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超強說話術:偷偷說到心深處4》是2012年5月1日灕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墉。
基本介紹
- 書名:劉墉超強說話術:偷偷說到心深處4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756024, 7540756020
- 作者:劉墉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頁數:224頁
- 開本:32
- 品牌:灕江出版社上海出版中心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劉墉超強說話術:偷偷說到心深處4》內容簡介:有些人特別被長司賞識,因為他會說話。有些學生老師特別喜歡,因為他聽課時坐姿好。有些業務員的績效特佳,因為他會選位置。有些公司給人很好的第一印象,因為接線小姐會說“餵”。當你走上人生的舞台,面對父母、上司、老師和同事的時候,你是不是先得High起來?你不先High,怎能有力量帶動你面對的人High?想要歌唱感人、說話動聽,事業成功、生活幸福,除了聲音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內心發出的力量;想要溝通達到最好的效果,就像銷售商品,除了貨色,還有包裝。當大家的實力差不多,你能夠勝出,往往是那些表面看不出的東西。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下工夫,你才能給人說不出的感動,才能說到心深處!
《劉墉超強說話術:偷偷說到心深處4》編輯推薦:會說話,會來事,你才能勝出。你必須在看不到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給人說不出的感動。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下工夫,你才能給人說不出的感動,才能說到心深處!
作者簡介
劉墉,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演講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
出版膾炙人口的中英文著作百餘種,全球發行量近1億冊,包括《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詐》《愛不厭詐》《以詐止詐》《把話說到心窩裡》等,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三十餘次,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國小四十所。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敲自己的鑼,打自己的鼓”;“不負我心,不負我生”。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出版膾炙人口的中英文著作百餘種,全球發行量近1億冊,包括《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詐》《愛不厭詐》《以詐止詐》《把話說到心窩裡》等,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三十餘次,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國小四十所。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敲自己的鑼,打自己的鼓”;“不負我心,不負我生”。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媒體推薦
劉墉一直用比較淺顯的文字,說了很多挺深刻的道理。他的作品差不多有20多種勵志類的圖書,長年累月高居排行榜的第一名,至少是名列前茅,非常好的成績,他的書影響了很多海峽兩岸正在成長,或者已經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鳳凰衛視《魯豫有約》
——鳳凰衛視《魯豫有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餵談起
第二章 廢話少說
第三章 看人說話
第四章 小心失控
第五章 一鼓作氣
第六章 收放自如
第七章 說到“坐”到
第八章 光鮮亮麗
後 記 最後一根稻草的力量
第一章 從餵談起
第二章 廢話少說
第三章 看人說話
第四章 小心失控
第五章 一鼓作氣
第六章 收放自如
第七章 說到“坐”到
第八章 光鮮亮麗
後 記 最後一根稻草的力量
文摘
【看人說話——之二】
用對方最能了解的方式表達
說著說著,發現四周的人已經各自另找主題,聊別的東西,把你冷落了。
不想這么尷尬,就識相一點,別碰這類“你有感覺,別人沒感覺”的東西。
作個冷麵笑匠。
說個真實故事給你聽:
二十年前,我帶一個女學生去美國。
飛機起飛不久,開始送餐,用完餐,機艙的燈光漸漸滅了,好讓越洋飛行的乘客睡覺。
黑暗中,女學生突然推我:“老師!老師!這飛機上有沒有廁所?”
我差點大笑了出來,但我忍著,硬是不笑,冷冷地對她說:“沒有!你得憋著!”才說完,四周好像已經睡著的乘客,居然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製造出人意表的“笑果”
我後來常想起這一幕,心想為什麼大家在聽到她問“有沒有廁所”時不笑,卻在我答了之後,一齊忍不住地笑起來。
我也猜,如果我當時答她:“少鬧笑話了!這機上當然有廁所。”或是我先笑,恐怕四周觀眾就算笑,也不會這么爆笑。
笑話常常要冷講。所謂“冷麵笑匠”,真正說笑話的高手,自己反而要“冷麵”不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猜不透,而有出人意表的“笑果”。
問題是,許多人講笑話,還沒講自己先笑。或講一半,已經笑得說不下去了。
這時候就算他終於忍下來,重新清清楚楚講一遍,因為他先把“笑意”用掉了,效果也一定會大打折扣。
你的情緒不是別人的情緒
我說這個,是要告訴你,千萬不能以自己的“了解”,去想別人的“了解”;用你自己的“情緒”,去想別人的“情緒”。
舉例來說,當你看完電影,很感動。要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你必須先把自己的那份感動壓著,慢慢把故事的原委說清楚。
因為戲裡的張三李四,你都看過了,有了印象。說的時候,腦海甚至會浮現劇中的影像。可是當你口沫橫飛講得十分激動時,聽的人卻可能連張三和李四的關係都沒搞清楚。
所以我們經常會見到,聽的人直搖手:
“等一下!等一下!那個張三是什麼人哪?還有,李四是怎么跑出來的啊!”
他當然可能搞不清,因為你花兩小時看的戲,卻想在兩分鐘說出來,怎么可能清楚?
你家貓狗乾我屁事?
還有一種情況,聽眾的情緒是很難“跟你一同起飛”的。就算你慢慢說,他也跟不上。
那就是當你說“對你有特殊意義,卻與他不相干的事”的時候。
你在報紙上一定常會看到《 家園版 》里的小笑話。那多半是讀者投稿,形容小孩有趣的童言童語。問題是,你可能橫看豎看都不好笑。
因為那不是你的小孩,你不容易產生共鳴。
同樣的道理,你覺得你家的寵物是神貓神狗,說給別人聽,也不容易討好。除非把你與那小動物“結緣”的點點滴滴,一五一十地細細道來,使聽眾好像跟你一樣與那小動物生活多年,他才可能“動情”。
只是,有誰那么有閒,聽你“細說從頭”呢!
所以在許多人交談的場合,最好少講這種話題,否則你很可能說著說著,發現四周的人已經各自另找主題,聊別的東西了。
不想這么尷尬,就識相一點,別碰這類“你有感覺,別人沒感覺”的東西。
少用別人不懂的辭彙
想要別人有感覺。“語言”也非常重要,語言可以是國語、閩南語、粵語、英語、法語,或你的辭彙用語。
我發現有件很妙的事,就是只要注意一個人用的辭彙,就往往可以猜出他大約什麼年歲。
這並不是因為年歲大就用詞艱深,而是由於以前台灣都用國立編譯館統一的課本,那課文每幾年會換一次,有些文章,像《 岳陽樓記 》、《 桃花源記 》年年都會編入,但有些文章,像《 滕王閣序 》、《 愛蓮說 》則可能上一版有,這一版沒有。
所以,很可能那些讀過《 愛蓮說 》的人,動不動就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背過《 滕王閣序 》的人,突然會冒出一句“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念過《 與吳質書 》的人,喜歡用“動見觀瞻”;中學默寫過《 岳陽樓記 》的人,愛說“政通人和”。
那都是多文的詞句啊!他為什麼能用得十分習慣?
因為那是他在課本上學的,太熟了。
問題是他習慣,別人不一定習慣。同樣的道理,你以為“命途多舛”這個從《 滕王閣序 》里學到的詞很簡單,那些沒念過《 滕王閣序 》的人都能聽懂嗎?只怕他們懂了,卻誤以為“命途多舛(音chuǎn)”是一輩子氣喘。
了解了這個道理,除非你確定聽眾的程度跟你接近,與你“同行”或跟你“同一屆”,最好避免不通俗的辭彙,有時候你甚至得把自己最習慣的“專有名詞”改成一般人聽得懂的東西;如果非用“外文”不可,也得記得加個翻譯。
否則,別人“有聽沒有懂”,怎么可能“心動”?
用對方最能了解的方式表達
說著說著,發現四周的人已經各自另找主題,聊別的東西,把你冷落了。
不想這么尷尬,就識相一點,別碰這類“你有感覺,別人沒感覺”的東西。
作個冷麵笑匠。
說個真實故事給你聽:
二十年前,我帶一個女學生去美國。
飛機起飛不久,開始送餐,用完餐,機艙的燈光漸漸滅了,好讓越洋飛行的乘客睡覺。
黑暗中,女學生突然推我:“老師!老師!這飛機上有沒有廁所?”
我差點大笑了出來,但我忍著,硬是不笑,冷冷地對她說:“沒有!你得憋著!”才說完,四周好像已經睡著的乘客,居然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製造出人意表的“笑果”
我後來常想起這一幕,心想為什麼大家在聽到她問“有沒有廁所”時不笑,卻在我答了之後,一齊忍不住地笑起來。
我也猜,如果我當時答她:“少鬧笑話了!這機上當然有廁所。”或是我先笑,恐怕四周觀眾就算笑,也不會這么爆笑。
笑話常常要冷講。所謂“冷麵笑匠”,真正說笑話的高手,自己反而要“冷麵”不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猜不透,而有出人意表的“笑果”。
問題是,許多人講笑話,還沒講自己先笑。或講一半,已經笑得說不下去了。
這時候就算他終於忍下來,重新清清楚楚講一遍,因為他先把“笑意”用掉了,效果也一定會大打折扣。
你的情緒不是別人的情緒
我說這個,是要告訴你,千萬不能以自己的“了解”,去想別人的“了解”;用你自己的“情緒”,去想別人的“情緒”。
舉例來說,當你看完電影,很感動。要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你必須先把自己的那份感動壓著,慢慢把故事的原委說清楚。
因為戲裡的張三李四,你都看過了,有了印象。說的時候,腦海甚至會浮現劇中的影像。可是當你口沫橫飛講得十分激動時,聽的人卻可能連張三和李四的關係都沒搞清楚。
所以我們經常會見到,聽的人直搖手:
“等一下!等一下!那個張三是什麼人哪?還有,李四是怎么跑出來的啊!”
他當然可能搞不清,因為你花兩小時看的戲,卻想在兩分鐘說出來,怎么可能清楚?
你家貓狗乾我屁事?
還有一種情況,聽眾的情緒是很難“跟你一同起飛”的。就算你慢慢說,他也跟不上。
那就是當你說“對你有特殊意義,卻與他不相干的事”的時候。
你在報紙上一定常會看到《 家園版 》里的小笑話。那多半是讀者投稿,形容小孩有趣的童言童語。問題是,你可能橫看豎看都不好笑。
因為那不是你的小孩,你不容易產生共鳴。
同樣的道理,你覺得你家的寵物是神貓神狗,說給別人聽,也不容易討好。除非把你與那小動物“結緣”的點點滴滴,一五一十地細細道來,使聽眾好像跟你一樣與那小動物生活多年,他才可能“動情”。
只是,有誰那么有閒,聽你“細說從頭”呢!
所以在許多人交談的場合,最好少講這種話題,否則你很可能說著說著,發現四周的人已經各自另找主題,聊別的東西了。
不想這么尷尬,就識相一點,別碰這類“你有感覺,別人沒感覺”的東西。
少用別人不懂的辭彙
想要別人有感覺。“語言”也非常重要,語言可以是國語、閩南語、粵語、英語、法語,或你的辭彙用語。
我發現有件很妙的事,就是只要注意一個人用的辭彙,就往往可以猜出他大約什麼年歲。
這並不是因為年歲大就用詞艱深,而是由於以前台灣都用國立編譯館統一的課本,那課文每幾年會換一次,有些文章,像《 岳陽樓記 》、《 桃花源記 》年年都會編入,但有些文章,像《 滕王閣序 》、《 愛蓮說 》則可能上一版有,這一版沒有。
所以,很可能那些讀過《 愛蓮說 》的人,動不動就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背過《 滕王閣序 》的人,突然會冒出一句“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念過《 與吳質書 》的人,喜歡用“動見觀瞻”;中學默寫過《 岳陽樓記 》的人,愛說“政通人和”。
那都是多文的詞句啊!他為什麼能用得十分習慣?
因為那是他在課本上學的,太熟了。
問題是他習慣,別人不一定習慣。同樣的道理,你以為“命途多舛”這個從《 滕王閣序 》里學到的詞很簡單,那些沒念過《 滕王閣序 》的人都能聽懂嗎?只怕他們懂了,卻誤以為“命途多舛(音chuǎn)”是一輩子氣喘。
了解了這個道理,除非你確定聽眾的程度跟你接近,與你“同行”或跟你“同一屆”,最好避免不通俗的辭彙,有時候你甚至得把自己最習慣的“專有名詞”改成一般人聽得懂的東西;如果非用“外文”不可,也得記得加個翻譯。
否則,別人“有聽沒有懂”,怎么可能“心動”?
序言
偷偷下工夫
有一天我在學校餐廳喝咖啡,看見一群學生圍著電視又叫又跳,原來是在看個選拔青春偶像的節目。
“你們大概都夢想成為青春偶像吧?”我開玩笑地過去問他們。沒想到十幾個男生女生居然一起大聲回答:“對!”
我怔了一下,又問:“你們有沒有邊看邊學呢?”
“當然!我們正在模仿。”學生說。
“只有模仿嗎?”我追問。
“由模仿開始啊!”一個女生瞪大眼睛問,“難道不對嗎?”
我笑笑:“沒有不對。但你們除了模仿,更得分析。”我指指電視裡的少女主持人,“像她剛才,頭向右邊一揚,左手做個很帥的手勢向左一擺,使她的力量一下子發揮到左右兩邊,既有青春的動感,又能吸引觀眾的視線……”
我才說一半,學生就叫了起來:“天哪!有這么多學問。”指指電視,“問題是,有人教她嗎?”
“可能以前有人教過,也可能每次她上節目,都有高人指點。”
我這話絕不誇張。幾乎每個成功的藝人、演說家、溝通者,都下過苦功。即使是表演的天才,也得一點一點摸索,才能出頭。
我自己曾經一點一點被專家訓練,又一點一點自己摸索,再一點一點傳授給我的學生,使我的學生不但得到全台灣和全台北市的國語英語演講比賽冠軍、青年學藝競賽朗誦詩比賽的冠軍。連我的兒子都在高中時拿到全紐約市的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
而我一對一指導的學生不超過十個,其中還有兩個在我訓練之前,連複賽都進不去。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而是要藉此告訴大家,全世界說話的道理都一樣,無論中英文,也無論演講、朗讀或一般溝通,那原則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只學表面的皮毛,而應該從根本處加強。
當你的基礎好了,就算你的國語不夠標準,相貌和音色也很平凡,你說出的話仍然能夠感人,你仍然能成為第一流的演說家和溝通者。
也可以講,說話的“根本功夫”不見得是優美的音色和標準國語,而是更內里的許多東西:
那是呼吸、氣勢、氣韻、潛意識的影響力,也是對環境的掌控和時機的把握。你必須在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才能給人說不出的感動。所以我用的書名是《偷偷說到心深處》,那是“偷偷”的,用你高妙的說話技巧,營造最好的溝通環境,偷偷抓住別人的心。
這本書談的就是這些微妙的東西,它簡單到由接電話的第一個字“餵”開始,抽象到教你養氣的方法,甚至引申到為什麼有人“能在馬背上得天下,卻不能在辦公桌後面治天下”,以及生活背景對說話的潛在影響。
它也很實在地一點一點分析座位方向、燈光角度、身體斜度,對溝通效果的影響。甚至小到怎么穿襪子、解扣子、提領子。
正因為有許多看似玄妙的東西,我舉了一堆例子,甚至分析風水、動作、民眾心理和行為語言。以此證明我說的不是玄學,而是科學。
如果您曾看過我千禧年出版的《把話說到心窩裡》
第一集,或許記得我曾在後記里說:
“《把話說到心窩裡》預定寫四本,第一二集為處世說話及一般語言技巧,第三集為幽默技巧,三本都是極好看的書。至於第四集,則因為屬於‘音律’及‘演講學’……”
六年過去了,《把話說到心窩裡》已經出了兩本,《教你幽默到心田》也在2003年完成,只有我說的第四集尚未推出。
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我研究三十多年的東西,終於變成了文字,而且為了使大家都能接受,我把所有的理論都隱藏在“生動小故事”的背後,以最平常的語言,像面對面聊天似的娓娓道來。
我不敢奢望你百分之百接受我的想法,但我絕對相信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一次又一次停下來,試試“我提供的建議”。
那些可能是你過去從未想過的,卻足以影響你的一生。
有一天我在學校餐廳喝咖啡,看見一群學生圍著電視又叫又跳,原來是在看個選拔青春偶像的節目。
“你們大概都夢想成為青春偶像吧?”我開玩笑地過去問他們。沒想到十幾個男生女生居然一起大聲回答:“對!”
我怔了一下,又問:“你們有沒有邊看邊學呢?”
“當然!我們正在模仿。”學生說。
“只有模仿嗎?”我追問。
“由模仿開始啊!”一個女生瞪大眼睛問,“難道不對嗎?”
我笑笑:“沒有不對。但你們除了模仿,更得分析。”我指指電視裡的少女主持人,“像她剛才,頭向右邊一揚,左手做個很帥的手勢向左一擺,使她的力量一下子發揮到左右兩邊,既有青春的動感,又能吸引觀眾的視線……”
我才說一半,學生就叫了起來:“天哪!有這么多學問。”指指電視,“問題是,有人教她嗎?”
“可能以前有人教過,也可能每次她上節目,都有高人指點。”
我這話絕不誇張。幾乎每個成功的藝人、演說家、溝通者,都下過苦功。即使是表演的天才,也得一點一點摸索,才能出頭。
我自己曾經一點一點被專家訓練,又一點一點自己摸索,再一點一點傳授給我的學生,使我的學生不但得到全台灣和全台北市的國語英語演講比賽冠軍、青年學藝競賽朗誦詩比賽的冠軍。連我的兒子都在高中時拿到全紐約市的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
而我一對一指導的學生不超過十個,其中還有兩個在我訓練之前,連複賽都進不去。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而是要藉此告訴大家,全世界說話的道理都一樣,無論中英文,也無論演講、朗讀或一般溝通,那原則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只學表面的皮毛,而應該從根本處加強。
當你的基礎好了,就算你的國語不夠標準,相貌和音色也很平凡,你說出的話仍然能夠感人,你仍然能成為第一流的演說家和溝通者。
也可以講,說話的“根本功夫”不見得是優美的音色和標準國語,而是更內里的許多東西:
那是呼吸、氣勢、氣韻、潛意識的影響力,也是對環境的掌控和時機的把握。你必須在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才能給人說不出的感動。所以我用的書名是《偷偷說到心深處》,那是“偷偷”的,用你高妙的說話技巧,營造最好的溝通環境,偷偷抓住別人的心。
這本書談的就是這些微妙的東西,它簡單到由接電話的第一個字“餵”開始,抽象到教你養氣的方法,甚至引申到為什麼有人“能在馬背上得天下,卻不能在辦公桌後面治天下”,以及生活背景對說話的潛在影響。
它也很實在地一點一點分析座位方向、燈光角度、身體斜度,對溝通效果的影響。甚至小到怎么穿襪子、解扣子、提領子。
正因為有許多看似玄妙的東西,我舉了一堆例子,甚至分析風水、動作、民眾心理和行為語言。以此證明我說的不是玄學,而是科學。
如果您曾看過我千禧年出版的《把話說到心窩裡》
第一集,或許記得我曾在後記里說:
“《把話說到心窩裡》預定寫四本,第一二集為處世說話及一般語言技巧,第三集為幽默技巧,三本都是極好看的書。至於第四集,則因為屬於‘音律’及‘演講學’……”
六年過去了,《把話說到心窩裡》已經出了兩本,《教你幽默到心田》也在2003年完成,只有我說的第四集尚未推出。
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我研究三十多年的東西,終於變成了文字,而且為了使大家都能接受,我把所有的理論都隱藏在“生動小故事”的背後,以最平常的語言,像面對面聊天似的娓娓道來。
我不敢奢望你百分之百接受我的想法,但我絕對相信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一次又一次停下來,試試“我提供的建議”。
那些可能是你過去從未想過的,卻足以影響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