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廣州美術學院講師)

劉可(廣州美術學院講師)

劉可,1976年出生於湖南;1999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畢業;2003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現任第五工作室講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可
  • 出生日期:1976年
  • 家鄉:湖南
  •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簡介,展覽,線的譁變—關於劉可,

簡介

1976年出生於湖南
1999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畢業
2003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
現任第五工作室講師

展覽

2008年 “三人形’獨弈-劉可,張挧,張春濤抽象繪畫展(中國)
CHINA NOW NOW ——CANNAS INIERN ATION ART(阿姆斯特丹)
2007年 “A-one”第五屆中日韓當代藝術交流展(韓國大邱美術館
2006年 第2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紙·尚 》藝術展(上海安德雷思國際藝術中心)
2005年 廣東當代藝術生態文獻展及報告會(何香凝美術館
2004年 第三屆中國油畫大展(中國美術館);
2002年 “城市之光”當代藝術展(廣州);
2001年 第二屆諾基亞藝術大賽優秀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0年 廣東油畫大展(廣東美術館)

線的譁變—關於劉可

 對於一位有著深厚的學院背景的藝術家,他一方面必須保持學院教育在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優勢,一方面又要保持一種獨立思考的姿態—既在學院的系統之內又必須游離於學院之外,這種矛盾經常會在作品中得到表現或是暗示。而這種矛盾恰恰構成了藝術作品中迂迴反覆的品質,同時也真實地反映出藝術家某個階段的生存和精神狀態。對藝術家個案的研究,可以通過背景來找到銜接藝術家和作品之間的道路,以便使解讀能夠更為貼近藝術家創作的出發點。
劉可早期的作品證明了他的藝術實踐的參照系統是建立在學院背景之中,作為廣州美術學院的高材生,他的技法操練和對材料的理解都是來自於學院的教學系統運作的結果—充分體現油畫媒材的美學特點及其作為一種不可代替的媒材的個性和特殊的美感。劉可早期的作品很注重製作,注重材料之間的關係,即使是一個抽象的畫面,但是,如果從畫面上做一種逆向的“推理”的話,可以從逐步呈現的畫面形象中看到他對於每一個步驟都努力做到嚴謹和克制,而且在色彩關係上仍然追求一種協調性並適當地體現出一種學院修養。抽象主義的主張是強化材料本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象徵,直接體現出材料的敘述能力。對於材料的能力,劉可有清醒的意識,他尋找到這種能力的中間狀態,節制地運用,目的是保持自我主體在畫面上的必要位置,從而使自我和材料之間形成了一種平和的對話關係,彼此交換問題的 “意見”來達成最後協商的結果,從這一角度上也可以看出劉可在協調矛盾時那種內在的平衡力。
線條是劉可作品中的一個主體形象,各種粗細不一的線條互相穿插拱讓,形狀和長短、粗細的對比形成強烈的節奏感和時空感。畫面不斷覆蓋、更新的層次流露出劉可在“對話和協商”時的心理變化—那種否定之否定的毅力和韌性。線條在劉可的畫面上形成一種情緒的“流體”,一種自適的、隨和的生存態度。線條的突出形象很容易使人和中國傳統水墨藝術中對線條的美學定義—“氣韻”的形象化嫁接起來,但在劉可的藝術中,這種美學定義恰恰是一種“虛構”—這是一種不被賦予任何身份和文化底色的線條—一種純粹的線條視覺。劉可對線條的“依戀”很多原因是來自於他對美國藝術家哈林的偏好。哈林的線條是一種“商業化“的線條,光滑、時尚和工藝化,高度的概括化的形象處理正是一種高度工業化社會在思想上的投影,一種硬邊的剪影。哈林的出現恰好證明了美國社會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和後工業社會高度理性化的事實,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美學思潮轉變的必然體現。即使受到了哈林的吸引和啟發,劉可並沒有簡單地挪用哈林的表現方式和圖式概念,他通過學院的技巧訓練巧妙地轉化了哈林的模式,以一種更為靈活的、帶有溫度的“線條”來完成個人的敘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