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凡

劉其凡(1905—1933) 小名三毛,江西吉安縣人。1928年,在家鄉發動農民開展抗租抗債鬥爭。192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4月,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於永新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其凡
  • 別名:小名三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吉安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33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8年,在家鄉發動農民開展抗租抗債鬥爭。192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在東門、鶴崗一帶積極發展黨組織,建立農民協會。曾任中共延福區委書記,領導赤衛隊參加了三次攻打吉安、兩次攻打安福的戰鬥。1930年10月,任贛西行委委員,並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委員。1931年,任中共贛西南特區委西路分委書記。6月,當選為中共湘贛省臨時省委委員、省委常委。1932年11月,中共湘贛省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繼續當選為省委常委,並任職工部書記和黨報委員會委員。並任職工部書記和黨報委員會委員。1933年4月,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於永新縣城。

人物事跡

1929年8月,劉其凡調任中共延福區委書記。上任不久,為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他在塘東羅浮村的楊殿寺主持召開了有200餘名代表參加的延福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上他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總結革命工作經驗,對如何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作了具體部署。10月初,他又在塘東洲上召開全區民眾大會,正式成立了延福區蘇維埃政府,下轄16個鄉蘇維埃政府。隨後,各鄉蘇維埃政府又領導民眾建立了各種政權組織,武裝工農開展蘇區建設,並為攻取吉安做好輿論準備和組織準備。不久,劉其凡領導赤衛隊參加了3次攻打吉安、2次攻打安福的戰鬥。在戰鬥中,他沉著冷靜,英勇果斷,顯示了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
1930年10月,劉其凡調任中共贛西南特委北路書記,管轄吉安以北地區,包括新余、分宜、峽江、吉安、吉水、安福等地的黨組織。此時,主力軍計畫攻打吉安城,但吉安城外圍的反對武裝活動猖厥,勢力也比較大,嚴重影響了紅軍的進攻部署。為此,劉其凡主動承擔起消滅吉安城外圍的反動武裝的任務。接受任務後,劉其凡在分宜主持召開了六縣軍事會議。大家獻計獻策,認真細緻地研究了敵我雙方的情況,決定採用“穩住全局,各個擊破”的辦法消滅敵人。10月4日,紅軍占領吉安城。在10萬工農民眾參加的慶祝大會上,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誕生,曾山任主席,劉其凡等53人為委員。1930年10月開始,蔣介石糾集10萬軍隊,以魯滌平為總指揮。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圍剿”。敵軍採取“分進合擊”的戰法,兵分八路,從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寧一線,由北向南,妄圖把紅軍消滅在吉安東固地區。這時,紅一方面軍只有4萬人,為粉碎“圍剿”,紅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提出“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的作戰方針,並移師贛江東岸。北路行委積極回響紅一方面軍的號召,接二連三地發出緊急通告,要求所有幹部立即深入民眾,積極教育發動民眾支持紅一方面軍的軍事行動。
1931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江西省行委撤銷,同時在吉安富田正式成立贛西南特區委,陳毅為書記,下設東、南、西、北四路分委。劉其凡調任西路分委書記,駐地永陽,管轄永新、蓮花、茶陵、酃縣、吉安縣西部等地的黨組織。當時白色恐怖十分嚴重,加之“富田事變”在黨內和部分民眾的思想中產生了消極影響,一些同志的思想有些混亂,工作開展起來難度增大。面對這種情況,劉其凡不灰心,不氣餒,仍然保持著堅定的革命信念。為了了解幹部民眾的思想,劉其凡與特派員陳正人經常深入各縣調查研究,體察民情,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堅持做好思想工作,逐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消除了事變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安寧了人心,穩定了局勢。1931年4月,蔣介石又調集20萬軍隊,以何應欽為總司令,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圍剿”。為配合紅軍作戰,三月間,西路分委便召開了第一次委員會擴大會議。劉其凡在會上提出,西路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奪回吉安,爭取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並指示各地在對敵人鬥爭的行動上,“安福工作應與北路取得聯繫,永新工作要與遂川取得聯繫,龍崗和遂川應與湘東湘南贛西工作取得聯繫,使西路的蘇維埃政權有聯繫的向前發展”。強調在一切為了反“圍剿”戰爭的勝利的原則下,做好工作。
1931年6月,贛西南特區委撤銷。隨後,中共湘贛省臨時省委成立,中央指定王首道為書記,劉其凡等7人為委員。劉其凡被派到北路做巡視工作。由於曾經在這裡工作過,劉其凡對當地幹部民眾比較熟悉,工作開展起來非常順利。一方面,他著手整頓黨的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一方面,他積極發動廣大人民民眾,領導他們進行秋收起義,重新分配土地,從而極大地調動了民眾的革命積極性,開創了北路地區革命鬥爭的新局面。同年10月,中共湘贛省召開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劉其凡當選為省委委員。會後,省委委員大部分分散到各地巡視,省委機關經常只有王首道一個人,人手緊缺,於是又將劉其凡調回省委,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併兼任職工會委員,負責職工會工作,後因省委常委林瑞笙調湘鄂省委工作,劉其凡補為省委常委。
1932年3月,湘贛省革命互濟會成立,選舉劉其凡為執委。互濟會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工作頭緒多且意義重大,它直接影響到黨群關係、軍民關係,影響到整個革命形勢的發展。劉其凡感到責任重大。上任後,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他首先著手建立各級互濟會組織,狠抓幹部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所有幹部必須時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他還組織各地建立了生產合作社,既救濟難民的生活,又鼓勵難民民眾參加生產,調動了難民的生產積極性;他時刻把紅軍家屬的冷暖放在心上,逢年過節,他都親自下鄉看望和慰勞紅軍家屬,送衣送糧,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互濟會救濟了2萬多難民及紅屬的生活。各地互濟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極大地密切了黨群關係,壯大了紅軍隊伍,成為黨領導下的重要民眾組織,發揮了積極的助手作用。1932年11月,中共湘贛省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劉其凡繼續當選為省委常委,並任職工部書記和黨報委員會委員。在省委的領導下,他主持改造了工會,發展了工會組織,大膽培養和提拔工人幹部,開展工會活動。白區工會組織也開始建立起來。與此同時,他積極致力於省委黨報的出版,有系統地組織黨報通訊網和發行網,不僅在宣傳教育方面,而且在組織工作方面都有明顯的改變和進步。省委二大以後,由於敵人的進攻,贛南方面河西道委遭到嚴重破壞。劉其凡被派去河西巡視工作。他重新組織河西道委,並動員贛南逃亡民眾返回遂川,參加第十二師和游擊隊工作,同時恢復了上猶、崇義兩縣工作,為穩定贛南局勢做出了貢獻。
正當湘贛革命根據地處於穩定發展時期,王明“左”傾錯誤影響到湘贛蘇區。湘贛省“肅反”運動日益猛烈,反“AB團”鬥爭出現了亂捕亂殺的現象。不久,王明“左”傾錯誤的忠實執行者來到湘贛蘇區,他們全盤否定湘贛蘇區過去的成績,一概誣為“右傾保守”、“富民路線”,同時大抓“AB團”,大搞“肅反”擴大化,把一大批工作積極、忠實勇敢的領導幹部當成“AB團”抓起來,進行殘酷鬥爭。這時,省委常委劉其凡和省蘇維埃主席袁德生等人也被誣為“AB團”,於1933年4月,被錯殺於永新縣城,時年28歲。
劉其凡的一生是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參加革命後,他幾易其職,但不管黨派他到哪裡、乾什麼工作,他都乾一行愛一行,乾一行出一行成績,特別是他為延福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湘贛蘇區的鞏固和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革命業績永遠值得後人景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