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平(民國藏書家)

劉季平(民國藏書家)

劉季平(1878~1938),名鐘,字季平,別字離垢,以字行。行三,自署“江南劉三”,上海華涇(今屬龍華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季平
  • 別名:名鐘,字季平,別字離垢,署劉三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華涇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38年8月26日
  • 職業:教授,藏書家
  • 畢業院校:東京成城學校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成就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初,東渡日本,入東京成城學校騎兵科學習。留日學生組“拒俄義勇隊”,率先參加,後又為“軍國民教育會”活躍分子。孫中山在橫濱興中會分會,聞訊加入,從事反清革命宣傳。
1904年春初返國,即與軍國民教育會同志秦毓鎏、費公直協同堂兄劉東海在華涇本宅辦麗澤學院,並延納海內同志朱少屏、黃炎培等講求套用之學,文事外兼重武術,積蓄、培育反清力量。不久,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而被捕,羈押滬租界巡捕房,黃炎培多方營救,半年後獲釋,重赴日本。1906年後,歷任江蘇陸軍國小、浙江陸軍國小教習。辛亥革命成功後,不以早年從事革命而自矜,謝辭陳其美從政之請。1916年(民國5年)12月,赴北京,在北京大學任教,後又受聘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22年,因父喪母老,回江南任鎮江敏成中學校長。後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上海持志大學,講授國學。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任江陰要塞司令部秘書長,後任江蘇省革命博物館編纂主任,繼又為江蘇通志局(後稱通志館)編纂。1929年,國民政府監察部籌備期間,被推為設計委員會委員。1931年,監察院成立,任監察委員。1934年夏,以監察委員身份監視“航空獎券”開獎,滯留上海。抗日戰爭爆發,自恨老病,既不能效命前線抗日,又不能隨政府西遷,憂憤不已,復得怔忡疾,常終夜不成寐。1938年春,又患溫症。寓室逼仄,入夏炎熱難忍,飲冰鎮啤酒解渴,傷胃成病並痢瀉不絕,醫治無效,8月26日逝世。

主要作品

著有《撥灰集》、《華涇風物誌》,稿已不存。留有詩200多首,1939年陸靈素整輯若干遺稿,付柳亞子審稿,佚於戰火。1946年,靈素回憶再輯113首為《黃葉樓遺稿》,並請與季平深交30年的馬敘倫作傳,油印分贈親友。

成就榮譽

自幼聰慧好學,喜文史,早歲以詩文鳴於世。1907年夏,與陳去病、柳亞子、高天梅等創文學團體“神交社”。1909年南社成立,在《南社點將錄》中位列第七,被稱為“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季平詩含蓄精深,雍容典雅,格調高放。名句“一天風雪藝黃精”,膾炙人口。中年研漢儒汝南許慎之學,晚年好古器文物。在北京,與蔡元培、陳獨秀、沈尹默等交往,切磋學術,多有唱和。書摹《石門銘》、《石門頌》,隸書功力深厚。收藏甚富,抗日戰爭時書齋黃葉樓遭兵燹,珍貴文物散失殆盡,據親錄的《黃葉樓典藏圖書目錄》,有圖書2000餘種、1.5萬餘冊,近代名家墨跡、畫幅及金石、題跋、碑帖80餘種,為近代上海地區不可多得的藏書家。

人物評價

季平愛國恤民,居官剛直廉潔,任監察委員,忠於職守。多所糾彈。首劾安徽省主席陳調元,聞者多為撟舌。1931年病假歸里,目睹旅居上海的洋人常馳馬於西郊,踩躪莊稼,縣長畏葸不敢抗議。即向監察院具呈彈劾;“縣長縱容外騎,不恤農功,溺職喪權,已無可諱”,並提出撤職查辦案。又憤慨指陳:“大抵外人覬覦領土,其先托於盤游,追至里道周知,然後肆其蠶食,上海租界之擴充,其先例殆無不如是,是則可為太息者也。”
“生平尚氣誼,重然諾,與人肝膽相照,人多喜與為友。”季平不事居積,友有難,竭力資助。與蘇曼殊情誼尤深,作有《懷人》詩:“餉君黃酒胡麻飯,貽我白門秋柳圖。總是有情拋不得,袈裟贏得淚痕粗。”寄情詩酒,樂與友人共。繼室陸靈素(1883~1957),字繁霜,青浦朱家角人,士諤幼妹,南社社員,多才多藝。尤擅崑曲。每宴客至酒酣興濃,婦含商吐角,夫吹蕭伴和,人比之為來趙明誠李清照伉儷。
季平“義聲布天下”,實緣清末仗義營葬鄒容事。鄒容以上海《蘇報》案發,與章太炎同被捕,1905年4月3日瘐死獄中,由《中外日報》館備棺殯殮,以四川道遠,無法歸葬,暫厝四川會館,題名為“周鎔”。季平接陳去病來信,“乞謀片士”,慨然應允,並不畏株連,與堂兄東海等將鄒靈柩移葬華涇鎮西,“樹以碣,未封”。義舉遠近傳頌。辛亥革命後,鄒客被追贈為“陸軍大將軍”,1922年冬,章太炎、蔡元培偕至華涇祭奠。1924年清明節,章太炎、于右任、張繼、章土釗、李印泉、馬君武、田桐、馮自由等20餘人來祭掃重建鄒墓,感於劉三義行俠氣,紛紛作詩投贈。于右任詩“威丹死後誰收葬,難得劉三作主人”。並有人投贈龔自珍詩“劉三今義士,愧殺讀書人”,對劉三氣誼、品格的高度讚許。季平自署“劉三”本取龔自珍《送劉三》詩意,是以行義自勖。從此“江南劉三”盡人都知,原名反而不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