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民起義軍。源於捻子(一稱捻黨)。“捻”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夥。捻子是民間的一個秘密組織,有說產生於清康熙年間,有說出現於明朝末年,成員主要為農民和手工業者,早期活動於皖北淝水和渦河流域。嘉慶末年,捻子集團日多,小捻子數人、數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經常在安徽、江蘇、河南、山東間護送私鹽,並與清政府發生武裝衝突,後甚而起義攻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剿捻
- 時代:太平天國時期
- 剿:剿除,消滅
- 捻:指捻軍
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民起義軍。源於捻子(一稱捻黨)。“捻”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夥。捻子是民間的一個秘密組織,有說產生於清康熙年間,有說出現於明朝末年,成員主要為農民和手工業者,早期活動於皖北淝水和渦河流域。嘉慶末年,捻子集團日多,小捻子數人、數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經常在安徽、江蘇、河南、山東間護送私鹽,並與清政府發生武裝衝突,後甚而起義攻城
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民起義軍。源於捻子(一稱捻黨)。“捻”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夥。捻子是民間的一個秘密組織,有說產生於清康熙年間,有說出現於明朝末年,...
清廷即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北上督師剿捻,以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負責調兵、籌餉等後勤事宜。由於湘軍大部已裁撤,因此曾國藩北上率領的多為淮軍。起初僅“銘”、“...
先後參與剿捻、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庚子之變,戰功卓著,於庚子之變的天津保衛戰中,中炮陣亡。清廷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諡號忠節。TA說 聶士成:在甲午戰爭中打了...
僧格林沁復起剿捻 鹹豐十年(1860年)九月,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清廷恢復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一萬餘清軍赴山東與捻軍作戰。[12] ...
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畫,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
1 仕途 2 剿捻 3 抗法 4 晚年 5 清史稿記載 潘鼎新仕途 編輯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舉,次年春闈會試至國史館承修臣傳。後在家鄉辦團練,參與鎮壓...
劉成忠(1818-1883),字子恕。鹹豐壬子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編修。歷官御史,授河南歸德府知府。講求治河之策,宣障有功,旋以剿捻勞績升河南南汝光道,調開歸陳...
劉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軍名將。字仲良,安徽廬江人。胸懷大志,青年中舉成名,由於國家動亂,由翰林院編修而入軍幕,投筆從戎,平吳剿捻後逐步成長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