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副教授)

劉亞光(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副教授)

劉亞光,男,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黑龍江省植物保護學會,黑龍江省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黑龍江省植物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亞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教學工作,培養研究生情況,,主要在研項目及獲獎成果,主要論著,學術會議論文,原農林部檢疫所工作人員,

教學工作

主講本科生課程《農藥學》、《雜草學》、《植物保護專業英語》、《環境生物測定技術》,研究生的《農藥生物測定》等課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指導碩士研究生5人,其中2名已經獲得了碩士學位。

主要在研項目及獲獎成果

主持並完成一項省級博士後基金一項和省科技廳青年基金一項。以主要參加人的身份,參加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基金各一項。1998獲省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證書號為98-002第6號;2006年獲黑龍江省農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證書號為2005-01-18-10。現主持市科委學科後備帶頭人基金基金一項、第三名參加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一項。

主要論著

(2001年以來,*通訊作者)
學術論文:
1、 劉亞光,李海英,楊慶凱. 大豆品種的抗病性與葉片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關係的研究.大豆科學,2002,(21)3:195~198
2、 李海英,劉亞光,楊慶凱. 大豆灰斑病侵染過程的組織病理學研究.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1,(32)3:235~238
李海英,劉亞光,楊慶凱. 大豆葉片結構與灰斑病抗性的研究.Ⅱ.大豆葉片組織結構與灰斑病抗性的研究.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2,24(2):20~23
3、 李海英,劉亞光,楊慶凱. 大豆葉片結構與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Ⅲ.大豆品種感染灰斑病前後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較研究.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2,24(3):50~51
4、 劉亞光,李海英,楊慶凱. 大豆品種的抗病性與葉片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關係的研究.大豆科學,2002,21(3):195~1983_232
5、 劉亞光 , 徐剛, 楊慶凱.大豆葉片內幾丁質酶活性的變化與大豆抗灰斑病關係的研究,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3,34(2):119-123
6、 劉亞光,趙長山,宋捷,陶波. 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對策. 中外高等農業教育研究與實踐,2003,1:13~16
7、 劉亞光1 李海英2 楊慶凱3.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離與提取. 菌物系統,2003,22(4):620~627
8、 劉亞光1 , 李海英2, 楊慶凱3. 乙烯利對大豆葉片內幾種抗性生化物質的誘導作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4,36(8):1014~1016
9、 劉亞光,李柏樹,趙濱,哈爾濱市田間闊葉雜草生物學特性及群落調查,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4,35(1):1~5。
10、劉亞光,高淑梅,李柏樹,哈爾濱市田間禾本科雜草生物學特性及群落結構的調查,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4,35(3):381~385
11、ZHANG Yan-ju,LIU Ya-guang, DIAO Zhou, et al .Study on Graft-induced Resistance to Cucumber Mosaic Virus in Pepper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004,11(2):113-117
12、劉亞光。《農藥學》的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探討。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2:86-87
13、劉亞光,楊謙. 長殘留除草劑廣滅靈生物測定方法的研究.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5,36(4):463-466
14、閆春秀 趙長山 劉亞光*.微生物降解長殘效除草劑的研究進展.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5,36(5):650~654(通訊作者)
15、劉亞光,李麗清,馬景生,楊慶凱. 感染大豆灰斑病菌後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種葉綠素動態含量變化的研究. 大豆科學,2001,20(1):49~53
16.Ya Guang Liu 。Preliminary Studies on Chlorimuron Degrdation in Soil by Effective Microogranisms。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6,13(1):22-26t:
17、徐兆飛1,劉亞光2※. 灰斑病菌對大豆總多酚和總黃酮的誘導研究.大豆科學,2006,25(3):234-238(通訊作者)

學術會議論文

1、 liu Yaguang,He Fuli and Yan Chunxiu. Study on Induction of Total Polyphenol and Total Flavonoid in Soybean by Cercospora sojina Hara,Biological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生物防治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防科工委備案,黑龍江省科技出版社出版),2003年:189-197
2、 劉亞光,INDUCTION OF SEVERAL BIOCHEMICAL SUBSTANCE IN SOYBEAN BY CHEMICAL FACTORS,2003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
3、 劉亞光,趙華. 玉米田土壤處理除草劑藥效及安全性評價。雜草科學與環境及糧食安全(第七屆全國雜草科學大會論文集,張朝賢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
4、 閻春秀,姬光福,劉亞光。阿特拉津生物測定方法的研究. 雜草科學與環境及糧食安全,2004年9月(通訊作者):
5、 張宇,劉亞光。苜蓿田除草劑的篩選. 雜草科學與環境及糧食安全,2004年9月(通訊作者):
6、 龐福德,劉亞光。EM菌對土壤中闊草清殘留降解的研究.雜草科學與環境及糧食安全,2004年9月(通訊作者):
著作:
1、 劉亞光著.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機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2、 劉亞光副主編.農藥行銷學,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3、 劉亞光副主編. 雜草科學與環境及糧食安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4、 劉亞光主編.農藥生物測定技術(校內教材),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
5、 劉亞光主編.農藥生物測定技術實驗指導(校內教材),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

原農林部檢疫所工作人員

劉亞光1940年出生於上海,
1965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供職於農林部檢疫所,1972年底被調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他本是一位學術根底很差,沒有做出過實質性成果的默默無聞的人物,但他卻憑藉一種特殊的本領,令自己一度在整箇中國婦孺皆知。
他的特殊本領就是“口才”。他不僅敢於撒謊、善於擺弄一般人聽不太懂的新概念,還擁有一種仿佛無所不知、真理在握的氣概。他非常了解聽眾——主要是官員和文化名流的心理,知道他們了解什麼、需要什麼。結果,幾輪話一講,那些科學素養較低的官員和文化名流就紛紛對這位“品格高尚”、“活躍在科學最前沿”、“創新能力非凡”、“已經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但遭到“大學閥”壓制的“青年科學家”肅然起敬,心甘情願地給他幫忙,為他造勢。這個勢還一直被造到最高層。然後,有中央領導人為他的事而下指示,這些原則性的指示又被他宣傳成“中央領導支持劉亞光”。有了這樣的“尚方寶劍”,他自然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在所有被劉亞光利用過的人中,投入最深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作家楊沫。自1978年11月結識劉亞光以來,她不僅多次向華國鋒、鄧小平、陳雲、胡耀邦、王任重、馮文彬等諸多中央領導和鐵瑛(浙江省委書記)等地方領導幹部上書吹捧他,為他鳴冤叫屈(華國鋒在楊沫的信上批示:“請方毅同志閱處,如反映屬實應對劉的科學研究鼓勵、支持。”)還為他寫了《是這樣一個人》、《這個事件出現在正向四化進軍的今天》、《不是日記的日記》等文章和書,熱情地稱頌他,為他打筆墨官司,還幫劉亞光聯繫出書、發表論文。她甚至還利用自己的能量,促成浙江中醫學院在三天時間內,為劉亞光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分子醫學研究所”……
劉亞光打動楊沫等文化界人士和某些領導幹部的,主要是其“科學突破”:他抓住這些老幹部歲數大了,對癌症和冠心病異常關注,既重視現代科學,又相信我國傳統醫學的心理,多次宣稱自己在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醫藥方面有重大突破,自己實驗的那些藥品對癌症和冠心病有神奇療效,從而很輕易地博得了他們的支持。
然而,這一套卻糊弄不了科學家。他們多次發現劉亞光的論文缺乏科學性並提出了否定的意見。鄒承魯就是因一次專門鑑定劉亞光工作的會議而捲入此事的。時為1978年1月25日,在有50多位專家參加的鑑定會上,鄒承魯做出了尖銳的批評:
劉亞光的實驗方法不能保證他的實驗結果。問題在於缺乏嚴格的對照實驗,例如酶實驗,兩種溶劑不同,實驗溫度不同,處理也不同,怎么能叫對照呢?這些在大學生化課都講過,劉亞光卻不懂……我贊成研究“生脈散”的作用機制,但像劉亞光這樣的實驗是否要繼續做下去,還請有關單位慎重考慮。
迫於會議一邊倒地否定其研究的形勢,劉亞光不得不對鄒先生當面表示感謝,但鄒先生由此成為他心中最恨的“大學閥”。他把這些看法轉告給楊沫。富有俠義心腸但缺乏科學常識的楊沫就以科學家的伯樂和力挽狂瀾的左拉自居,不但在人大五屆二次會議上提出了反對鄒承魯等人壓制劉亞光的848號議案,還多次在報紙上不指名地批評鄒先生,說他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懂裝懂、假充內行的‘權威’”,甚至還在《人民日報》上呼籲,要求“有關部門及法務部門”給這種“破壞科研事業的人”以“應有的黨紀國法的制裁”。
鄒承魯不肯示弱,先是對楊沫的報告文學提出意見,然後,又在《科學報》上發表題為《科學的成果究竟由誰來評價》的文章,質問楊沫:“既然楊沫同志對於分子生物學也是內行,我希望楊沫同志給我指出,在哪些問題上我是假充內行、不懂裝懂。”他最後得出結論:
總之,科學成果只能由同行審查予以評價。以種種手段造成政治上或新聞上的壓力,都是極不正常的。以“首長批示”的方式來解決科學爭端,也不能使謬誤變成真理。
這時,汪德昭、何祚庥、樊洪業等人也發表文章支持鄒先生。他們的意見引起了高層領導的注意。1980年10月下旬,鄧小平在中國科學院為此而打的報告上明確批示:
對科學的事情要有科學態度,科學上的是非要由科學家去評判。劉亞光鬧騰了幾年,再支持就不好了。請方毅同志找楊沫同志做工作。
楊沫為了自己的聲譽,還不肯退讓。她繼續給鄧小平、王任重等寫信。結果不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反而在1983年的第六屆人大會議上,丟掉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身份。劉亞光見在國內不再可能有出頭之日,便在楊沫幫助下,於1982年11月24日去了美國。此人到美國8個月後,才給楊沫寫信,並且從此銷聲匿跡,再也不搭理楊沫。楊沫後來大概也有所醒悟,也不再提及這個人了。劉亞光事件就這樣草草收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