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劇壇大將:吳石堅傳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18
- 品牌: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顧聆森 謝柏梁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56166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劇壇大將:吳石堅傳》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顧聆森,1943年生,江蘇蘇州人。研究員,蘇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蘇州中國崑劇博物館副館長,江蘇省崑劇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崑劇院藝術顧問,《中國崑劇大辭典》副主編,《崑劇藝譚》執行主編,《中國崑劇志》“音樂部類”編審及撰稿人。先後發表崑劇論文300餘萬言,多次在全國、省、市論文比賽中獲獎。著有《聆森戲劇論評選》、《沈璟與崑曲吳江派》、《李玉與崑曲蘇州派》、《中國崑曲與人文蘇州》、《天下第一團》、《后妃與朝政》及長篇小說《孤島落魂》、《蘭劍情仇》、《情獄欽案》等,另有若干崑劇、蘇劇劇作如《哪吒鬧海》、《唐伯虎智救崔素瓊》、《賴債廟》、《1428》等為江蘇省屬劇團所公演。2009年受國家文化部表彰,授予“優秀崑劇理論研究人員”證書。
圖書目錄
總序(謝柏梁)
前言(顧聆森)
上編軍事生涯
一、前圩夜話
二、色盲
三、七鄉聯防和沭西大隊
四、南進
五、活捉張兆千
六、開闢紅色根據地
七、驅逐吳小柴列
八、沭二區偽化
九、計賺鮑家軍
十、較量
十一、光復龍埝
十二、二次“下海”
十三、營救湯化葵
下編藝術生涯
第一章戰地黃花
一、沭海劇社首場演出
二、李一氓和他的淮海實驗(京)劇團
三、“娃娃劇團”的新生
四、《三打祝家莊》險中求勝
五、蘇北兵團文工團
六、湯宜敬大鬧八尾港
第二章曙光初照
一、蘇南軍區文工團
二、蘇南行署文化科
三、初會麒麟童
四、幸運女張春秋
五、張玲娣與蘇南錫劇團
六、蘇南錫劇大集訓
七、“三反”運動衝擊波
八、蘇南“大撤退”
第三章菊壇將才
一、匡亞明三召吳石堅
二、執掌華東京劇團
三、矛盾的周信芳
四、“天下第一團”赴朝慰問
(一)“天下第一團”
(二)鴨綠江上念英雄
(三)地鋪
(四)梅蘭芳發脾氣
(五)陳大菠牡丹峰下顯身手
(六)分總團長也是招待所長
(七)大師之間
五、在蘇聯演出的日子裡
六、打造上海京劇院人才群落
(一)馬科
(二)陳西汀
(三)張美娟
(四)李玉茹
(五)陳正薇
(六)“鄭派大聖”與傳人陳正柱
(七)童芷苓、童祥苓
(八)齊英才、齊淑芳
(九)梁斌
(十)許順斌
(十一)田毓珠、趙曉嵐
(十二)張森林
(十三)張奎芳
七、舞台隊的倉庫與車間
八、興辦學館
九、上海京劇院演出劇目概況
十、上海京劇院內幕一二
十一、張春橋大喝一聲
十二、痛定思痛——“文革”經歷
第四章巍巍南石
一、蘇州的禮遇
二、為蘇崑劇團構築暖巢
三、籌建江蘇省崑劇院
四、與張天樂一席談
五、戲文教師
六、把胡芝風送入京劇名流
七、閒話《百花公主》
八、小蓋叫天走紅上海
九、出任江蘇省戲劇學校校長
十、為新艷秋作《天然賦》
十一、小京班
十二、為石小梅指路
十三、萬言“陳情書”
十四、周信芳藝術研究會始末
第五章吳石堅的京劇藝術管理思想
一、論吳石堅京劇藝術管理思想
(一)關於京劇的外部管理
(二)關於京劇的內部管理
(三)關於京劇的教學管理
二、吳石堅論京劇藝術
(一)管理論
(二)教學論
(三)藝術論
附錄一吳石堅大事年表
附錄二吳石堅研究資料索引
後記(顧聆森)
前言(顧聆森)
上編軍事生涯
一、前圩夜話
二、色盲
三、七鄉聯防和沭西大隊
四、南進
五、活捉張兆千
六、開闢紅色根據地
七、驅逐吳小柴列
八、沭二區偽化
九、計賺鮑家軍
十、較量
十一、光復龍埝
十二、二次“下海”
十三、營救湯化葵
下編藝術生涯
第一章戰地黃花
一、沭海劇社首場演出
二、李一氓和他的淮海實驗(京)劇團
三、“娃娃劇團”的新生
四、《三打祝家莊》險中求勝
五、蘇北兵團文工團
六、湯宜敬大鬧八尾港
第二章曙光初照
一、蘇南軍區文工團
二、蘇南行署文化科
三、初會麒麟童
四、幸運女張春秋
五、張玲娣與蘇南錫劇團
六、蘇南錫劇大集訓
七、“三反”運動衝擊波
八、蘇南“大撤退”
第三章菊壇將才
一、匡亞明三召吳石堅
二、執掌華東京劇團
三、矛盾的周信芳
四、“天下第一團”赴朝慰問
(一)“天下第一團”
(二)鴨綠江上念英雄
(三)地鋪
(四)梅蘭芳發脾氣
(五)陳大菠牡丹峰下顯身手
(六)分總團長也是招待所長
(七)大師之間
五、在蘇聯演出的日子裡
六、打造上海京劇院人才群落
(一)馬科
(二)陳西汀
(三)張美娟
(四)李玉茹
(五)陳正薇
(六)“鄭派大聖”與傳人陳正柱
(七)童芷苓、童祥苓
(八)齊英才、齊淑芳
(九)梁斌
(十)許順斌
(十一)田毓珠、趙曉嵐
(十二)張森林
(十三)張奎芳
七、舞台隊的倉庫與車間
八、興辦學館
九、上海京劇院演出劇目概況
十、上海京劇院內幕一二
十一、張春橋大喝一聲
十二、痛定思痛——“文革”經歷
第四章巍巍南石
一、蘇州的禮遇
二、為蘇崑劇團構築暖巢
三、籌建江蘇省崑劇院
四、與張天樂一席談
五、戲文教師
六、把胡芝風送入京劇名流
七、閒話《百花公主》
八、小蓋叫天走紅上海
九、出任江蘇省戲劇學校校長
十、為新艷秋作《天然賦》
十一、小京班
十二、為石小梅指路
十三、萬言“陳情書”
十四、周信芳藝術研究會始末
第五章吳石堅的京劇藝術管理思想
一、論吳石堅京劇藝術管理思想
(一)關於京劇的外部管理
(二)關於京劇的內部管理
(三)關於京劇的教學管理
二、吳石堅論京劇藝術
(一)管理論
(二)教學論
(三)藝術論
附錄一吳石堅大事年表
附錄二吳石堅研究資料索引
後記(顧聆森)
後記
上世紀70年代中葉,我結識了吳公石堅,我們算得上是忘年交了。當時吳老在蘇州文化局擔任顧問,併兼任省屬蘇崑劇團主持業務的支部書記。
當初,我在吳公創辦的學館裡擔任一些文學、聲韻課,結合教學業務,我開始系統地研究崑劇格律。崑劇的許多曲牌句字,其實相對自由,是可以增損的,閒著無事的時候我就寫了一篇六千餘字的讀曲筆記:《字句增損在崑曲填曲中的運用》。作畢,我把文章交給吳石堅,沒有說請他“批評指正”一類的客氣話。我知道,由於題目過冷過專,讓人家耐著性子從頭至尾讀一遍,已經強人所難。我的目的只是在於,讓“領導”知道我近來做了這樣一件事,如此而已。
兩周過去了,我們一直見面,他一句不提文章的事,我覺得也很正常。
這一個周末,吳石堅說要回趟家,又說讓我出差去上海辦點事,於是我們同行。到了上海,他就讓我在他家住。晚飯後閒聊,吳石堅這才告訴我,我那篇文章他反覆讀了多遍,並推薦給復旦大學趙景深教授了。明天上午,趙教授在家等著和我見面。
這時,我真有點兒暈,一種“受寵若驚”的體驗驀地彌散於全身。同時,又感到了絲絲羞愧:我把文章交給吳石堅之前,沒有認真校改一次,字跡甚至有點潦草。
趙景深家同在淮海中路,離吳家不遠。翌日,我們步行而去,遠遠的吳老就指著洞開的趙家大門,說:“趙先生真是正人君子。知道我們拜訪,為不勞我們敲門,就早早開著門迎客。”
更使我感動的是,趙先生為了評點我的文章,還準備了一個書面提綱。最後,他邀請我就文章的內容為他們上海曲社作一次講座,趙先生是曲社社長。他告訴我,為了聽講座,他已通知曲友,活動時間就在今天下午。
講座就在趙家,藉此我也結識了上海曲社的著名清曲家如樊伯炎、貝渙智、陳宏亮等輩,上海崑劇團岳美緹等成名藝術家也來了。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我卻慌得緊,所謂講座,也無非就是一字字地念稿子,不敢插半句題外話。念完稿,趙先生居然還帶頭髮言,接下來就是一個頗為熱烈的“討論會”。不久,上海曲社油印的《社訊》還印了拙作,也正是借了這個契機,稍後出版的《江蘇戲曲論文集》刊載了全文。
憑藉了論文的發表,我獲得了勇氣,向市文化局主動請纓調進蘇州市戲曲藝術研究所,從此開始了我崑曲職業研究的生涯。到本世紀初,我和南大吳新雷、俞為民兩位教授共同編著《中國崑劇大辭典》時,盤點一下文字,發表崑劇文論已超過三百萬字。這是一條漫長的路,自己無意中走了第一步。吳石堅作為一個獨具慧眼的愛才長者,循循善誘地為我指定了方向,並護苗助長,成全了一個後學的事業。
吳石堅扶持和獎掖後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去獨當一面成名成家,吳石堅曾讓已淪為乞丐的藝人方樵成名,這且不說,馬科又如何從落魄中起飛而成為大導演?陳西汀如何在潦倒中振奮而成為大劇作家?張美娟如何擺脫草台班一躍而為著名表演藝術家?而李玉茹又如何在不景氣中崛起,隨即一鳴驚人?那周特生走出軍法論處的危機,胡芝風進入名流,石小梅又以崑劇女小生一舉摘取了梅花獎桂冠,王正來的脫穎而出……無不折射著吳石堅的人才思想。吳石堅也是大才,他的最大的才就是識人之才,愛人之才,又樂於助人成才。我為吳石堅寫傳,在介紹他生平業績的同時,最重要的,正就是希望我的讀者能從這一點去認識吳石堅。
顧聆森
2011年於蘇州
序言
吳石堅,沭陽人,是宿(遷)沭(陽)海(東海)地區第一塊紅色根據地——沭陽縣第二區的創建者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八路軍連長、營教導員。1947年開始擔任戰時戲劇領導工作,和李一氓一起創辦了淮海實驗京劇團,後又相繼擔任蘇皖邊區實驗京劇團、蘇北兵團文工團、蘇南軍區文工團團長和蘇南文聯秘書長兼大眾京劇團(後為江蘇省京劇院)團長。建國以後,先後出任蘇南話劇團(後為江蘇省活劇團)團長、蘇南錫劇團(後為江蘇省錫劇院)團長、上海京劇院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院長周信芳)、江蘇省蘇崑劇團(後為蘇州市崑劇院)主持業務的支部書記、江蘇省戲劇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
在將近半個世紀中,吳石堅為中國戲劇事業,特別是為京劇事業嘔心瀝血,竭盡奉獻。但是當代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上海市京劇主體演出團體的創立和建設,江蘇省省一級戲曲演出團體的締造和發展,這位號稱江蘇“演藝之父”的吳石堅都曾經付出過巨大的心血和汗水。
時代造就了吳石堅這樣的戲劇家。他在戲劇界團結了一大批黨內外著名戲劇家,又培養和扶持了一大批青年作者成名成家。在他的領導下,成功地整理和改革了一大批京劇傳統劇目,使它們獲得了新的藝術審美內涵而在新的時代中大放異彩,繼續流傳;在他的主持下,一批戲曲現代戲(其中部分成了京劇“樣板戲”)破土而出並成長壯大,終於能夠立足於戲劇舞台而與傳統劇目並駕齊驅、吐芳爭艷!吳石堅是站在中國戲劇潮流最前列的少數戲劇家之一:他以其深刻而豐富的京劇藝術管理思想和戲曲藝術管理經驗,高瞻遠矚地把握和引導著蘇滬地區戲劇的方向達半個世紀之久,也深刻地影響了整箇中國的戲劇運動。
吳石堅年輕時以在主力部隊帶兵為抱負,但隨著戰地形勢的乾變萬化,他的那身軍裝,穿了又脫,脫了又穿,凡三次,最終又受黨委派領導戰時戲曲劇團。如果他真能長期留在部隊帶兵打仗,他一定是一位富於戰略思維的儒將;但革命潮流把他推向文藝戰線,他依舊運籌帷幄,事事躬親_線,又何嘗不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功勳卓著的劇壇大將!
顧聆森
2012年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