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義(安徽建築大學教授)

劉仁義,男,1964年生,安徽建築大學徽派建築研究所所長、建築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會員、建築學專業評估分會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安徽省勘察設計協會理事。

1986年畢業於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建築專業本科,獲工學學士學位,留校工作;

2001年5月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獲建築學碩士學位。

基本介紹

主要研究方向,學歷工作經歷,主要教學工作,主要科研工作,主要著作論文,主要獎項,

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建築、地域文化與徽派建築、人居環境。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6篇(其中EI檢索1篇),出版專著2部,正在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2項,主持完成(含在研)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廳軟科學課題、安徽省創新試點省項目、安徽省軟科學項目、安徽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重點項目以及安徽省高效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級項目(課題)5項;主持各類實踐研究性課題20餘項。獲安徽省優秀設計二等獎、優秀規劃設計獎等獎多項。2009年獲中國民族建築優秀人物稱號。積極為地方城市建設及學科建設出謀劃策,先後參與了安徽省合肥、六安、壽縣等地的城市建設和研究工作,在安徽省建築界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學術影響力。

學歷工作經歷

1986年9月-1990年7月:就讀於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建築學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8年9月-2001年5月:在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學習,獲建築學碩士學位;
2004年9月-2005年12月:浙江大學訪問學者;
2004年8月,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
1990年7月,在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工作,從事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學專業教學、科研及研究生指導工作;
2007年1月,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徽派研究所所長;
2009年7月,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

主要教學工作

先後擔任《建築初步》、《建築設計與原理》、《建築設計》、《徽州古村落》等多門專業主幹課程的主講教師,多年指導建築學本科專業畢業設計和研究生教學和管理工作。

主要科研工作

科研項目(課題)
1)主持:皖中地區歷史街區保護更新方法與策略研究.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項目批准號為KJ2009A102)
2)主持:現代徽派建築特色研究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重點課題(項目編號:zj2010_03)
3)主持:區域傳統建築文化與現代建築教學相結合的特色教育研究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08jyxm322)
4)主持:黃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安徽省科技廳省項創新課題(項目編號10140106036)
5)主持:基於服務安徽城市建設發展的現代城市建築地域特色重構研究安徽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1020503074)
6)主持國家十二五支撐計畫課題徽州傳統聚落改造與技術挖掘和傳承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2012BAJ08B03)
7)參與國家十二五支撐計畫課題建築空間被動式節能設計與適宜技術集成研究及示範(2011BAJ03B04)
8)參與: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皖北地區歷史街區保護、更新、發展側列的研究與套用,(KJ2010A071)
9)參與: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皖南民居適宜的生態技術研究(KJ2010A069)
10)參與:亳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方法及改造策略,安徽建築工業學院院專題項目2009年。
實踐工程研究性項目
1)主持:安徽建築工業學院新區教學主樓設計,獲安徽省建設廳優秀設計二等獎(2006年)
2)主持:合肥立基國際廣場設計(2006年)
3)主持:六安夢園鵬程學府規劃建築設計(2006-2008年)
4)主持:廬江縣西門崗灣歷史街區保護與規劃更新設計(廬江建字-079)(2008年)
5)主持:安徽省委黨校圖書館設計(國內競標中標項目),2007年
6)主持:安徽省壽縣行政服務中心設計(國內競標中標項目),2008-2009年
7)主持:六安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規劃建築設計研究(國內競標中標項目2011-2012年)
8)主持:安徽省委黨校教學綜合樓設計研究(國內競標中標項目2009-)
9)主持:安徽和合生態旅遊度假風景區規劃建築設計研究(2011-2012年)
10)主持:合肥市三河鎮李府糧倉恢復及鵲渚文化廣場項目(2010年)

主要著作論文

1)主持編寫徽派建築探索叢書四冊;主編其中《感悟徽派建築》,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
2)編著《徒手建築快題設計》,中國電子出版社,2009年
3)參編《安徽民居》,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中國建築出版社,2009年
4)城市街道更新設計方法探析,《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Vol.21(7):No.S1:48-51.獨著
5)徽風 徽韻 徽情,《徽.消防》2007,9(1)獨著
6)二十一世紀城市綠色街道及其空間形態設計初探[J]. 《安徽建築》2002,Vol.123(3):No.S1:1-2.(中國西部科技論文一等獎)第一作者
7)城市街道空間形態的演變與發展[J].《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2004,Vol.12 (3):No.S1:72-74. 獨著
8)多功能綜合建築設計研究[J].《工程檔案》(自然科學版)2007,Vol.21(6):No.S1:48-51. 獨著
9)以人為本 塑造現代城市街道空間.《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 2001,Vol.06 獨著
10)從容積率看居住環境塑造《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1997,Vol.03
11)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初探 《小城鎮建設》 2009.,Vol.246(12):No.S1:94-96.
11)歷史街區的文化生態保護特色探析 《中國名城》 2010.,Vol.103(4):No.S1:49-52.
12)傳統徽州民居的色彩,《工業建築》2010,Vol.40(4):No.S1:147-150
13)Ancient Architecture Reconstructing Based on Terrestrial 3D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Ei收錄),《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Data Mining》,2010,Vol.9,No.S1:285-287
14)安徽民居色彩成因及其文化內涵研究 ,《工業建築》 2010,Vol.41(5):No.S1:146-148
15) 普通地方高校特色教育初探 ,《教育與現代化》2010,Vol.95(2):No.S1:58-60.
16)現代村莊規劃建設拾遺,《池州學院學報》2011,Vol.25(6):No.S1:10-12。

主要獎項

獲安徽省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中國西部科技論文一等獎、中國民族建築優秀人物獎等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