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師,字行輿,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歷任政事繁難之縣,皆以能幹和政績卓著見稱。
基本介紹
- 本名:劉仁師
- 字號:行輿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彭城
- 主要成就:修建彭城渠,灌田4000多畝
人物簡介
劉仁師,字行輿,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歷任政事繁難之縣,皆以能幹和政績卓著見稱。後遷升為檢校水曹員外郎、渠堰副使、檢校屯田郎中兼侍御史。又曾管理鹽政。長慶三年(公元823),為高陵縣令。盛唐以前,涇河白渠東行,流經本縣,可灌大片農田,放水有時間,灌溉有制度。安史之亂後,水政混亂,上游權紳壅水專利,下游不能灌溉,農作物產量大減,而地征依然如故。縣民多次上告,因霸水者權勢顯赫,反被治罪,於是敢怒而不敢言。劉仁師到任,痛惜民癮,如毒疽在身。詳細查考原水利制度,請求嚴格水政,杜絕霸水,又勘察地形,提出更張渠道的構想,詳陳上奏,京兆府卻猶豫不決,拖延不報。直到寶曆元年(公元825)鄭覃知京兆時才上達朝廷,批准動工。縣主簿覃孺直負責督治。是年十月,萬民雲奔,悲喜交織,邊歌邊乾,全力以赴投入修渠。工程完成十之七八時,上游涇陽權紳,以重賄收買術士,上言皇帝,言渠旁有高祖故墅,不宜動土。皇帝即命京兆制止。劉控告其賄賂術士的勾當,冒死攔住丞相車駕,備訴原委,請求奏明皇帝,否則就以死請奏。丞相彭原公深為感動,遂即面見皇帝。次日,下詔準許竣工。十一月新渠成,十二月新堰成。灌田4000多畝。百姓歡欣歌舞,遂名渠為“彭城”,堰為“彭城堰”。又令百姓在水堰兩岸廣植杞柳,下垂根以固堤,上生材以備用,連年旱災,渠下的田地仍然得到豐收。從此,縣民享有長久的水利。學士劉禹錫撰有《去思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