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俊

劉先俊

劉先俊(1882—1911),湖南寧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回國後歷任湖南、江南、鎮江等軍營教習、管帶等職。1911年10月22日,劉先俊抵達迪化,勸說新疆巡撫袁大化擁護共和,袁大化狂妄叫囂敢有暴動殺無赦。劉先俊隱居在迪化觀音閣內,聯絡革命志士,策划起義。1911年12月28日,起義骨幹人員名單不幸被查獲。劉先俊被迫於當夜舉義,但原允為內應的馬隊、衛隊、巡警突然變卦,使革命軍處處失利,僅有巡防營起兵回響。袁大化派兵包圍巡防營。劉先俊見大勢已去,率部掩護同志突圍。1911年12月29日不幸被袁大化逮捕,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先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寧鄉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11年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領導辛亥革命迪化起義
投身革命,迪化起義,

投身革命

劉先俊(1882—1911),湖南寧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回國後在湖南、南京、鎮江等處軍營任教官。此時的新疆巡撫袁大化正為改編新軍,到處招募軍官,就求助於劉先俊的舅舅陶森甲。陶森甲在左宗棠指揮西征時,曾為劉錦棠的幕僚到過新疆,後歷任內閣中書、江蘇候補道、壽春鎮總兵等職,與袁大化為舊友,他鼓勵劉先俊等到新疆施展抱負,便向袁大化推薦了劉先俊。1911年9月1日,劉先俊偕堂兄弟劉先任、劉先造、劉先挨等人一路輾轉來到了迪化。
袁大化見劉先俊是留日學生,又是湖南人,懷疑與革命黨人有聯繫,僅委派其為新疆督練公所教練官,不給軍事實權。劉先俊拒絕任職,袁大化又以金錢收買,也遭拒絕。劉先俊請袁大化撥派驛馬東歸,袁大化怕他沿途煽動革命,就找藉口說各地“兵事方棘,秦隴道梗”,致使劉先俊等人滯留迪化。
當內地各省起義的訊息紛紛傳到迪化時,劉先俊開始規勸袁大化脫離清朝政府宣布新疆擁護共和。袁大化卻認為新疆地處邊陲,緊接強鄰,兵單財少,無一可言自立。於是找藉口“保土安民,以觀靜變”,並叫嚷敢有暴動者就是亂民,殺無赦。與此同時,袁大化還和伊犁將軍志銳、陝甘總督長庚、皇室親貴載瀾等密謀,迎接宣統帝西遷,在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或阿勒泰建都,外借沙俄的保護,內聯甘新等各族封建王公,割據西北,與革命軍對抗。
被迫隱居在迪化城觀音閣內的劉先俊與原在迪化的革命黨人萬長風(出關後改為萬象春)等人聽說袁大化的陰謀後,開始聯絡各界革命志士,籌划起義。他們先與伊犁東來的革命黨人張英傑、賈鴻鈞等取得聯繫,又分頭取得迪化哥老會首領劉海江和忠義堂頭目黃大發、陳守堂、唐曉雲、俞少良等人的支持,經過劉先俊等革命黨人的宣傳,各界民眾、社會名流紛紛表示對革命的理解並提供幫助,軍政商學各界和哥老會都開始傾向接受革命主張,流放迪化的商會文書彭詒孫、候補道高爾嘉和天津紳士溫世霖也傾向革命。於是大家分頭行動。黃大發聯絡炮營士兵,劉海江說服新軍,周炳耀發動軍械局,馬隊書記長萬長風說服騎兵教練蘇國良,劉先俊策動袁大化的衛隊長王學斌做內應,郭龍章發動學界,郭鵬發動商界,溫世霖發動津幫商人,黃義生聯繫城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迪化起義在暗中緊張地進行。為加速起義,劉先俊等人組織了起義領導機關,兵分九路進攻,劉先俊任元帥,劉海江、俞少良等分任各路統領。

迪化起義

經過一番準備,劉先俊等人決定於農曆八月二十九日起義,由於時間倉促,準備不足,起義未能如期舉行。後來,又商定計畫在農曆九月二十日起義,不料,被迪化的知縣張華齡給發現了,就促使胡桂三等人寫血書告密。此時的袁大化也得到了劉先俊領導革命的有關信息,於是,宣布迪化全城戒嚴,命令馬隊管帶劉雨沛大肆搜捕,劉雨沛奔走三天,一無所獲。眼看著風聲越來越緊,為躲避袁大化的追捕,劉先俊又秘密移居到曾任縣知事的胡清源家中。迪化城內風聲鶴唳,大街小巷擠滿了人群。農曆十一月初九,蕭炳南、陳有餘、鄒家亮等幾名叛徒向袁大化自首,供出起義機密,交出起義者名單。兩路統領陳守堂、唐曉雲當天午時被捕,兩人也都是湖南寧鄉人,在嚴刑拷打之時,始終未牽連任何人,慷慨自認,當晚在巡撫衙署東轅門外殉難。
劉先俊見已泄密,決定當晚9時起義。劉先俊率100餘人,模仿武昌起義左臂纏白布,假扮作巡夜兵丁,進入城內巡防營,計畫奪取槍枝彈藥,與巡防營內部的革命分子會合,直攻撫署東營。但劉先俊沒有想到,原來答應做內應的袁大化的衛隊長王學斌臨陣叛變,原定在東營做內應的士兵已遭到逮捕,只有巡防營起兵回響,就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起義軍依然英勇出擊,攻打陸軍炮營,此時的袁大化因叛徒告密,早有嚴密防備。
幾路進攻失利後,劉先俊等人只好退回巡防營固守,商議對策,重新部署。袁大化派重兵包圍巡防營。並致書誘降,遭到起義軍拒絕。
看到局勢已難挽回,劉先俊趕緊讓萬長風等人趁天未亮突圍出城,前往伊犁,他自己帶了幾個人留下來做掩護。為了革命後繼有人,無奈中,萬長風等人與劉先俊揮淚告別,悄悄出了迪化城。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浴血奮戰,在清軍轟轟烈烈的炮轟聲中,起義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再後來袁大化親自上陣的審訊中,劉先俊等革命者及參加起義的哥老會成員近百人視死如歸,沒有一人屈服,最終全部被袁大化殺害。
三十年後,萬象春在《新伊革命史略》中回憶說:
先俊見事敗不成,謂余曰:“今日墮人詭計,事已至此,惟有繼續擔負革命功成之重任者難,死革命者易,君當從難,我得就易,天尚未明,速同劉福田、俞少良兩同志出城,潛奔伊犁活動,再圖恢復,我當作黃花崗之七十二人也。”
衷情至此,余不禁哭。先俊慰曰:“哭什麼!革命本是流血之事。軍人以流血為榮,以流淚為恥。只要革命成功,何惜一死!”
余曰:“我之哭非畏死幸生,你我共患難,今日事敗,義同死成仁,而謝革命。”
先俊又曰:“殺身成仁,何分先後?今日同我一死,無濟於事。只要居之志堅,從難負重,爭取革命成功,勝於今日同死。伊犁陸軍官兵,多與君同軍,易於聯絡。故勸君從難負重,奔伊革命。不再多言,若待天明,尚難脫逃。”
余與先俊灑淚作別,同劉福田、俞少良三人出城逃伊。而先俊率隊復戰,天明被捕就義,殉難同志計一百四十三人。
劉先俊等戰鬥到天明,次日晨退守劉猛將軍祠後院(今新疆軍區後勤部院內)被捕,嚴刑拷打後,由袁大化親自審問起義原由,劉先俊慷慨回答:“武漢舉義之日,我勸你反正,不料你奴心太重。今日被抓,速殺而已,夫復何言!”袁問革命黨還有何人?劉答:“要殺者,我也。此外並無一人,求殺我,勿株連他人。”袁又問為何不跪?劉怒曰:“我堂堂炎黃子孫,豈能跪爾漢族賊子,虜廷走狗。事成我殺爾,事不成爾殺我!”袁大化惱羞成怒,令速殺之。劉先俊犧牲前對監刑者說:“寄語袁撫,毋冤殺同胞,上乾天怒。”說罷慷慨就義,年僅2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