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祥故居位於文成縣南田鎮九都村新宅自然村參政路上。該房屋坐東北朝西南,由門台、廂房、正廳組成合院式磚木建築。門台磚砌仿木構,雙落翼式硬山頂屋面,兩端塑卷草狀脊頭,紫紅色花崗岩質門框上陰刻對聯一副,門楣上刻有“西山挹秀”四字,這就是陸軍少將劉兆祥的故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兆祥故居
- 位置:文成縣南田鎮九都村
- 建築年代:民國時期
- 占地面積:630平方米
建築結構,人物介紹,
建築結構
故居建於民國時期,離劉基廟僅50米,建築占地面積630平方米,為兩層木結構樓房,左右廂房均兩層三開間。正屋面闊五開間帶左右雙耳房,屋面懸山頂,平脊疊蓋小青瓦,二樓設推拉板窗。房屋四周建有兩米多高的圍牆。大堂正中掛有劉兆祥將軍的照片及簡介,另有桌、床、凳等擺設。故居前原有一池塘,現已填平種植花草樹木,風景宜人。院中大門左側便是劉兆祥生前居住的地方。上到二樓,房間裡擺設依舊,書架上擺著劉兆祥生前閱讀的書籍,桌上與柜子上仍擺放著他與家人的合照。
人物介紹
劉兆祥(1906-1998),乳名佑忠,號友忠,南田新宅村人,系明代開國元勛劉基二十代裔孫,歷任國民黨直屬東京總支部幹事、國民黨日本東北地區(十縣市)黨務幫辦、仙台直屬分支黨部常委兼任工商聯合總會主席、十九路軍戰區日俘審理員、南京警察廳督察員、軍事委員會特檢處少校組長、長沙辦事處中校主任、特檢處中校股長、特檢處浙江省上校所長、東南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上校咨議等職。1951年起,任台灣“國家安全局”設計委員,台灣省保全司令部特檢處上校處長,1959年晉升少將。
劉兆祥一生愛國,贊同“一國兩制”,反對“一中一台”,晚年對祖國統一及故鄉公益尤為關注。1982年開始,他就帶頭並動員在台鄉親捐資,為維修家鄉文物保護單位劉基廟、墓等建築,個人先後捐資十餘萬元,資助家鄉公益建設。1985年,他籌集數千美元贊助興建南田“伯溫圖書館”;1987年以來,將平素積蓄(折計6萬餘元人民幣)傾囊贊助家鄉修建參政公祠、文成公故里紀念亭等公益事業;1990年,偕夫人宋芙蓉回鄉探親,捐贈近萬元人民幣為南田中學、青田嶺根國小等8個單位用以美化環境設施。返台後,並撰文《劉伯溫故里遊記》,發表於台北出版的《浙江月刊》上,文章詳細介紹了南田與百丈漈風景名勝區,讚美改革開放後家鄉新面貌。之後,他又主修《永嘉郡劉氏宗譜》,致力於傳承劉基文化,並於90餘歲高齡時還口述《劉伯溫史話》留於後人,以研究劉基文化之用。劉兆祥的這種愛國愛鄉精神感人至深,有口皆碑,在家鄉堪稱楷模。
劉兆祥一生愛國,贊同“一國兩制”,反對“一中一台”,晚年對祖國統一及故鄉公益尤為關注。1982年開始,他就帶頭並動員在台鄉親捐資,為維修家鄉文物保護單位劉基廟、墓等建築,個人先後捐資十餘萬元,資助家鄉公益建設。1985年,他籌集數千美元贊助興建南田“伯溫圖書館”;1987年以來,將平素積蓄(折計6萬餘元人民幣)傾囊贊助家鄉修建參政公祠、文成公故里紀念亭等公益事業;1990年,偕夫人宋芙蓉回鄉探親,捐贈近萬元人民幣為南田中學、青田嶺根國小等8個單位用以美化環境設施。返台後,並撰文《劉伯溫故里遊記》,發表於台北出版的《浙江月刊》上,文章詳細介紹了南田與百丈漈風景名勝區,讚美改革開放後家鄉新面貌。之後,他又主修《永嘉郡劉氏宗譜》,致力於傳承劉基文化,並於90餘歲高齡時還口述《劉伯溫史話》留於後人,以研究劉基文化之用。劉兆祥的這種愛國愛鄉精神感人至深,有口皆碑,在家鄉堪稱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