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政府

創新型政府,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進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創造性改革,首要的事情就是簡政放權,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效益政府、廉潔政府、透明政府,成為中國各級政府的施政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新型政府
  • 主要特徵:必須及時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
  • 政府創新獎:鼓勵從聯邦到州縣各級政創新實踐
  • 主要目標:積極回應公民訴求
概述,主要特徵,政府創新獎,主要目標,發展趨勢,存在問題,措施,

概述

創新型政府
創新型政府創新型政府
李克強總理在第三屆莫斯科國際創新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提到建設“創新型政府”。
首要的事情就是簡政放權,這實際上是給市場讓出空間,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要構建激勵創新的機制,營造保護創新的環,打造創新驅動型經濟。
政府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地對政府公共部門進行改革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改善公共服務和增進公共利益的過程。

主要特徵

一個創新型政府必須及時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人民民眾的新需求,因此它必須是一個適應型政府;
一個創新型政府必須在體制和機制方面,對公共服務部門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它必然是一個改革型的政府;
一個創新型的政府,必須隨時破除那些僵化的和不合時宜的觀念和制度,因此它必然是一個開放型的政府;
一個創新型的政府,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因此它必然是一個學習型的政府。

政府創新獎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舉辦了一項“美國政府創新獎”,旨在鼓勵從聯邦到州縣各級政府的創新實踐。
在過去22年中,“美國政府創新獎”共有27000個申報項目,年均在1500個左右。中共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從2000年開始也發起舉辦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在過去12年中總共舉辦6屆,有1753個地方政府創新項目參與申報,年均申報約146個,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

主要目標

地方政府創新獎(1)民主,即提高決策和管理過程的民主性;
地方政府創新獎地方政府創新獎
(2)法治,即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推進依法行政;
(3)責任,即主動盡責,積極回應公民訴求;
(4)服務,即強調服務意識,突出公共服務職能;
(5)優質,即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
(6)效益,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建設低成本政府;
(7)專業,即政府管理職業化,技術官員和職業政治家隊伍開始形成;
(8)透明,即政務信息公開性,保證公民的知情權;
(9)廉潔,即官員奉公守法,清正廉潔。

發展趨勢

榮譽獎第一,從管制政府走向服務政府。服務政府的基本意義是,增進和維護公民的公共利益成為政府管理的主要職能,政府主要通過對公民的服務而不是管制來維護自己的執政地位。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執政水平的提高,政府管理中管制的成分正在日益減少,而服務的比重則日益增多,建立服務政府已經成為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目標。在某種意義上,政治現代化和民主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從管制政府不斷走向服務政府的過程。
獎勵獎勵
第二,從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隨著公民社會的逐漸壯大,它與政治國家之間的界限就會日益明顯,這就為政府權力設定了一個基本的邊界和範圍。政府將日益被嚴格要求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邊界內行動,而不能越過這一邊界。政府如果管了不應該管的事,是對公民權利的侵奪,是嚴重失職;如果政府沒有管應該管的事,造成公民利益的損失,就是對公民權利的侵犯,也是一種嚴重失職。
第三,從人治走向法治。擺脫人治,建設法治政府,是現代民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的基本意義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準則,任何政府官員和公民都必須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直接目標是規範公民的行為,管理社會事務,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但其最終目標在於保護公民的自由、平等及其他基本政治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法治與人治相對立,它既規範公民的行為,但更制約政府的行為。
第四,從集權走向分權。不斷地還政與民,讓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權力,更多地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管理,是政府改革的正確方向。從集權走向分權,是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將國家權力還給社會的基本途徑。
第五,從統治走向治理。治理的實質,是政府與公民對政治生活的合作管理。政府管理活動中統治的成分日益減少,而治理的成分日益增多,這既是民主政治發展的要求,也是執政水平提高的反映。在公共管理活動中多一些治理的成分,少一些統治的成分,意味著公民與政府有更多的合作,意味著有更多的公民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管理活動中來,從而也就意味著民主程度的提高。不僅如此,政府從更多的管理領域中撤出來,讓社會組織或公民自己去管理,這也會減少許多行政管理的環節,實質性地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從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益。因此,不斷地從統治走向治理,努力促使政府從統治型向治理型轉變,這是政府創新的根本方向。

存在問題

其一,政府創新的動力不足。我國的政府創新許多是“第一把手”工程,由政府主要領導推動,如果主要領導對創新不感興趣,各個政府部門就難以進行重要的政府創新。還有許多是迫於現實的壓力,缺乏主動的創新。
其二,創新主體的可持續性不足。如果從創新項目的要素來衡量,大多數獲獎項目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推廣,但從項目主體的角度看,許多創新實踐沒有在當地繼續存在,可持續程度很低。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是我國的官員選拔體制。地方主要官員的任期普遍較短,由於創新多是“一把手”工程,主要官員離任往往會出現“人走政息”的後果。這是許多優秀的創新項目在原發地不復存在,卻在全國各地得以推廣的主要原因。
其三,許多優秀的創新實踐沒有及時上升為正式的制度和政策,從而得不到鞏固和推廣。我國的決策機制至今仍是以部門決策為主,從中央到地方均缺乏綜合性的決策機構,某個部門或行業的創新難以引起決策層的關注。
其四,政府創新中還存在著明顯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色彩,不少創新帶有“政治秀”的意味。雖然某些創新行為取得了明顯效益,但行政成本畸高。
其五,政府創新風險大。雖然政府創新更多帶有工具理性,但畢竟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依然相當敏感。稍有疏忽,便可能犯“政治錯誤”,給主要領導帶來風險。因此,不少政府官員對政府創新還有一種懼怕的感覺。
其六,對政府創新缺乏系統研究和長遠規劃,一些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依然嚴重束縛著各級黨政官員的改革創新。

措施

實施方案第一,努力倡導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真正做到科學無禁區、研究無禁區、探索無禁區。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制度創新,其前提都是新的觀念、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論的產生。要突破舊觀念、舊思想和舊理論的束縛,就必須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敢于思考、勇于思考。解放思想,是一個民族保持其理論思維的先進性和激發其精神活力的生生不息的源泉,只有解放思想,才可能衝破傳統的束縛和教條的束縛,提出新的觀點和見解。判斷一種新的思想、觀念、制度和政策,首先不應當問是“馬”還是“非馬”,“姓社”還是“姓資”,“屬中”還是“屬西”,而應當看它是不是有利於國家的富強民主,人民的自由幸福,社會的公平正義,看它是否有利於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強國。凡是束縛社會政治進步的體制機制都應當破除,凡是符合“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個統一的做法都應當大膽地去嘗試。
方案方案
第二,充分發揚民主,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培育濃厚的政府創新氛圍。創新意味著以新的制度、新的秩序、新的技術、新的學說、新的方法替代舊的東西,有可能與現存的秩序和制度相衝突,有可能觸動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有可能使一些人不適應;創新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有可能最終失敗,有可能得不償失,有可能效益不大。創新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上述負面的影響,就必須有一套民主的政治和法律機制,遏制與社會進步方向背道而馳的保守勢力對改革與創新的破壞和抵抗,寬容創新者的失誤,保護創新者的積極性,使創新成為社會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第三,政府的改革要有整體戰略和長遠戰略,使之具有可持續性。政府的改革創新,牽一髮動全身,影響深遠。一方面,要站在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超越部門和地區利益,進行全局性的統籌規劃,掙脫既得利益的束縛。另一方面,既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能草率行事,應當廣泛討論,從長計議,避免短期行為。政府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成功和效益取決於許多因素。從大的方面來說,它要努力做到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具體地說,就是既要考慮到政治改革與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關係,又要考慮提高行政效率與降低行政成本的關係,改革的力度與幹部民眾的接受度的關係;還要考慮黨政關係、上下級關係、管理與服務的關係等等。
第四,制定有效的考核獎勵政策,積極鼓勵創新行為。一方面,創新具有很大的風險,創新往往需要付出代價;另一方面,成功的創新又能為社會帶來極大的效益。創新活動的這種雙重性,要求政府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給創新者以人力、物力、財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證,形成足夠強大的激勵力量,激發人們的創新積極性;同時也儘可能補償人們為創新所付出的代價,降低人們為創新所承擔的風險,支持敢冒風險的創新者,獎勵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創新者。
第五,要善於總結各級政府的改革創新經驗,及時將成熟的改革創新政策上升為法規制度,從制度上解決政府創新的動力問題。任何政府的改革創新,都必須有一個動力問題。從根本上說,政府創新的動力源自經濟發展、政治進步、人民需要和全球化衝擊,但其直接動力則是壓力、激勵和制度,其中制度是長久性的動力所在。制度是激發和保持政府創新持續動力的最可靠保障。無論是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還是來自官方或民間的激勵,從總體上說,都不是維持地方黨政官員創新的持久動力。這種持久的動力來自製度。一種政府創新,無論其效果多好,多么受到民眾的擁護,如果最終不用制度的形式得到肯定和推廣,那么,這種創新最後都難以為繼,就難免“人走政息”,成為短期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