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應激障礙恐懼環路的分子遺傳學研究

創傷後應激障礙恐懼環路的分子遺傳學研究

《創傷後應激障礙恐懼環路的分子遺傳學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張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傷後應激障礙恐懼環路的分子遺傳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偉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基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條件性恐懼模型假說-條件性恐懼和消退障礙是創傷後應激障礙重要的病因學機制,PTSD患者恐懼環路結構和功能異常可能是其最為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在前期對5.12地震PTSD患者功能磁共振(fMRI)、神經生化研究的基礎上,擬對100例PTSD患者及100例健康對照,利用影像基因組學方法,以PTSD患者恐懼神經環路的影像學結構及功能改變為生物學內表型,結合神經心理學的評估,採用基於基因互動作用的模型來分析恐懼神經環路的擴展的內表型同基因之間的關係,力圖構建PTSD恐懼神經環路的整合的擴展的內表型。力圖證明:在多個易感基因的互動作用下,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恐懼環路的結構和功能出現異常,最終增高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病風險。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病因學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可以借鑑的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條件性恐懼和消退障礙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重要的病因學機制,PTSD 患者恐懼環路結構和功能異常可能是其最為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利用影像基因組學方法,以PTSD患者恐懼神經環路的影像學結構及功能改變為生物學內表型,結合神經心理學、神經內分泌的評估,採用基於基因互動作用的模型來分析恐懼神經環路的擴展的內表型同基因之間的關係,力圖構建PTSD恐懼神經環路的整合的擴展的內表型。研究證實視覺工作記憶是與創傷暴露者PTSD症狀最相關的認知維度;並且與創傷暴露者再體驗(閃回)症狀相關的最主要是視覺記憶和視覺工作記憶。該發現為雙重表征模型提供證據,為制定適宜PTSD認知心理模型的心理治療方式提供了依據,可促進我國創傷後應激障礙心理干預的發展。通過靜息態低頻振幅可以個體化定量預測創傷暴露者的視覺工作記憶功能;雙側額中回與楔前葉及左側頂上回的低頻振幅對於預測視覺工作記憶的貢獻最大。額葉與楔前葉所在的頂葉區域是預測視覺工作記憶的關鍵腦區,也是具有PTSD症狀的創傷暴露者功能異常的腦區。本研究展示了慢性PTSD病人的功能網路中枕葉皮層的重要性增加,可能是慢性PTSD特徵性症狀的病理生理學機制。研究通過分析發現PTSD患者五羥色胺轉運體基因5-HTTLPR,其單核苷酸多態性(SNP rs25531),S等位基因攜帶者在激發恐懼的刺激下杏仁核的活躍程度增強。PTSD中間表型與糖皮質激素受體、5-羥色胺轉運體相關的基因相關,這些基因與大腦不同區域的神經結構和功能存在聯繫或者起到預測作用:如注意力、執行功能、記憶、決策、情感調節、顯著性(如潛在威脅)相關的區域。這些聯繫可能是PTSD發生髮展或者PTSD特定症狀中的病理易損點。這些發現為PTSD的治療以及恢復帶來更深入的理解,為PTSD的病因學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可以借鑑的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