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堤圈村

劉堤圈村

劉堤圈村,位於夏邑縣北部隴海鐵路南麓,隸屬於夏邑縣車站鎮,距鎮區5華里,距縣城45華里(縣誌載為西北四十里)。因為村子太大一度分為兩個村委會管轄。當地口音是中原官話

劉堤圈村交通便利,縣道劉駱路穿村而過,隴海鐵路橫臥村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堤圈村
  • 外文名:Liudiquan Country
  • 別名:堤圈兒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夏時屬虞地。
商朝屬於故都南亳。
西周時期屬宋國(公爵,都商丘)。
秦時屬碭郡祁鄉縣。
西漢時期屬梁王國(都睢陽,今商丘)。
三國屬曹魏(都洛陽)。
西晉屬梁國。
隋朝於589年滅亡了南朝的陳,統一了中國實行郡縣兩級制,改州為郡,劉堤圈村遂屬梁郡下邑縣。
唐朝時,屬於宋州改睢陽郡。
北宋屬於京東西路之南京應天府(今商丘)下邑縣。金亦改下邑縣為夏邑縣,取“華夏之邑”意,劉堤圈村屬之。
蒙元時期,統治政策暴虐,劉福營村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迎韓林兒建國大宋,年號龍鳳,都譙城(今安徽亳州),史稱韓宋,劉堤圈村屬之。
明朝時,屬於河南布政使司歸德府夏邑縣。
滿清時期,基本從明制,亦屬河南省歸德府夏邑縣。
民國屬於河南省豫東道(治所開封縣)夏邑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劉堤圈村屬於河南省商丘專區夏邑縣車站人民公社。1997年6月商丘撤地建市。劉堤圈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車站鎮。

地理環境

劉堤圈村處在東經約114°95′,北緯約34°11′,處於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四季分明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約15℃。
劉堤圈村

名稱由來

民國《夏邑縣誌》載:鹹豐三年(1853)八月,捻軍自歸德府境入夏邑縣,清兵“追至劉堤圈”。縣誌只見其名而未見其形成原因。劉堤圈顧名思義為劉姓居民在環或弧形大堤內或外聚居。令人疑惑的是村里及周圍並無大江大海流過,最近的虬龍溝也遠在東面7華里,河道自虞城縣入夏邑縣境,跟村子沒有任何關係。東南5里地有一個火神閣村,是車站鎮的東南門戶,村北有條落鳳溝,為黃河古道的一支,雖然已經被截斷,但其流經還是可以追溯,正好過劉堤圈村,最後經江蘇徐州入淮。劉堤圈村有塊窪地,一下大雨整條街的水都這裡灌,蓋房子須墊很高的地基。這一帶本來就是河底子。說明過去的河道很寬是一條大河,這條河恐怕就是某一歷史時期的老黃河了。
明永樂年間劉氏自虞城縣遷此,後分東西3處,稱大寨、中寨、小寨;村中坑塘多藕又俗稱水蓮寨;興集市,取祈福之意,稱福盛集。萬曆年間沿故黃河(今落鳳溝)南岸築堤村被圍大半,遂更名劉堤圈。黃河在夏邑縣北部至少改道三次,有文獻可考的金天興年間在落鳳溝,明嘉靖年間在虬龍溝,清康熙年間在巴清河。直到清鹹豐年間黃河流入濟河才穩定下來,濟河從此退出歷史舞台只留下濟源濟南等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