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機械工程與航天地面設備專家)

劉元(1919年6月22日-2011年9月29日),機械工程航天地面設備專家,我國航天地面設備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部原副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9年6月22日
  • 逝世日期:2011年9月29日
  • 職業:機械工程與航天地面設備專家
個人簡介,個人簡歷,

個人簡介

他長期從事兵工技術及其管理工作,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我國兵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籌建了我國第一個航天地面設備研究所,曾任遠程彈道飛彈、某地空飛彈的副總設計師,主持了多種型號地面設備的研製,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帶領科技人員攻克多項技術關鍵,適時研製成功多種地面設備,為航天型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個人簡歷

劉元,原名謝大元,1919年6月22日生於貴州省鰼水縣,祖籍江西省吉水縣。父親謝曙村識字達理,能寫會算,曾經營木材等山貨生意,性格剛直。家境雖不寬綽,但盡力讓子女讀書。他3歲時隨家遷居湖北宜昌,1924年至1930年先後就讀於宜昌博愛國小和宜昌縣立第二國小。其兄姐於1927年投入宜昌的民眾運動,並參加了共青團,二姐還帶他去監獄探望被捕的共產黨員,並為其送飯,不久即發生越獄行動,這些都對他幼小的心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其逐步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也明白了“要革命就得鬥爭”。
1930年至1933年,在宜昌湖北省立第四中學讀國中,他年齡最小,畢業時成績名列第一。1933年夏,初試考取上海同濟中學高中部,因健康原因複試未被錄取,返回家中養病。1934年初,考取漢口江漢中學高一下插班,一年後轉學到漢口市立第一中學,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6年高中畢業,同時考取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他進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在校期間積極參加了“一二·一六”運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從北京隨校遷至湖南長沙,後又遷往在昆明成立的西南聯合大學,1940年畢業。
大學畢業後,經學校介紹到四川壁山交通部汽車高級技術人員訓練班學習,由於患病和不滿交通部的官僚作風而離開。又經介紹進重慶民生機器廠任助理技術員。1941年冬進資源委員會綦江電化治煉廠任工務員(技術員)。1943年秋到重慶中央工業學校任教員。1944年初至1945年初,在重慶永利源字號任協理。1945 年上半年在重慶亞洲機器廠任工務主任、工程師。
1930年至1945年的十多年中,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大動盪、大變革的年代,馬列主義、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的影響逐步擴大,特別是日本侵略軍的入侵和蔣介石政府的賣國投降路線更激起了中國廣大民眾反帝、反封建、反壓迫的愛國熱情。他正讀中學、大學和剛參加工作,富有正義感,在兄姐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不斷地接觸革命的進步書刊、歌曲和文藝小說,如《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唯物辯證法》、《國際歌》以及郭沫若、魯迅、高爾基、巴比塞、羅曼·羅蘭的文藝作品等,正是在這些進步思想的薰陶下使這位風華正茂、聰穎好學的青年逐步悟出了革命的道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在清華大學學習時,暗中讀了斯諾的《西行漫記》,又讀了魯迅的一些作品。在隨清華大學經廣州、香港、海防赴昆明時,在廣州買到了《國家與革命》,到昆明又買到了《資本論》,他愛不釋手,經常在晚自習時研讀,正是這些書籍使他嚮往革命的思想逐步發展。1938年至1940年,他在昆明西南聯大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並積極參加了民先組織的活動。1945 年至1946年在重慶經介紹參加中國經濟事業協進會和政協促進會。1945年,毛澤東主席到重慶談判時,他與其胞兄以“一家庭的兩兄弟”名義寫信慰問毛主席,在8月30日的新華日報第2版以“一家庭的兩個人”的署名刊出,當時頗有影響。這時,他赴革命聖地延安的願望日益急迫,幾經輾轉周折,終於在重慶曾家岩周公館見到了歐陽山尊和李強(時任延安兵工局局長),在懇請下並經李強同意,他於1946年5月5日搬進紅岩辦事處,隨後啟程奔赴延安,途徑鹹陽車站時被扣留10余天,6月初到達延安。自此,他以一個嶄新的劉元開始了革命的生涯。
到達延安後,毛主席等領導親切地接見了他們,他激動地握著毛主席那雙溫暖而厚厚的大手,好似一股暖流充滿全身,這股暖流一直激勵著他勤奮為黨工作。
1946年7月,他被分配在延安兵工局技術室任工程師;從延安撤退時,他組織茶坊工廠堅壁設備,組織紫坊溝工廠將硝化棉半成品轉運過黃河;撤退行軍時,他在一野四縱隊13大隊隊部任秘書,渡河後在晉綏西北兵工部興縣一廠任設計室主任、工程師,併兼任技術訓練班主任,後任西北工業部技術處工程師。在此期間,他作為代表出席了1948年12月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的解放區第二次全國兵工會議,朱德總司令親自招待了會議代表,他聆聽了朱總司令的教導和寄予的厚望,會議還聽取了劉少奇同志的報告。1949 年7月至8月,他在北京參加了中央軍委後勤部召開的全國兵工規劃會議;1949年8月至9月,赴清華大學金相材料試驗室實習,後作為西北兵工部學習參觀團成員,赴東北的旅大、鞍山、瀋陽、撫順、本溪、哈爾濱等地的工廠參觀學習,進一步增加了工業生產方面的知識。1947年7月,他在山西臨縣經李頡伯等二同志介紹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948年4月按期轉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三年國民經濟建設恢復時期和第一個國民經濟建設五年計畫時期,正值解放戰爭奪取全國最後勝利和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也是新中國兵工事業發展和壯大之時,劉元以其飽滿的革命激情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在發展兵工技術及其組織管理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先後擔任位於重慶的西南工業部技術室秘書主任、西南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計畫科科長、西南兵工局計畫處副處長、二機部二局西南工作團生產計畫處處長,1953年3月調任昆明356廠任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他和他的同事們幹得熱火朝天,夜以繼日地趕製各種武器裝備,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1956年6月調赴北京,任二機部一局技術處處長兼科技處處長;1958年3月,任三機部(後為五機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長;1964 年7月,任五機部機械科學研究院計畫部副部長。他參加領導籌建了三機部第一研究所,並一直主持這一研究所的技術工作,該研究所一直承擔著我國的飛彈與航天地面設備的設計與研製任務。劉元是這一技術領域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不僅為飛彈與航天型號的發展提供了地面設備的保障,還為飛彈與航天地面設備技術的發展培養和鍛鍊了科技隊伍,現在航天系統各院的地面設備研究所都是從這個所發展和繁衍而來的。
1965年4月,他調任七機部710所(後為七機部一院15所)所長;1978年9月,任七機部地面成套設備局總工程師;1982年3月,任航天地面設備公司總工程師;1985年11月離休。在此期間,他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多種航天型號地面設備的研製工作,尤其是在完成我國80年代前期戰略飛彈與航天技術三項重點任務(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液體彈道飛彈、發射試驗通信衛星、水下發射固體彈道飛彈)中更是貢獻突出。他曾作為主要完成者之一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9月18日,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科技專家的大會,他是我國發展“兩彈一星”事業的一位有功之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