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效應

劇透效應

劇透效應是指影視節目播出前對情節進行適當透露而產生的觀影快感。適當的劇透有利於提升人們的閱讀、觀影快感,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解讀故事,提升愉悅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劇透效應
  • 屬性:文章
  • 相關領域:影視
  • 討論對象:劇透
劇透解讀,實驗論證,劇透Top,不適宜劇透,適宜劇透,

劇透解讀

劇透對於各種電影電視劇的冬粉來說都是一件惱人事兒。美國心理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APS)網站新聞透露,最新的研究發現,提前知道劇情的發展並不會毀掉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體驗。和人們預期相反,就算是魔幻和懸疑類故事,提前知道劇情反而會提高觀看的感受。
人們總以為是跌宕起伏的情節才讓故事更加吸引人,但實際上情節只是作者寫下去的理由之一,情節如何發展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文字本身。就像莫奈的作品中,《睡蓮》並不僅僅是表現睡蓮,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意境。
另外一種解讀是,劇透能讓欣賞故事變得更簡單。有其他心理研究發現人們更樂于欣賞那些易於理解的事物。一旦你知道故事的情節將如何發展,便掃清了理解的障礙,欣賞故事的過程會更加愉快,也能感受到故事的深層意義。但這些研究並不能為作家和編劇們提供一個更有效的寫作指南。不過至少可以確定,劇透只有放在故事前面才有效,那些把劇透安插在故事中間的做法並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

實驗論證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克里斯滕菲爾德(Nicholas Christenfeld)和里維特(Jonathan Leavitt)通過最新的實驗研究發現,劇透並不會毀掉一部劇。
克里斯滕菲爾德和里維特進行了3個實驗。他們按照懸疑、魔幻和文學研究三大類選擇了12個小故事,又將每個小故事又稍動手腳變為三個版本:原版(無劇透)、文前劇透版(在故事的前面添加一段劇情簡介,透露了故事的情節)和文中劇透版(將同樣的一段劇情簡介安插在故事中間,看起來像是故事原本的一部分),每個故事的每個版本都請來30位沒有讀過這些故事的參與者閱讀。
結果發現,文前劇透版的故事更受讀者歡迎。提前知道惡人的逍遙法外只是幻覺,他終將被繩之於法的情節並不會影響閱讀魔幻故事的質量;而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讀者而言,先于波洛偵探找到案件真兇反而會使閱讀故事的過程更加愉快。文學研究類作品並不像其餘兩類受讀者歡迎,但讀起來,讀者還是更喜歡劇透版。

劇透Top

不適宜劇透

1、懸疑推理類
出色的推理小說最刺激的地方在於:不到最後一刻,謎底不會揭曉。比如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從頭至尾都讓讀者身處迷霧之中,直到結尾才揭示了雪穗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的殘酷事實,讓人不寒而慄。
2、顛覆傳統類
以張藝謀導演的《英雄》為代表的一批“反常識”作品不適合劇透。電影中作為高潮劇情的“無名刺秦王”推翻了史實,讓人意想不到。況且劇情本身就很雞肋,要是你再劇透了,那片子除了視覺效果和大腕演出,還有什麼可看的?
劇透效應
3、結局大反轉
“哈七”作為《哈里波特》系列的最終章,讓“大反派”斯內普的形象有大反轉。臨終前,他透過哈里那雙和莉莉很像的綠眸,看到了自己最初的愛情。誰都希望結局最後才揭開,只有這樣,斯內普孤獨的情聖形象,才會在我們的內心,停留得更久一些。

適宜劇透

1、偶像劇
看偶像劇特別是韓劇,男主角和女主角初次見面不是互相記恨,就是一見鐘情,而且他們的感情隨著故事的發展,糾結程度節節攀升,而男配角女配角則痴情一片卻永遠黯然神傷。結局不是王子灰姑娘終成眷屬,就是天人兩隔,千篇一律的劇情沒啥好劇透的。
2、名著及暢銷作品改編
一般進行名著改編時,主創人員都會卯足了勁兒給原著動手術,因為觀眾實在太熟悉劇情了。但這也因此在創作上有了更高的起點,比起全新的作品,有熟識度作為保障的改編作品更容易挖掘出深度。
3、經典翻拍
亞洲各大恐怖片的美國版《咒怨》(日本)、《薔花紅蓮》(韓國),雖然不如原版,但這些電影的本質不是情節,而是影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