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印

劉大印

劉大印,原名叫劉印平,1947年4月生於山東滕州市羊莊鎮滕州荊泉的水滋養了他獨特的個性,“毛遂自薦”等先人培養了他敢為人先的銳氣,家鄉悠久、古老的文化,孕育了他文化藝術的天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大印
  • 別名:劉印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省滕州市羊莊鎮
  • 出生日期:1947年
  • 職業:導演,製片人
  • 畢業院校:山東藝術學院
  • 代表作品:《康熙王朝》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個人觀點,

人物經歷

早在中學時,劉大印就是學校文藝骨幹,快板、說書、唱歌樣樣在行,而且一直是少先隊大隊長、班級的班長。在學校里是個各方面發展都很全面的好學生。參加高考,劉大印輕鬆考取了山東藝術專科學校(現稱山東藝術學院)戲劇系,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演員夢。
劉大印
劉大印上大學,是在文革以前,中間經歷文革。當時,許多人都忙著武鬥串聯,劉大印卻當“保皇派”、“逍遙派”,潛心琢磨業務,而且,還和當年的“反動學術權威”結成了深厚的友誼,頗得一些藝術真傳。大學畢業以後,他順利進入山東省話劇團。在這摯愛的話劇舞台上,他扮演過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為當時山東頗有影響的青年演員,而且一乾就是十年。
文革結束以後,各大軍區要演領袖戲,需要配備領袖特型,福州軍區前鋒話劇團瞄上了外型酷似毛澤東的劉大印。人近中年,劉大印穿上軍裝,來到南國軍營。除了演出話劇以外,劉大印開始涉足影視,編導了《特區的兵》等電視劇,在軍內外產生很大影響,並於1980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劉大印轉業到了上海電視台。不久,他走上了80集電視系列劇《聊齋》總製片人位置,舉起了中國獨立製片大旗。
這一舉動,給中國影視界產生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使以前製片這一在劇組裡的小角色,一下子變成了整個攝製組裡的主角、核心與靈魂。這一變化,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他將在中國影視界劃分一個時代,即從五六十年代的“編劇時代”,至七八十年代的“導演時代”,轉變到了九十年代的製片人時代。
80集電視系列劇《聊齋》,劉大印廣邀蘇叔陽張天民等國內一流編劇,謝晉、達式彪等國內頂尖導演,李媛媛等眾多明星加盟,由喬羽作詞,彭麗媛演唱的主題歌:“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流傳全國,成為一時盛事。 1990年,劉大印北上京城,成立了中國華僑影視製作中心,楊得志張愛萍楊成武盧嘉錫王光英王光美布赫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都成了他的顧問。1993年,劉大印拍攝完成了30集古典題材巨片《武則天》。
聊齋聊齋
這部由劉大印任總策劃、總製片人、出品人,張天民、冉平編劇,陳家林導演,劉曉慶主演的大型電視連續劇,無疑是中國電視劇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轟動了海內外。該劇不但以深刻而精湛的製作藝術,成為一種典範傑作,而且使沉寂已久的劉曉慶重新登上了一個巔峰,使初出茅廬的化妝師毛戈平名揚天下。更具意義的是,中央電視台第一次以分賬形式收購了此片,劉大印的製作理念也更成熟了。
早在1988年,劉大印還在拍攝《聊齋》時,就已提出“製片人中心制”以及製片人的“三個腦袋、一個靈魂”:即藝術、市場、哲理腦袋和政治靈魂。這次,在劉曉慶化妝品商場開業儀式上,他又提出“精品”概念,對於電視劇而言,編、導、演、攝、美、錄都應該是精品。當時許多人不理解,電視劇怎么能是精品?不久,廣電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楊偉光在濟南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精品意識”概念,劉大印整整比他們早了三個月。
武則天》的播出,在港台、日本引起軒然大波。台灣兩家電視台,為了搶播出時間,差點打起了官司,海外媒體爭相報導《武則天》,成了當時藝壇的頭條新聞。
由於劉大印在製作方面做出傑出成績,特別是在拍攝歷史正劇,弘揚民族文化方面,以及在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舉起獨立製片人旗幟,在中國製片人中,第一個上了中央電視台名牌欄目《東方時空》中的“東方之子”,榮登《世界名人錄》。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紐約《世界時報》等一流媒體廣為傳播。在中國經濟和文化體制改革中,書寫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1997年,劉大印回到了他製片生涯起步的上海,創辦了上海黃河影視有限公司。經過了幾年精心籌劃,2001年又成功拍攝了46集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這部被專家稱為“大題材、大製作、大導演、大編劇、大明星、大投入、大回報”的古典巨片,又是劉大印親任總製片人、出品人,並與著名導演陳家林聯合執導,著名作家朱蘇進胡建新領銜編劇,陳道明主演康熙,斯琴高娃出演孝莊皇太后,組合了中國目前最佳的製作陣容。《康熙王朝》播出以後,立即在海內外引起一股“康熙”颶風。
早已成了中國製片品牌的劉大印,又在精心籌劃拍攝五十集電視連續劇《上海大世界》和電影巨片《千古長城》以及兩部長篇電視系列劇。
說起劉大印,圈子外的人可能知道的不多,說起電視連續劇《聊齋》、《康熙王朝》、《武則天》……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而這些經典之作均是由劉大印擔綱導演或做製片人的。本期節目中,劉大印與他的合作者就和大家一起談談其螢幕內外的故事。  劉大印的演藝生涯應從山東省話劇團的十幾年功底說起。他曾與倪萍薛中銳同台演出過多部話劇,有著扮演偉人毛澤東的經歷。他做製片人提出的要具備的三個腦(藝術、管理、市場的腦袋)、一個靈魂(懂政治)、三個配方(劇本、演員、班子的配方)的理論,成為屢試不爽的法寶。  電視劇《聊齋》中狐狸仙的扮演者鄭爽,談起拍戲的趣聞;電視劇《武則天》中上官婉兒的扮演者茹萍,對劉大印的最深印象則是他對每一個鏡頭的認真與珍異;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索額圖的扮演者薛中銳,對劉大印最忘不了的是他扮演的鄭經,那種不溫不火、入木三分的角色把握。

個人觀點

《雍正王朝》為《康熙王朝》鋪路
對於同樣是講清朝帝王的兩部戲,劉大印認為,《雍》劇的成功確實給《康熙王朝》帶來不小的壓力,畢竟該劇在一套首播時全國收視人口超過1.8億。但與此同時也創造了機遇:“中國老百姓就是愛看連台戲,看完了兒子的戲就想再看他爹的戲。”可以說,《雍》劇的成功也為《康熙王朝》奠定了十分雄厚的觀眾基礎。
記者就自己總結的《康》劇三法寶向劉大印求證,一是編劇好,二是演員好,三是製作好。劉大印聽後哈哈一樂,說還有人總結了八大特點,大題材、大製作、大製片、大導演、大明星、大編劇、大投入、大回報,一口氣說完了八大,劉大印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不戲說也不照搬原著
由於兩部劇都是歷史正劇,尤其是《康熙王朝》,更是區別於以往的戲說,對此劉大印是什麼態度?“我只是搞正劇,從來不願搞戲說。歷來拍的這些片子都能看出來。”劉大印告訴記者,正劇並不是意味著忠實於原著,而是忠實於歷史的史料。他已把二月河小說的著作權買下,二度創作改編動作比較大,占到了70%左右。“因為二月河的《康熙大帝》被《雍正王朝》差不多都用光了,我不想再炒剩飯,也不想讓觀眾再吃剩飯,所以等於有些地方是別闢新徑重新創作,主題不一樣,思想內容故事情節大的事件完全都不一樣,耳目一新。”
記者注意到,劇中容妃那個角色是歷史上沒有的,這與“忠實於歷史”的說法是不是相悖呢?
劉大印不這樣認為,因為歷史上有其他的人物,這個人物等於是康熙身邊一個綜合性的人物。之所以設計容妃的出現,目的是為了增加它的可視性。另外就是在康熙身邊除了爭戰、收復台灣之外,要加強後宮的戲,這樣才好看。在二月河的小說中寫女性方面是弱一點的,所以電視劇中關於女人的戲要加強,從孝莊、容妃到蘇麻拉姑,都是這樣。“我們不走戲說的路子,但是也不能排斥收視率與可視性。照顧到廣大的觀眾,除了政治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和有文化的,同時也要照顧大眾。”
統一盛世與腐敗問題
那么除了以上各點之外,這部戲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康熙平三蕃除鰲拜,收復台灣平定葛爾丹叛亂,可見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大中華統一是全劇的主題。只有穩定團結,有了祖國的統一,才有後面的康熙盛世,才能發展生產。當然還提到腐敗問題。比如康熙的老丈人被他下了死牢,康熙的大舅哥也未能倖免。兩人一個是支持大阿哥的,一個是支持二阿哥的,這兩個太子之爭就是因為有兩個親家在後面撐腰,而這兩個人也是腐敗分子。”
劉大印同時告訴記者,在他所有擔任製片人的劇中,這部46集《康熙王朝》可以說是有連貫情節的集數最長的一部。本來做了50集,後中央台壓縮成了46集。
下一步劉大印還有兩個宏大計畫,即有兩個50集的戲要做。一個是《上海大世界》,介紹了清朝末年民國初年一直到1949年,大上海發生的故事,是一部天長地久、大氣磅礴的戲。另一部題目暫時保密,做完《上海大世界》才能公布。當然還是一部推上極致的古裝戲,更深刻更富哲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