進行信息採集和發布,再與實地走訪、評估相結合。幾年來,在公益助學、農民工維權等方面的風風雨雨中,切實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情冷暖和快樂尷尬滋味。
“每當看見網友積極參與的助學項目取得成功的時候,看見貧困的孩子們在學校門口排隊迎送的時候,看見農民工們取得維權成功而淚流滿面的時候,我的感受是莫大的欣慰和幸福,為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劉宗勇說。
但是,公益事業的路上,陽光與風雨,快樂與尷尬總會結伴而行。
由職業撰稿人轉向職業公益人之後,劉宗勇沒有了固定收入,幾年來幾乎沒有向父母和女兒寄過錢物,日常開支均由好心的企業家資助;
“愛心聯盟”在遵義自今沒有一個辦公室,該機構自今沒有官方認可的書面檔案,申請了若干次而次次無功而返,記者看見劉宗勇的臨時辦公桌上放著一疊沒有批覆的申請表格。因為沒有辦公室,沒有批文,也就沒有機構招牌和公章,所以經常遭遇沒有介紹公函的尷尬,甚至被質疑為騙人的團伙,被有關官方機構和學校拒絕、冷眼和懷疑,在記憶里不知有多少回了。人言可畏,人心叵測,至今,劉宗勇一直對父母緘口不言其真實身份。
職業公益人,這是對劉宗勇書面上的、較為堂皇的稱謂,就眼下的境況而言,儘管“愛心聯盟”在風雨陽光路上行走了四年,也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公益事情,但是,一直忙碌著的劉宗勇,其實就是一個民間的草根派的公益踐行者。不知這苦澀而無奈現象還要延續多久?
“不管別人怎么看待,路是自己選擇的,先做了再說。”劉宗勇的眼神和話語透出“同期音”執著。
劉宗勇在貴州最高的山峰做活動前期調查
劉宗勇和白血病女孩小紅春,腦瘤女孩吳雲珍
採訪後記
動手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手機里傳來劉宗勇的聲音:告訴一個好訊息,我們的辦公室快落實了,就在沙壩那邊,是一位好心的企業家捐助的。
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已是7月18日凌晨5點,再次瀏覽“劉宗勇部落格專欄”首頁,發現昨天又添加了新內容——
維權日記:7月17日,有雨,天空一片朦朧。今天我們出發去溫州維權了……
愛心聯盟 人人公益
《社會與公益》刊發了題為《網路公益怪人劉宗勇》的報導,講述了劉宗勇從大山裡的窮孩子走出大山,從職業寫手到職業公益人的曲折經歷。
網路公益怪人劉宗勇
文/特約記者童春梅圖/愛心聯盟網
2010年11月6日,走進貴州大山援助貧困學生的劉紀明夫婦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他們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在網路上號召成百上千人做公益的人,居然還住在土牆圍著的木屋裡,而且還有一個五歲半的留守女兒。同樣,很多人都為一個能夠在公益事業上堅持幾年而不動搖的80後“北漂”而感嘆,他不但付出了家庭,還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事業,付出了屬於他的快樂。
這個放棄一切投身公益的80後,就是行為有點怪的愛心聯盟網創辦人劉宗勇。
“走進大山看孩子”已經成了公益品牌
很多人都認為,有了余錢和時間再去做公益,這樣才能夠做得更好。但劉宗勇卻不這么看,他把公益當作是一種社會責任,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履行這樣的義務,比如撿起一個路上的菸頭扔進垃圾桶,走斑馬線時不要闖紅燈,尊老愛幼等。在他發起的公益活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名為“走進大山看孩子”的網路助學活動。
2008年,劉宗勇突然辭去北京一家大型公司宣傳部主編的工作,開始在網上寫部落格。這個舉動很令家人不解,朋友們也認為他迷上了網路,開始不務正業。不久後,一篇倡議網友去大山看孩子的文章在部落格推薦,很多網友都加入到了助學群里,想幫助山裡的孩子,同時,劉宗勇的部落格還公布了10個貴州榕江民族中學的貧困學生名單。經過兩個月的籌備,當年11月6日,劉宗勇帶領著5名網友到了榕江,走進了榕江民族中學。正當大家要離開榕江時,有人查看照片時在相機里發現了一個流淚的女孩,但這個女孩並不在事先確定援助的10個貧困學生名單之內,於是劉宗勇提議私下去找找這個女孩,網友們又買了鞋子和文具,開始在榕江縣城和校區尋找這名流淚的學生。
“她叫王錦梅,一個人在氣象塔那邊學習。”終於,二樓宿舍里的一名學生認出了照片上的學生。當網友們跟隨著學生們去尋找王錦梅的路途中,王錦梅已經抱著書回返,那一張熟悉的面孔,就是畫面上流淚的面孔。每個參加活動的網友都鬆了一口氣,圍著王錦梅問寒問暖,網友蔣黎拿出新買的運動鞋給王錦梅穿上,拉著她的手走到操場上。原來,王錦梅的家在水尾鄉,因為貧困,姐姐沒有上完國中就出門打工,她到縣城來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再坐車到學校,一個學期只回家一兩次,看到同學們得到了援助,家境貧困的她就忍不住傷心地流淚。聽著這些話,網友們早已熱淚滿眶。
隨著第一次網路助學的成功,劉宗勇開始撰寫一些宣傳公益的文章發表在部落格上,倡導網友參與公益,他的部落格人氣從幾百萬上升到幾千萬,單篇文章點擊率已經超過了200萬。網友們親自去到了大山里,也都相信劉宗勇公布的信息了,從第一個QQ群開始,慢慢的有了10個群、100個群。2010年1月1日,劉宗勇再次帶領網友走進貴州大山,走進他的母校龍溪中學,成功地援助了近百名貧困學生,其中一對一援助到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有近50名。這一次網路助學活動,匯聚了來大江南北的網友,還有貴州高校的一些志願者,網友們除了在活動現場和孩子們一起做團結奮進的遊戲外,還走進了學生的家裡。
2010年3月,貴州省桐梓縣茅石鄉中國小向愛心聯盟網求助,公布了近40名貧困學生名單,引起了愛心網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一些外籍華人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在兩個月內,有近10名貧困學生得到了援助。
2010年6月,貴州省思南縣青槓坡中學向愛心聯盟網求助,劉宗勇和志願者又到了思南對貧困學生進行調查,並於當月開始發起援助活動,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完成了近20名貧困學生一對一援助的配對。
2010年9月,貴州省貞豐縣田鄉隴塔國小向愛心聯盟網求助,希望通過愛心聯盟能夠為學校建立一間圖書室。愛心聯盟網公布信息後的半個月內,一個名叫王滿的長沙志願者走進了長沙市西隴國小,發動教師和學生捐獻了2000本課外書,為貴州隴塔國小建立了一個愛心書屋。
2010年10月,貴州省餘慶縣團縣委向愛心聯盟網求助,希望通過愛心聯盟網援助一批父母雙亡、單親家庭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劉宗勇又帶著網友走進了大山,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後,發起對餘慶42名貧困學生的援助,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配對了近40名學生。
2010年11月,貴州省納雍縣百興鎮團支部向愛心聯盟求助,提供了一所貧困學校和50名貧困學生。於是,劉宗勇又帶著網友們,走進了納雍大山里。
一批又一批的貧困學生,一個又一個的求助電話,一篇又一篇的求助帖,讓劉宗勇更加忙碌,他把“走進大山看孩子”擴大到了網路上的每個角落,希望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能夠站出來,幫幫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
他做公益很低調
有很多人都會問,劉宗勇為貴州山區做了這么多事,為什麼沒有報導,那些做了微不足道的事卻說得滿城風雨。並不是沒有報導,而是每次記者在採訪劉宗勇的時候,他都會說:“多寫一下那些愛心人士,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人。”
2010年9月21日,中央電視台《道德觀察》報導了貴州六盤水白血病女孩小紅春,在這之前,中央電視台《百科探秘》、貴州電視台《人生》等電視報紙相續報導過小紅春的故事,這個只有8歲的女孩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援助。然而,小紅春從上海的醫院回家後又病發,不得不再次向社會求助。4月,劉宗勇聽網友說起小紅春的事後,就開始尋找小紅春,他幾次給《人生》欄目打電話,始終沒有找到小紅春的聯繫方式,後來又找到最先發小紅春報導的《貴州商報》記者楊福全,這才得知小紅春的訊息。6月,劉宗勇帶著網友走進了六盤水,並把小紅春帶到了北京治療。如今,小紅春已經回家,血常規基本正常。而《貴州商報》的6次報導,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片裡,都沒有提到劉宗勇的名字。作為這樣一個焦點人物,媒體哪有不報導的道理,但劉宗勇多次的要求:“我只是一個公益人,做這些都是我的職責,要報導就要報導那些真正付出的愛心人士,這樣才有意義。”
2009年11月,一篇長達一萬字的帖子出現在愛心聯盟網上,一個名叫丁家樂的白血病男孩求助。6歲的丁家樂出生在河北張家口康保縣,從小就得了“怪病”,丁家樂的父親丁栓友帶著孩子到了呼和浩特市附屬醫科大學醫院、北京兒童醫院等醫院治療,最後因為沒錢而被趕出了醫院。看著孩子一天天的消逝,丁栓友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在網路上發帖。丁栓友是個農民,父親患了哮喘病,母親患了腦血栓,哥哥又是聾啞殘疾人,一家人的重擔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肩膀上,加上丁家樂生病,老婆信神信鬼最後離家出走,他幾次都想抱著孩子跳樓,被朋友們勸住。劉宗勇和丁栓友聯繫上後,把丁家樂接到了北京,又聯繫了一些愛心人士,大家一起幫助丁家樂。丁家樂在北京治療的兩個月時間裡,劉宗勇每一天都陪伴著丁家樂,過年當天,劉宗勇請了幾位志願者一起和丁家樂過年。2010年10月20日中央電視台《道德觀察》節目播放了《小家樂的故事》,人們只看到快樂的丁家樂和他回來的媽媽,卻不知道背後有多感人的故事。
不僅如此,劉宗勇還倡議愛心聯盟網的一些分部的負責人不要接受媒體採訪,要多報導那些真正奉獻愛心的網友,這樣才能有凝聚力。志願者們都反對他的這種想法,認為像他這樣的人就應該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關注。他說:“我的部落格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人看,已經有人關注了,還是做點腳踏實地的事吧。”
愛的背後,也有不解和嘲笑
一個人能夠堅持幾年,沒有分文收入,而且還能幫助大批的人,這似乎成了一個傳說。但在劉宗勇身上,驗證了公益的力量,驗證了愛的力量,但愛的背後,卻也有不解和嘲笑。
1998年,國中畢業的劉宗勇到山東齊魯音樂學校上學,因為交不全7000元學費被分派到希望班裡,他的父親簽下一張欠條後就再也沒有寄學費。在學校幾次三番的敦促下,劉宗勇通過班主任向同學借了1000元學費,但家裡遲遲不寄錢,讓班主任和同學都擔心,最後劉宗勇提出要回家去看看,班主任開始時答應,但後來產生了懷疑。在那個飄著雪花的冬天,劉宗勇跪在雪地里整整半個多小時,請求班主任讓他回家,班主任不但沒有讓他回家,而是把他領進了教導處,進行了備案,認為他是詐欺。自尊心受到打擊,家裡寄錢還了同學的錢後,劉宗勇毅然地離開了學校,開始打工生涯。
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劉宗勇於2005年在雲南電視台發表處女作《城市過客》,而後在溫州的報紙上發表文章,受到當地作家的好評。2008年他獲得了“新溫州人”一等獎,受文聯邀請作為“新溫州人”代表出席溫州文學周活動。隨後,他被貴州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在網路上的長篇小說人氣近百萬,而在手機上的移動電子書也有較好的前景。正當大家都認為他會在文學路上有所作為的時候,他卻放棄了一切。
寫了七八部長篇小說的劉宗勇,放棄了事業,失去了家庭,開始做公益。這讓很多人不解,一個好好的青年為什麼就這么自暴自棄了,為何就不好好的上班養家餬口,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在利用愛心炒作。公益自然是件好事,但要維持公益卻很難,活動的開支,平常生活的開支,這都成了難題。開始的時候,劉宗勇向大哥借錢,後來大哥說:“你還是找個事做吧,我能幫你的我儘量幫。”朋友們也都建議劉宗勇不要固執,現代社會哪有把公益當作是職業的,自己家裡都沒有照顧好,還用什麼去幫助他人。
然而,越困難,越激發劉宗勇的信心,他依靠寫廣告軟文,或是向朋友們東拉西借,終於建立了愛心聯盟網站。一些人見他如此的堅持,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劉宗勇的筆記本里,清楚地記錄著:“劉宗強3000元,王禮堂1000元,劉大姐1000元,天涯1000元,都市的小草500元,陳靜500元,劉紀明6000元……”顯然,劉宗勇是要把這些幫助過他的人銘記於心裡,將來好一一償還。
今年45歲的湖南網友周育玲,是一家國企里的幹部,無意中看到愛心聯盟網的助學活動,於是就在網上報名參加,有很多朋友勸告她當心受騙,但當她到了貴州大山里,看到貧困的孩子們時,她完全相信了。然而,更令她感動的是,組織活動的劉宗勇,家裡非常普通,她親手給劉宗勇的女兒織了毛衣,還給兩位老人零用錢。一些網友知道劉宗勇原來是白手公益,也都被他的這種精神而感動。
劉宗勇的公益思想雖然影響了成千上萬的網友,但他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留守兒童的事實,卻不被很多人認可。在劉宗勇的部落格里,發表評論和留言的網友都提出質疑,像這種自己女兒都不能照顧的人,怎么能去愛社會呢?自2008年劉宗勇開始做公益起,他因為自己無法照顧,就把女兒送回老家由父母撫養,而他的妻子也因為他這種思想而和他分道揚鑣,他開始走南闖北,只要是他能夠幫助的,他都會義不容辭地去做。但在近三年時間裡,他卻一分錢也沒有寄給女兒。對於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原因,劉宗勇在部落格里曾這樣寫道:“我真想,每天送你上學,接你放學,你就趴在我背上熟睡到家裡,我為你洗衣服做好飯,看著你寫字。我也在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做到這些,前年說去年,去年說今年,估計明年也不會有時間了。我在忙什麼,等你長大一些就會明白了。”
劉宗勇告訴關心自己網友,他不會逃避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更加不會讓女兒失去完整的父愛,自己會像關愛別人孩子一樣關愛自己的孩子。
後記:愛心聯盟網已經成為一個規模性的公益平台,不但起到了號召網路公益的作用,還帶頭開展活動,用助學、援助疾病、尊老愛幼的行動向社會說明了公益的重要性。劉宗勇從一個部落格開始做公益,從一篇沒有點擊率的帖子到上百萬的點擊率,從一個QQ群到200多個QQ群,從一個人公益到網民公益,他付出了家庭,青春,孩子和事業,他把幫人看著是一種職業,把公益看著是一種社會責任,與其說他是80後最平凡的公益人,不如說他是80後最值得學習的公益倡導者。(責任編輯/張弦)
在舍與得之間
《社會與公益》第二次報導愛心聯盟公益事跡
NGO在行動
一個人的“愛心聯盟”掀動全國愛潮
圖、文/童春梅
5月的天空下起了冰雹,5月的關愛多了份阻隔,5月的時光依舊有著自己的精彩……2011年5月1日,在“愛心聯盟”的感召組織下,來自全國各地的38名愛心網友,走進了貴州省納雍縣昆寨鄉,把一份特殊的愛,帶進了大山,帶給了大山深處上不起學的孩子們。
為了大山深處上不起學的孩子們
2011年1月1日,愛心聯盟在納雍縣百興鎮舉辦“手拉手·走進大山看孩子”網路助學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名網友走進了大山,給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帶來了希望。為了讓這次活動更具色彩,劉宗勇想盡了方法,邀請到貴州的影視演員王飛鴻到現場演出,還邀請了許多義工下鄉對貧困學生進行家訪,在百興提供的50名貧困學生中,有很多都得到了網友們的援助。
“有個地方比百興還要窮。”一名成員對劉宗勇說。聽到這樣的話,劉宗勇當即決定:“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就帶大家去這個地方。”3月1日,劉宗勇帶著志願者丁奎,隨同成員魯懷禮前往昆寨鄉,對昆寨鄉政府提供的近50名貧困學生進行了家訪。
在一幢破木屋裡,劉宗勇看到了李佳奎,他是昆寨鄉長春國小五年級學生,成績十分優秀。李佳奎是個苦命的孩子,1998年出生於貴州省昆寨鄉長春村代凱組,未出生時父親傷人坐牢,3歲母親因貧病去世,隨同外婆居住到現在。李佳奎58歲的外公體弱多病,外婆耳聾,四面通風的房屋是一級危房,面臨倒塌。
走進另一幢破爛的木屋,劉宗勇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可愛的孩子,男孩叫饒冬,是昆寨鄉治溝國小一年級學生,成績優秀,父親外出挖煤遇難,母親改嫁,他與哥哥饒貴偉和妹妹饒念隨同63歲的奶奶一起生活,無任何經濟來源。那個小女孩天真地說:“我媽媽去打工了。”
一個窮孩子接著一個窮孩子,一幕接著一幕,孩子們充滿希望的眼神和天真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劉宗勇,他決定為孩子們努力。回到北京後,劉宗勇整理好家訪的學生資料,公布在了愛心聯盟網站上,同時也公布在了騰訊部落格和微博里,他計畫五月帶領網友們去昆寨看看孩子們。
吸引上萬人次通過部落格關注他們
像往常一樣,劉宗勇建立了活動QQ群,在短短的幾天裡,近500名網友加入了群,討論怎么幫助上不起學的孩子們,而部落格的點擊和網站上的點擊,已經近萬人次,公布的50名貧困學生名單,很快就被網友們“預援”。
對於這樣的網路助學,大多數網友都抱著質疑,他們要么擔心錢不到學生手裡,要么擔心組織單位是詐欺,無論劉宗勇和志願者們怎么解釋,他們都選擇了圍觀,甚至有人出言打擊:“誰相信這是真的,你們這么做是為了什麼?”
然而,這對於已經從事3年之多公益事業的劉宗勇來說,任何打擊都阻止不了他前進的腳步。2008年他在部落格上發起網路助學活動,首次報名的有幾十名網友,但到貴陽集中的時候才1個人,他並沒有選擇放棄,在3年裡帶著網友們去貴州近10次,還到了別的省份。他從1個QQ群發到100多個QQ群,傳播著愛心,傳播著公益和責任。
得知劉宗勇要帶領網友走進昆寨看孩子後,昆寨鄉政府非常歡迎,黨委書記李踐也加入了QQ群,和即將到昆寨看孩子的網友們交流,為了更好配合愛心聯盟在昆寨的網路助學活動,愛心納雍的志願者付世踴躍的站了出來,成為了愛心聯盟進山家訪的志願者,他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進山家訪,有時候走半天才能到學生家裡,有時候晚上還餓著肚皮走在下山的路上。
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劉宗勇策劃著名五一的助學活動,他每天和網友們交流,通過微博和部落格引起社會的關注,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活動QQ群,他有時候一天呆在電腦前長達20小時,既要編輯和撰寫網站內容,又作為第一客服向網友解釋活動,甚至一個星期不出一次門。很多人不解這個年輕人為何把青春浪費在這樣的事情上,但他常對志願者們說:“當你們幫助到孩子們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的存在多么有意義。”
80後、90後網路志願者唱主角
李玲是來自安徽的90後女孩,隨同父母在杭州開店,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站上看到了劉宗勇的部落格,隨後她加入了愛心聯盟的志願者團隊,開始的時候她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且什麼也不會,慢慢地,她看到劉宗勇在很多QQ群里發布貧困學生的連線,她也跟著發,隨後她又開始學在論壇發布帖子,管理網站和QQ群等。除了上班和客戶交流的時間,李玲的其它時間就用在了愛心聯盟網站上和QQ群里了,有很多朋友都說她怪異,不談戀愛,不約會不去逛商場,她只能笑笑,說:“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在去往大山的路上,有一個身材嬌小的80後女孩,她叫陳雪梅,是貴陽一家幼稚園的老師,也是貴陽一個民間團隊的義工。陳雪梅認識愛心聯盟是在2010年的活動中,她接到通知,要帶領一批義工參加北京來的一個團隊在貴州開展助學活動,於是她認識了劉宗勇,認識了愛心聯盟。刻骨銘心的,這一次活動完滿結束,在返回貴陽的途中,遭遇了凝凍,大家在黑夜裡走了5個多小時才到達貴陽,而讓她感受最深的是,劉宗勇始終走在最後面,她和另一名義工陪他走完了最後一段路。家人朋友們都反對陳雪梅參加這樣的活動,他們認為這樣很耽誤工作,進山的路上又危險,在五一活動的時候,幼稚園提前放一天假,根本就趕不上活動時間,她就千方百計向園長遊說,終於請到了一天假。做這些事情不僅沒有任何報酬,往往參加一次活動就要貼進去一個月的工資,但對於陳雪梅這個善良的女孩來說,最大的心愿就是山里孩子們都能上學。
張宇微喜歡寫部落格,她的業餘時間幾乎都花在了網路上,她也是一個熱衷於公益活動的90後,目前正在遼寧廣告職業學院上學。有一天,她加進部落格群里,看到了劉宗勇發布的貧困學生名單,隨後就進入了愛心聯盟網,這才知道劉宗勇是一名職業公益人。於是,她加了劉宗勇的QQ,近距離接觸了這個在騰訊社會部落格排名第8位的公益人。在得知愛心聯盟需要更多的志願者時,張宇微積極報名參加,擔任起網站記者的職責,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採訪助學的網友或是志願者,將他們的愛心事跡寫出來,傳播到各大網站上。
為了給活動的前期提供保障,謝雲海在4月28日到5月3日,一直提供著義務的交通工具,然而誰也不知道,他為了參加這次活動,不但失去了工作,兩歲多的孩子在家也無人照管,他往往是在白天到車站接網友們到賓館,晚上回到家照顧孩子,去昆寨活動期間,他請人照看孩子。為了山里上不起學的孩子們,他省吃儉用,買了很多課外書,當他進山看到孩子們的笑容,聽到孩子們說“謝謝”的時候,臉上也露出了微笑。
即將要畢業的孟樂、周明吉,西安的警察李英韜,人到中年的邢台人士張志峰,四川的李麗,江西的郭祥輝,廣州的成玉平、凌肖蘭,浙江的童升亮,貴州的石宏青、陳艷、陳洋、王黔海、歐陽……一個又一個的愛心網友,加入到了志願者團隊中。
助學之路山重水複
劉宗勇又一次帶著網友們走進了大山。
2008年,劉宗勇籌備了兩個多月,結果只有1個網友參加活動,還好在貴陽臨時組織了幾個網友,大家自駕去了榕江助學。2010年,劉宗勇帶領50多名網友走進餘慶,有不法分子竟然混入愛心團隊,活動剛結束成員就四分五裂,還有成員被詐欺,北京晚報、華西都市報、海峽都市報等報導了這次詐欺事件,愛心聯盟遭遇了很多人的猜疑,而網友捐獻給白血病孩子的2000元也落入了不法分子手裡。2011年元旦,劉宗勇帶領近50名網友走進了百興,在回貴陽的途中遇上了凝凍,一行人在黑夜裡步行近5個小時才到貴陽,在貴陽被困一天后網友們才返回。2011年5月1日,劉宗勇帶領38名網友駕車走進昆寨,快到昆寨時遇上百年難遇的冰雹,車輪陷入30厘米厚的冰雹中……
然而,網路助學的路上,比現實中的困難還要多。從劉宗勇發布貧困學生名單開始,大部分人都抱著質疑的態度,他們不但不伸出援助之手,還認為有人利用這些孩子博得社會的同情,進而獲取利益。在一個擁有近500人的志願者QQ群里,只有幾個人樂於參與網路上的活動,而其他人只保持圍觀態度,他們甚至連註冊一個名字都懶得去做。在愛心聯盟QQ群里,至少有3萬人在圍觀,這種現象讓劉宗勇很難開展工作,而且很多自稱要做志願者的網友,往往只堅持一段時間後就無故退出,網路公益在人們的眼裡顯得有些不現實。
要組織一次這樣的活動,需要長時間的籌備,不但人力和財力都要充足,還要確保所有人員的安全。對於這樣一份責任,劉宗勇從來沒有鬆懈過,他給每一個參加活動的成員叮囑相關事項,找他們聊天,給他們解釋活動的過程,他提前到貴陽等待大家,第一個到達貴州,最後一個離開。
陸為春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老總,從廣州開車到貴州,29日下午出發30日下午到達貴陽,稍作休息後又駕車到昆寨,長達8個小時的行程和崎嶇的山路並沒有讓他疲憊,他堅持把車開進山里,又開到安順,5月3日從貴陽出發回廣東,半夜快到銅仁時又朝餘慶方向行駛,4日下午五點多才到達餘慶。第二天,他又駕車繼續行駛返回廣東。
看似一次小型的自駕助學活動,對於廣東的組織者遲潔來說卻的確不簡單,兩個月前她就開始聯繫周邊的朋友,預計車輛、統計人數,然而這畢竟不是短途的旅遊,而是遠征千里,人員的安全,車輛的安全成了最大的問題,加上假期大家的時間都不大穩定,不好固定人員和活動時間。在活動的前期,遲潔沒有睡過一天好覺,活動期間更是每天失眠,直到活動結束回到深圳,她才好好地睡了兩天覺。
劉宗勇的NGO還能生存多久
只有精力和經濟的付出,沒有回報,是什麼,讓這一群人如此堅持地走進大山?是那一張張定格在照片上的大山深處孩子清純的面孔,是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同情和愛。
大概,很少有人像劉宗勇這樣,沒有任何固定收入,沒有房子車子,沒有事業的情況下,選擇了幫助他人的職業,一個人發起並維持著一個專門幫助貧困孩子的“愛心聯盟”。在劉宗勇這樣一個民間職業公益人的引導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幫扶貧困兒童的志願者,這並不是一個人的精神所在,而是一群人的信仰,儘管大家都做不到拋棄事業和家庭做一個職業公益人,但大家能夠付出時間和金錢,付出那一股上進的精神,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得到幫助。
他們,不懼任何危險的走進大山,給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帶去了希望。
他們,不懼任何猜疑在勇敢行動,他們在網路里樹立起了公益形象,傳播著公益精神。
他們,同屬於“愛心聯盟”。
他們精神可贊,愛心可嘉。可是,在沒有可靠經費、沒有更多專職人員的情況下,完全“草根”狀態的這個NGO到底還能堅持多久?
後記:“愛心聯盟”自開通網站以來,受到了百萬網友的關注,民間職業公益人劉宗勇的騰訊部落格已有近七千萬網友關注,在愛心聯盟網上成功實現一對一結對的貧困學生已近400名,發起援助的群體已達1000餘人,得到幫助的人數已達1000餘人,加入到這個公益團隊里的人也越來越多……責任編輯/張弦
傳遞希望
中國共青團網:愛心網友結對幫扶餘慶縣貧困兒童
網路傳遞希望,愛心匯聚力量。2010年1月1日,貴州省餘慶龍溪中學的全體師生迎來了一批尊貴的客人,他們就是通過網際網路了解龍溪貧困兒童狀況並予以資助的愛心網友。此次以“走進大山看孩子”為主題的活動是由網路愛心助學聯盟的40多位網友共同發起的,目的就是看望他們所資助的貧困學生,並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助學幫困的行列中來。
當天中午,當這群來自北京、上海、廣東、黑龍江等地的愛心網友的身影出現在龍溪中學校園內時,早已等候多時的全校師生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們送上了最崇高的敬意。作為從龍溪中學走出的一名網路文學青年,此次活動的發起者劉宗勇來到了活動現場,團縣委副書記為劉宗勇頒發了“春暉使者”的聘書,希望他們繼續關注和支持家鄉教育事業。
活動中,劉宗勇代表一行的40多名網友上台發言,鼓勵處於困境中的孩子們要樂觀向上,好好學習,同時還代表網友們向71名貧困中小學生贈送了大家捐贈的書籍、文具、衣服等價值6萬餘元的新年禮物和1萬元捐款。在隨後的環節中,網友還與孩子們做起了互動小遊戲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活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暖意。
接下來的兩天中,網友們克服天氣寒冷和交通不便的困難,分別前往位於該鎮芝州、平場等村的困難學生家中,實地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9歲的劉樂是一名貧困家庭的孩子,母親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父親早逝,與年邁的外公生活在一起。網友們了解劉樂家中這一情況後,隨即表示要對她進行長期資助,直到大學。在芝州村大堰組趙粒汕家中,網友們詳細詢問了她家的生活情況,當得知她自幼失去父母,是在舅舅家長大時,來自深圳的一名網友當即表示,如果家長同意,可以將趙粒汕接到深圳就讀。
據了解,通過此次活動,“網友愛心聯盟”數十名網友與龍溪鎮50名貧困生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每年每名貧困學生將得到網友1000元的資助以完成中學學業,對於成績優異,考入大學的,愛心網友們還會繼續予以支持。(團貴州省委)
媒體報導
《劉宗勇:80後鄉土文學先驅者》
起點網站發起的"作協主席網路文學比賽"掀起了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激烈爭議,作為80後突出的網路作家,劉宗勇在部落格上寫出了自己的觀念,他認為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文學只是通過網路更便捷化和時尚化,從現代文學的發展中可以看出,網路文學的各種類型過於泛濫,如修真、玄幻、青春童話、網遊、靈異等,而鄉土文學則將成為更新穎的產品,促使更多的人去追求和超越。
把窮山溝里的文化帶進了大都市裡
最近一年,劉宗勇在文學創作中風聲水起,除了在地方文學比賽中成績卓著外,不斷的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而他在中國最大的部落格網站開設的專欄部落格,在一年間內成為熱點專欄,其人氣超過了評論大家張五常、郭松民、秦暉、蘇於軾;詩人趙麗華、80後作家韓寒等,博文被多家網站和報紙媒體轉載。
誰又會想得到,一篇博文點擊上十萬的作者,竟然只有國中文化,前幾年還是個流浪漢。然而,在溫州文化界,劉宗勇卻是"新溫州人"的代表,被邀請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因此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把鄉土文學帶到大都市的人。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劉宗勇這樣說過:"從我看見工廠門口掛著'貴州人不要'的那塊牌子時,就有了一種欲望,我不能讓人看不起貴州人。"顯然,在有著40多萬的浙江溫州,不是每個人都有他這樣的堅決和信心,特別是在這個文學崛起的年代裡,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比登天還難。
從一個普通工人到辦報編輯,劉宗勇的付出讓人羨慕,他創造了一個貴州人不凡的歷史,讓溫州人對貴州人另眼相看,從而使工友們也驕傲的說:"我們貴州也有作家。"在溫州,劉宗勇被譽為是工人作家,在貴州群體中廣受歡迎和擁護,而更值得老鄉們學習的是他奮發的精神,他堅持了十年,終於用事實說明一切。劉宗勇回憶,他1999年在工廠里做包裝工人,月工資280元,有時候還要加班到十一點,後來他又做過廣告學徒、鞋廠普工、經理助理、業務員等工種,最後到一家民間組織里辦企業報,才真正的有了時間學習創作。他說:"那些日子苦不堪言,可如果沒有坎坷就不會知道艱難,回頭一看原來只是人生的過程,要是我永遠都不抱著學習和一種目標,可能我還在以前的工廠里做普工。"
職業技巧
2007年8月,劉宗勇的第一部散文集《流浪者的天堂》正式出版,一部代表鄉土文化和打工文化的作品呈現給社會,讓人們耳目一新。《網路作品》主編李牧翰這樣評論劉宗勇:"他的文字是一縷清新的風,吹開了80後作家們神秘的外衣;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園子裡,他辛勤的耕耘是黑暗中的暗光,給80後文壇帶來了鄉村氣息,在當今文壇上愈見珍貴。"溫州大學副教授吳式南做出了評價,說他的文章平靜自然,讓人看見了農舍,看到了田園,聞到了一縷清香。作家南孔球、薛文甫、董聯軍、雷隆燕等,也對這部散文集作出高度的讚賞和評價,認為劉宗勇無論是在文學造詣上的提升,或是做人的態度,都不是一般80後作家所能及的。
發表作品
經過時間的過濾,劉宗勇的中短篇小說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像發表在《百花園小小說》的《遠親近鄰》,發表在《海棠》上的《一起走過的日子》都是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如《最後一朵玫瑰花》、《天水河的眼淚》、《路口》和《黑夜》等,都是鄉土體裁的代表作。其以真人真事撰寫的中篇小說《斷橋》,把一個活雷鋒的內心世界寫得活龍活現,把現代農村建設完成的呈現給了讀者,最令人驚嘆的是他平淡的字句帶給人一種清新的味道。
2008年,劉宗勇開始寫部落格,在鄉草文學、西子文學、紅袖、起點等發表文章,並被一些大學網站邀請為顧問或是駐站作家。在五月,他一邊編輯企業報紙和雜誌,一邊撰寫長篇小說《無名樓》,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十五萬字,一家出版社看好了他的作品,並在六月和他正式簽約。然而,表現上看來,他是利用了業餘時間來寫小說,因為他的工作環境,大家可能沒有想像他背後的故事。在劉宗勇的日記里這樣寫著:"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寫,上班寫通訊稿,休息時間寫小說,晚上繼續寫小說,直到眼睛實在無法張開,才上床睡覺。"他有嚴重的肩椎病,卻很少告訴親人,疼痛的時候就說可能是坐的時間太長,活動一上就沒事了,誰也想不到他這么年輕就忍受著病痛,當他津津有味的談論某篇文章里的故事情節,那種獨自品味的神色,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文學創作之路
文學創作是艱難的,劉宗勇自國中畢業後就開始學習文學創作,一邊在工廠里做工,一邊利用休息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並作筆記,還給一些雜誌社投稿。在沒有掌握到寫作知識和讀者口味的情況下,一篇又一篇的稿子都石沉大海,甚至十幾萬的小說稿也一去不復返,很多親戚朋友看到他堅持的樣子都取笑他,說他異想天開。在2005年入選《中國80後鄉土散文集--沉默的旅程》中的《煤油燈》里,劉宗勇第一次把貴州農村描寫得淋漓盡致,把父母對他的期望、農家貧苦的生活、人們的思維等,寫得入木三分。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散文有了新的突破,全部以鄉土體裁為主,如在雲南電視台播出的《城市過客》,在《網路作品》上發表的《正月梅花香》。同時,他把打工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了下來,《樂清日報》還在他的建議下開設了"新樂清人"專欄副刊,他的散文得到了樂清文學界的前輩高度的讚賞。
每天寫一篇通訊稿,發一篇博文,再寫一萬字的小說,有時候還要寫篇隨筆,這就是劉宗勇的生活。在他的部落格專欄里我們可以看到,幾百篇評論性博文都不像是潦倒之作,不但尖銳還有很多的冬粉支持;而他的散文更是有些老道,延續了四十年代的風格,而且總能給人一種新穎,令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