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南,古典文學學者,古籍整理專家,也是突出的自學成才者。1923年10月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長期任教於中學。“文革”後,任教於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世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吉安市
-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
- 職業:古典文學學者
- 主要成就:發表多篇論文
個人著作,主要論文,外界評價,
個人著作
代表作有《清詩流派史》(1995年台北文津出版公司出版繁體豎排本、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簡體橫排本)、
《在學術殿堂外》(200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清文選》(與劉松來教授合作,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出)、
《大螺居詩存》(2004年天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主要論文
《意外或偶然——報人讀史札記》讀後——與田東江先生商榷 博覽群書 2007/04
一樣題材,兩種風格——舒位《冰山曲》和郭麐《大牆上蒿行》解讀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7/01
前後固應無此作,一書上下二千年 評《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 博覽群書 2007/01
談詩注的“挖腳跟” 博覽群書 2006/04
超漢越宋 別樹一宗——清代古文研究的幾個問題 文學遺產 2005/06
從著述看學識 《鄭孝胥前半生評傳》讀後 博覽群書 2005/08
從《不自棄文》談曹雪芹的思想 明清小說研究 2003/03
《紅樓夢》奇思異想的文化淵源 明清小說研究 2002/01
深刻賞析來自正確理解——讀《來之文錄續編·賞析編》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對《朱彝尊選集》的意見──與葉元章、鐘夏兩先生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1/03
出處不明 評註必誤 ──讀《清人絕句五十家掇英》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0/01
藉助工具書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不能完全依賴它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9/03
郭麐詩歌的風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4
讀書偶記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7/03
“本初弦上”的出處——答余英時先生的疑問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7/02
《巢經巢詩鈔箋注》讀後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7/01 論袁枚思想及其性靈詩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1
談《黃仲則詩選》的注釋──與止水先生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5/06
厲鶚與浙派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02
論王闓運詩的摹擬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03
從黃遵憲詩談注釋之難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4/04
論注釋、引證與標點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3/06
“面如田”與“食肉”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3/04
《趙翼詩選》注釋舉謬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3/01
論王士禎的詩論與詩 文學評論 1992/06
論王士禎的神韻說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2
論陳維崧及其詩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04
二論魏晉六朝文學評價問題——答章培恆君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01
究竟應該怎樣評價魏晉南北朝文學——與章培恆同志商榷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01
明末清初的河朔詩派——《清詩史》“遺民詩” 的一章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04
再論吳偉業及其詩——答王興康同志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02
吳偉業論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5/03
沈德潛論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3/02
論王士禎的創作與詩論 文學評論 1982/01
是奴隸還是奴才——對《襲人評論的異議》的異議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01
關於宋詩的評價問題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01
談對古人詩文的引用和發揮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0/02
王伯輿不是王世貞的別號 文學評論 1980/04
對《李白與杜甫》的幾點意見 文史哲 1979/05
外界評價
沒有念過大學的大學教師
在圖書館二樓樣本書庫,你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衣著儉樸、鶴髮童顏的老人在那裡看書寫書,或邊走邊看,或埋頭筆記。他便是本文主人公沒有念過大學的大學教師---劉世南先生。
按照約定的時間,我們來到了劉老家裡。房子面積不大,有很多空間都被他的藏書占去了,因此覺得愈發的擁擠。客廳牆壁上掛著兩幅山水畫。正中間放著一張小圓桌,上面放了許多點心,聽說我們要來,他特意準備的。他是一位博學樂觀的老人,他喜歡笑,和他交談既是一種享受,更是一次勝讀十年書的收穫。
為學 嚴謹求是
劉老師生於1923年,父親是前清秀才。小時候跟著父親讀了12年的古書,熟背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左傳》等古書。這樣的家庭環境培養了他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從此他走上了研究古典文學的道路。
從1979年開始,劉老就對一些學術錯誤進行批評商榷。郭沫若在《杜甫與李白》一文中認為李白優於杜甫,而劉老則認為李杜二人都是地主階級的詩人,都是地主階級政權的擁護者,二者對比只有量的多少,並無質的差異。從唯物辨證的角度客觀地評價了李杜。他的論文《對〈杜甫與李白〉的幾點意見》發表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受到了極高的評價。程千帆稱其"極有理致"。這篇論文及同年發表在《中國語文》的《談古文的標點、注釋和翻譯》預示著他此後的科研方向:一是撰寫學術論文及專著,另一是寫作匡謬正俗的文章。錢鐘書先生稱他的匡謬正俗文章"學富功深"、"指摘時弊,精密確當,有發聵振聾之用。"他在糾謬這方面的文章最早是對《聊齋·席方平》一句判詞的意見。那時還是在60年代中期,為了使自己對教科書所選文章的意見取得充分信心,他寫信給呂叔湘請教。呂叔湘先生很快給他回了信,完全贊成他的意見。這是他第一次和呂叔湘通信。由於激動,他把回信貼在教室牆壁上給學生看。
古典文學研究最忌單文孤證。但要做到旁徵博引就必須有深厚的功底。劉老對此則是遊刃有餘。有人認為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需"與"、"共",有"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足夠了。劉老為了糾正這一點,不但指出王勃套用了庾信的《華林園馬射賦》,而且舉了宋王觀國《學林》、宋王懋《野客叢書》、劉勰《文心雕龍》等古籍加以論證。
劉老通曉我國古典文學,對清詩尤甚。少年時起,他就酷嗜龔自珍詩,進而愛看詩界革命派和南社的詩。再後來,又喜歡看同光體的詩。但就是看不到什麼評論清詩的論文,更談不上專著。自從他得到了錢鐘書先生的《談藝錄》,擴大了也加深了他對清詩的認識。在這一啟蒙下,他花了15年時間寫出了斷代文學史《清詩流派史》。這部書在台北文津出版社以繁體豎排版甫一出爐,便有人稱其為"經典性成果"之一。屈守元先生稱其"既紮實又流暢,材料豐富,復有斷制,誠佳作也"。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已以簡體橫排出版,該社在"特別推薦"此書時,高度評價為"一定會澤被士林,對古典文學的研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他寫這部書有兩個目的,一是探索清代士大夫民主意識的覺醒歷程,二是填補清詩史的空白,"前所未有,後不可無"。
劉老是一個以讀書為樂的人。現已八十一歲高齡的他仍手不釋卷,剛日讀經,柔日讀史,仍孜孜不倦在讀書寫文章。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邀請,他正與文學院劉松來教授合作編寫40萬字的《清文選》。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在青年時便努力學英文,特別是在錢鐘書、呂叔湘等人的影響下,劉老更是篤志學習英文。他每天的日記都是中英文兼有。
為師 精心以教
他為人師,首先以人為師。"學之盛衰,關乎師友"。他學術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向學術大師的請教。他說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學和問的綜合體,沒有問哪有學。他一發現問題便向一些知名學者請教。他與馬一浮、王泗原、馬敘倫、錢鐘書、呂叔湘、朱東潤、程千帆等學者都有論學或詩作信函往來。這些大家中,他最為感激的是錢鐘書先生。他給錢鐘書先生寄的第一封信及附寄的一篇論文《談古文的標點、注釋和翻譯》,糾正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另外幾家出版社一些注本的錯誤,並分析了其致誤的原因。錢鐘書很快就給他回了信,同時主動向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推薦了他。後來,錢鐘書還給劉老寄了一本他新出的《舊文四篇》,在扉頁上附信箋一張,並把書中誤排的漢字與外文,一一用藍色原子筆親自改正,這令剛調入江西師大的他欣喜萬分。劉老主動拿出了那本《舊文四篇》,讓我們一睹大師的真跡。
劉老的正式學歷只是解放前高一肄業。他不是科班出身,但讀書廣,古今中外、正史野史無不精通。一看見別人的文章或點校的古籍,很容易發現錯誤。對於古典文學研究,他強調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性。打基礎重在背誦,即所謂熟能生巧。背誦不但能使人熟悉本文,而且能激發靈感,可以使人聯想到很多看似無關其實有用的知識。他認為學術本來就是一個天然精巧的有機整體,只要徹底熟悉了它的主要部分,其他自會被人摸索、鉤連起來。同時,一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人,“十三經必須全部閱讀,真正讀懂。各高校中文系的古典文學教師都必須能背誦《論語》、《孟子》、《左傳》、《禮記》、《老子》、《莊子》、《荀子》”。
劉老是古典文學研究方面的傑出者,傳道、授業、解惑,他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在給陳至立等四人的信中提出了他對培養古典文學研究人才的七點建議:一是精讀打好根底的書;二是博覽群書;三是確立主題,力求搜其資料;四是著作必古所未有,後不可無;五是觀點要由資料中提出;六是要學會寫古文、駢文、舊詩和詞;七是不受名利誘惑。
劉老是平易近人的,對於向他求教的人從不吝嗇,常常與之一談便是幾個小時。北大有一位博士生,他的碩士論文寫的是清詩,參考的是劉老的《清詩流派史》,博士論文也想研究清詩,仍需要參照該書。於是前幾天他專程從北京來拜訪劉老,劉老與其促膝長談,讓該博士生滿意而歸。就在我們採訪的頭天晚上,一個電話把睡夢中的劉老吵醒,是江西醫學院一位老師向他請教問題,劉老花了一個小時幫他解決了疑惑。就連我們問的一些十分幼稚的問題他仍是悉心的指點。
為人 思憂天下
劉老著《清詩流派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中國民主化,他認為,研究古典文學,本是為了我們的今天和明天,中國的古典文學長河中,值得我們繼承的就是關心國計民生的"現實主義精神",可見他作為一個學者,作為一有識之士,對於國家發展所寄予的巨大努力和美好願望。
他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找不到標點、注釋古籍的合格人才而扼腕嘆息。他在寫給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楊牧之的信中指出了由不少博導、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標點的《明詩話全編》、《宋詩話全編》"一塌糊塗",認為他們"毫無責任感",要求整理古籍的人才"你要理解但丁,就要達到但丁的水平"。
他在一次講座中曾經這么說過,"這一生能寫出這部書(《清詩流派史》)就足夠了",我們可能僅理解為他對這部書的重視。後才得知他此說另有其因。當前學術界有些人為了功名利祿,不擇手段,製造虛假學術成果,年產論文或專著十幾部、幾十篇,而真正有學術價值的沒多少,劉老希望青年同志拋開個人的浮名浮利,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他從沒參加過什麼評獎,因為他認為,學術研究決不可以徇利祿。他說,為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和開創與世界接軌的新文化而努力,才是我們人生價值之所在。
他八十一歲高齡,矍鑠如六十。他說,他完全不考慮養生。從不吃補品,也不刻意鍛鍊,不打拳,不練太極,不午休,經常做一次飯吃幾天。他是早上起來散散步,看書時喜歡走動,僅此而已。
我們的採訪持續了三個小時,劉老的侃侃而談讓我們沉浸於其中,感受到了學者的魅力和知識的無窮。臨走時他贈送給我們一本他撰寫的《在學術殿堂外》,並親筆附上了贈言。同時還與我們親切合影留念
歷史人物:劉世南
字景虞,長樂人,樂昌尉嘉譽之子。嘉譽,字德稱,李延平門人也。世南少從林之奇游,與呂祖謙為友。秉禮蹈義,鄉黨敬之。官至吉州司理參軍。子,砥、礪。
砥 字履之。六歲日誦千言,每覽古人忠孝大節,輒激發慷慨。初嘗讀釋老書,嘆曰:“此不足習。”乃治舉子業,又嘆曰:“此不宜專習。”聞文公得濂、洛之傳,遂與弟礪師事焉。文公蓋深器之。舉乾道二年進士,以時方攻道學,不復有意仕進。為文宏博,亦工於詩。
礪 字用之。幼穎悟,中童子科。及從文公游,篤志於學,蔡元定編置道州,礪與其兄獨冒時禁厚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