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不同,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就有所不同。控制離婚率,減少單親家庭的數量,則可以從總體上緩解單親家庭兒童面臨的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親家庭
  • 外文名:Single-parent family
  • 類別:現象
  • 別名:離異家庭
簡介,特徵,教育方法,誤區,情感暗示過多,一味排斥對方,過分溺愛孩子,重視幼兒心理,鞏固方法,注意事項,孩子心理問題,

簡介

單親家庭,又稱單親,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等等。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不同,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有所不同。
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單親家庭概念的提出,卻產生於歐美國家對當代婚姻現實狀況的考察。歐美國家六七十年代的離婚高峰促成了大量離婚式單親家庭的出現。中國從改革開放至今,由於快速增長的離婚率,離婚式單親家庭比重逐漸上升,由此而引發了單身父母的心理狀態、生理問題、生活狀況,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長及教育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為社會學家、心理衛生學家和政府等有關方面所關注
離婚後,孩子大多和母親同住,人們可能認為母子關係會更密切些,而事實上只有不到50%的母親能保持離婚前那種融洽的母子關係,更多的是隨時光流逝,母子關係愈加惡化。這個問題希望離婚的父母多加注意。
有些人認為,進入重組家庭,孩子生活會有顯著改善,作為重組家庭的一員,生活中頓時增加了更多的兄弟姐妹,更多的親戚,重新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有著必然的優越性。然而,不幸的是,孩子面臨的其它問題卻抵消了這個優越性,對單身父母來講,再婚會帶來愛與幸福的新希望,而對孩子,同樣事情卻會誘發他們悲哀憤怒甚至反叛的心理。也有調查顯示,重組家庭的孩子更感到孤單、寂寞、無助和自卑。同時家長花在兒童身上的精力和時間,比原先家庭甚至單親家庭都少得多。又因這些家長很少參加學校活動,所以不能很好協助學校共同教育孩子。
單親單親
單親媽媽的數量一直高於單親爸爸。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單親爸爸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增加。在美國,30多年前,幾乎所有的父親都不參與孩子的接生,但是現在90%多的父親都親眼目睹了自己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這樣有助於男性對如何做一個父親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分析認為家長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多關心,要依據孩子的性格特徵尋求恰當的教育方式既要防止“簡單粗暴”又要防止“過度溺愛” 。應及早發現問題並尋求專業幫助,及時解決,不要讓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從而最終影響子女的終生幸福。

特徵

1、單親家庭是指至少有一個孩子與單身家長居住在一起的家庭.還有一種從家庭經濟評價角度的定義為:
一個收入單位其中只有生親或養親帶著需要撫養的在學或學齡前子女。
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2、所謂單親家庭是指夫妻離異、一方死亡、夫妻分居等形成的由子女和其中一方共同組成的家庭.所有單親家庭中尤以離異單親家庭給子女造成的危害最大。
3、所謂單親家庭是指由於喪偶、離異分居、未婚先孕等或者構成家庭主體的成員不齊全的家庭.由母親或父親單個撫養的孩子即為單親家庭的子女.近年來隨著離婚這一新的社會問題的出現在新入校的大學生中單親家庭的學生逐年增加。
4、所謂單親家庭是指沒有丈夫但可能有18歲以下孩子同住的單親(母親)家庭.各族裔間的單親家庭比例不盡相同.以紐約州為例亞裔中單親家庭比率僅為4%。
5、單親家庭是指只有母親(或父親)與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90年代初開始俄羅斯的單親家庭大量出現到1994年已占家庭總數的13.4%.單親家庭的主體是單身母親及其子女組成的家庭占單親家庭總數的94% 。

教育方法

1.平靜地告訴孩子關於父母離異的事實,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靜氣地接受夫妻離異的現實。這樣,你才能坦然地面對孩子,告訴他你們將要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這種生活和原來相比會有一些不同,你們需要做一些調整來適應;你們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你們共同努力去克服。但無論出現什麼問題,爸爸媽媽都像以前一樣愛你,這一點是永遠不變的。
2.給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為報復對方的武器。
父母離婚對孩子最大的打擊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離婚了,但他永遠不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這一點至關重要。讓他感受到雖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樣安全、穩定,他不必擔心什麼。做到這一點,需要父母雙方的合作,這對大多數離異的夫妻來說很難。和一個也許帶給你很多創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極不情願,但你不能把你們之間的恩恩怨怨遷移到孩子身上。
畢竟雙方都是孩子的親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無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強加給孩子,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還會使孩子長大後失去愛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寬容來對待曾經傷害你的人。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允許孩子與另一方聯繫,不撫養的一方則要多來看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雖然不在一起,但對自己的愛沒有變。
3.單親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獨立。
單親家庭中的兩代人之間往往在情感上過於親密,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聯盟,但過分的情感依賴容易產生負面效應。所以,讓孩子和自己都有獨立生活的心理意識和能力是單親家庭最明智的選擇。

誤區

情感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於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父母不經常在身邊陪伴並不影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一味排斥對方

很多夫妻離異後,一方帶著孩子,就不願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乾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有的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比如"你爸爸沒有文化,像他那樣肯定沒什麼出息"之類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過分溺愛孩子

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單親家長表現往往更明顯。他們總覺得夫妻離異了,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鍊,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
總之,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則是坦誠、溝通和鼓勵,家長和老師不要對婚姻家庭這些事避而不談,要讓孩子知道離婚和結婚在社會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溝通會使老師了解他們內心的情感需求,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勵,也許就能改變他的人生。

重視幼兒心理

缺損家庭與父母雙全的家庭不同。缺損家庭的兒童同父母雙全家庭的兒童相比,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育缺損家庭的兒童,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之外,還應該採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和方法。教育缺損家庭兒童應注意如下幾點:
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一)給兒童充分的愛撫。家庭的親人與幼稚園老師都要給缺損家庭的兒童更多的愛護,以補償孩子失去的愛,使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得以癒合,使他們身心健康。父母給孩子的愛是真摯無比的,能給兒童無限的力量。但是,缺損家庭的兒童,既然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這種愛,那么其他的有關親人、教師及同伴對他的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彌補,成為鼓勵兒童在人生道路上邁進的動力。
(二)滿足兒童必須的物質要求。缺損家庭即使經濟條件較差,也應該儘量關心兒童的生活,儘量為兒童創造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的父母雙全的家庭的兒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應該儘量向兒童說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們能正確對待。
(三)引導兒童積極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缺損家庭的兒童,由於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壓抑,性格內向,不喜歡社交。為此,家長和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以培養其積極情緒和優良性格。
(四)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興趣和某種特長,鼓勵兒童積極成才。缺損家庭的兒童,由於心靈受了創傷,往往心情憂鬱,而家長應該設法轉移他們的消極情緒。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他們的各種興趣或某種特長。如學樂器、或學習唱歌、畫圖等,並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兒童在生活中有了興趣愛好,有了追求的目標,情緒就會樂觀,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受到鍛鍊而日益堅強,從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五)離婚家庭應該做到"文明離婚",離婚後,父母雙方都應該做到繼續關心孩子。目前不少離婚的父母,在離婚前爭吵、反目,離婚後,還繼續相互仇恨,不相往來,使兒童不勝痛苦。如何把離婚對下一代造成的心靈創傷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很需要研究的問題。美國心理學家波斯諾特在《父母與子女》一書中提出這樣的主張:"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辦法是繼續做孩子的父母。"這話的意思是說,夫妻雖已離婚,但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仍然存在,父母仍應該關心子女,為了孩子的幸福著想。如果父母雙方確實能夠為孩子著想,那么不僅離婚後能繼續關心子女,離婚前也不應該相互詆毀、仇恨。以免刺傷孩子的心靈。

鞏固方法

1. 經常地表達讚美和激勵。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讚美,不要互相批評。
單親漫畫單親漫畫
2. 要和孩子共同娛樂。要孩子說出他們最喜歡、最渴望家長說出的三句話。孩子們通常會希望家長說“我愛你”、“周末帶你出去玩”、“我們去麥當勞”等等。
3. 把握所有機會,激勵孩子的自尊心。
4.培養孩子多元化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等等。降低家庭內部的紛爭,不要強求家庭成員的一致性。
5. 教大家傾聽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讓他講滿10分鐘,無論對錯,不要批評他,培養起孩子確信你在傾聽。然後,你閉上眼睛整個回想一遍,然後再和孩子交流。
6. 孩子在感情、就業等等問題上,難免會和你不一致,讓孩子說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沒有效果,就不妨擱置幾天再嘗試。不要迴避外界的幫助。無論是自己的朋友,還是心理諮詢師,都能夠提供給你克服家庭障礙的方法。
7. 發現問題應儘早而不是事後才去尋求建議,儘早解決將有助於更快、更容易的解決家庭衝突。
總而言之,單親子女本來遭受的打擊就很大,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愛。

注意事項

一、單親家庭的父母應向孩子耐心解釋造成 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現在有不少離異的父母,想避免產生不愉快的情緒,不願和孩子解釋離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得不對付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詢問。孩子由於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單親家
庭的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靜、真誠、耐心、自信地向他們解釋自己離異的原因,求得他們的理解,並教會孩子應付各種有關的詢問,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二、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教養不可不慎, 必須注意科學的教養方式。
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首先,注意不要過度保護。在喪偶或者離異 之後,為父母者常常會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愛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關懷備至。孩子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必為自己的生活安排 和學業計畫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媽媽代作主張。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增加。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脆弱、依賴,缺乏主見和獨立意識,一旦離開了家長,便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 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 有些心理素質不佳者,受不了這種壓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來個不思進取,乃至“破罐子破摔”。 這種有意無意的行為就是為了讓父母降低點希望,使自己能夠喘口氣。另一些孩子也許能堅持發奮,不讓父母失望,但是長期超負荷地運作,其潛在的心理損傷亦不容忽視。一旦某一天超出了承受極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潰,結果反而更糟。
三、由於社會的寬容度及個人的修養尚未達到相當的水平,使單親子女可能需要承受來自生活、學習環境中的歧視、偏見和嘲弄。
不少單親子女因此在性格上變得內向、憂鬱、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長不僅自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還要注意幫助孩子充實生活。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單親家庭的生活比較單調,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虛與寂寞。為此身為他們的父母,每天再忙,也應抽時間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娛樂一下,或者協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一些難題。此外,還可幫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讓孩子把朋友一起請到家中來玩,以彌補親情的不足,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四、單親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所謂的偏陰人格,即表現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斷性不強等;而缺少母愛,孩子又會形成所謂的偏陽人格,即表現得孤僻,冷漠,缺乏愛心與同情心,沒有安全感,狹隘等。所以對於單親家庭的父母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對缺少父愛的子女,母親要加強他們的獨立、自主、勇敢、果斷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讓他們多看看有關表現男性優秀品質的影視片與書籍,並有意識地帶他們多接觸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責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師、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說的偏陰人格。此外,還有不容忽視的角色教育的問題。在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單親家庭中,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以應有的適宜的影響。以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以免造成兩性角色上的心理與行為的偏差。

孩子心理問題

家是驛站、港灣,是孩子成才的一塊沃土。對於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更是安全的代名詞,是快樂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發展之端。但是單親家庭因為不健全,所以導致孩子受到的愛與關注不夠,安全感不足,一但家長沒有處理好,那么就會出現心理困擾,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看一下,單親家庭子女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
(一)自閉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二)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裡,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三)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為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四)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弔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係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五)抑鬱
因為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為父母的關係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爭的爆發,會使自己體無完膚。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鬱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於壓抑太久,一旦爆發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生極端行為。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為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為攻擊行為。
(六)妒忌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是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
(七)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