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誠

劉克誠(1911.5-1941.1),名志德,字克誠,後改為炎光,莒縣劉家官莊鎮藍家官莊人。

1937年7月參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莒縣特支委員、莒縣高坊鄉民眾抗敵自衛團團長、莒縣民眾抗敵自衛團團長、八路軍山東遊擊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募集處主任、中共南沂蒙辦事處二科科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克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莒縣劉家官莊鎮藍家官莊
  • 出生日期:1911.5
  • 逝世日期:1941.1)
  • 性別:男
簡介,事件,

簡介

克誠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天資聰穎,8歲入本村私塾念書,學習成績一直為同窗中的佼佼者。9歲喪父,由母親撫養。17歲輟學後在家自學,3年時間自修完高中全部課程。18歲娶妻黃氏,生有2子2女。21歲時,告別妻兒老小,隻身去京,考入北平育英大學。

事件

1932年克誠在北平育英大學求學期間,正值軍閥混戰、烽煙四起的動盪年代。全國各地青年在蘇俄十月革命和“五四”青年運動的影響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紛紛舉行罷課遊行活動,反對內戰,要求和平。克誠為投身這場運動,於翌年毅然離開學校,到天津、上海等地進行活動。
年底回到家鄉,出資聘請武術教練,組織本家佃戶和一些鄉鄰習武練拳,並同一些人於1934年夏組織了“大刀會”,以此維護地方安寧,深得民眾擁護。1936年春,經家族推舉,應鄉長考試,考中高坊鄉鄉長。他就任鄉長第一件事,就是興辦教育,並自己出錢在自家閒園內蓋3間學堂,聘請老師,免費讓本鄉各村兒童上學。由於免費,上學的窮苦子弟很多,學校辦得非常紅火,直到日軍侵占莒縣,民眾外出逃難,方才停辦。
面對日軍的侵略暴行,克誠憂心如焚。當看到國民黨軍隊消極抵抗,節節敗退時,更加對國民黨的信仰產生了動搖,並經常與人談起,要到陝西投奔紅軍。此時,中共黨員郭有鄰(莒縣泥溝子人)受中共山東省委的派遣,回到家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建立黨的組織,組織抗日武裝。郭有鄰通過介紹後找到克誠,克誠忠心報國的態度,使郭有鄰對其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後經幾次接觸,於1937年11月由郭有鄰介紹,克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克誠到處奔走,開展黨的工作。先後在五花營、藍家官莊、水由等村建立秘密游擊小組,發展了部分黨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建立抗日武裝的時機成熟,克誠等人於1938年2月初在珍珠山舉行了武裝起義,並建立了中共山東省委直接領導的莒縣第一支抗日武裝——莒縣高坊鄉民眾抗敵自衛團。克誠任團長,郭有鄰任政治指導員。在克誠的帶領下,沿台(兒莊)濰(縣)公路到處挖壕溝、割電線、毀橋樑,阻止日軍南進。由於初創階段,缺乏領導部隊的經驗,裝備、給養等出現了一系列困難,為了解決部隊的困難,克誠多次變賣家產土地,並取借於親朋好友,用於部隊的給養和購買槍枝彈藥。
克誠參加革命後,受到族人及親戚朋友的強烈反對。克誠有堂叔兄弟10人,其中3人在國民黨政府或軍中任職,只他一人投身於革命。因此,他們認為克誠憑著國民黨正統鄉長不乾,偏要去當共產黨,是大逆不道、敗壞門庭的行為,就經常藉故製造事端,企圖阻止克誠的行動。但克誠對此毫不理會,並對他們說:“人各有志,凡不願意當亡國奴的人都應該起來,跟著共產黨趕走日本鬼子。”他們看到阻止不了,便都與克誠斷絕了關係,並稱他為“敗家子”。克誠的岳父家是明、清兩代的大地主,擁有土地2400餘畝、莊園一處。因一生無兒,過繼2子,以繼產業。克誠參加革命後曾多次去借過糧、款。岳父過世後,克誠去向岳母要了50支元寶(每支50兩),放在車子中間用布蓋好。正要走時被兩位妻弟拽住說:“你每次來,都要將我們的財產拿去鬧什麼革命,今天我們要翻翻你的車子。”克誠把臉一沉說:“你翻吧,如果翻不出來怎么辦。”兩位妻弟懾於他的威力,知道如果翻不出來,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只得做罷。當時駐在莒城的鬼子漢奸對克誠是恨之入骨,多次派人到家裡抓他,都被他巧妙地躲過,但家中卻被敵人洗劫一空。後來全家只好逃到沂水縣的溝頭、苗家曲一帶藏了起來。
1937年12月,中共山東省委鑒於莒縣黨的組織比較活躍,力量不斷壯大,批准成立了省委直接領導下的中共莒縣特別支部,克誠為委員。為擴大影響和活動範圍,1938年2月底,特支決定將高坊鄉民眾抗敵自衛團改稱莒縣民眾抗敵自衛團,克誠任團長,郭有鄰任政委,龐匯川任參謀長。1938年3月,部隊奉省委命令,開赴沂水縣境與邵德孚組織的抗日武裝匯合,統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克誠任募集處主任。5月,克誠奉命回到莒縣宣傳發動民眾,組織抗日隊伍。在很短的時間內,窮苦子弟踴躍報名參軍,不久成立了莒縣獨立營。7月,四支六大隊開到莒縣活動,獨立營併入六大隊建制。不久克誠受命去山東抗大分校學習,畢業後留校工作。在此期間,學校的生活非常困難,克誠主動回家賣掉一部分土地,將錢拿回資助學校。
1939年4月,克誠從山東抗大分校分派到中共南沂蒙辦事處任二科科長。由於日軍的“蠶食”、“掃蕩”,抗日根據地比較狹小,鬥爭形勢日趨緊張,尤其根據地軍民的吃穿問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克誠雖然掌管財政大權,但他從不搞半點特殊,對自己嚴格要求,與同志們同甘共苦。克城全家對革命工作都非常同情和支持,經常掩護和招待傷員及來往過的幹部。
1941年1月,克誠在中共南沂蒙辦事處任職期間,黨內錯誤的開展了“肅託運動”。運動中克誠被無端扣上“托派嫌疑”帽子,被隔離審查,不久便被迫害致死。1985年10月11日,中共莒縣縣委作出為克誠平反昭雪的決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