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修復基礎

創傷修復基礎

《創傷修復基礎》是1997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會信等。

基本介紹

  • 作者:王會信                       /            等
  • ISBN:9787800206795
  • 頁數:337
  • 定價:45.00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05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論述創傷修復基本理論並涉及臨床治療的學術專著。共分10章,內容
包括創傷修復(癒合)的研究歷史與發展方向,與創傷修復(癒合)密切相關的病理學、生化學、免疫
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創傷修復材料等基本理論與實用方法,有關創傷修復模型、影響創傷修復的各
種因素、酶學清創與修復以及傳統醫學與創傷修復等。內容豐富,取材新穎,文圖並茂,反映了國內
外創傷修復學理論與臨床套用的最新進展。可供外科、病理科醫師和從事創傷醫學及相關專業的
研究人員閱讀,亦可作為高等醫學院校的參考教材。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創傷與創傷修復概述
第一節 創傷與創傷修復
一、創傷與創傷後的組織修復
二、對創傷修復的現代認識
三、未來有關創傷修復研究領域
第二節 創傷修復所走過的歷程
一、古代對創傷的治療
二、近代創傷外科學的發展與創面處理
三、現代創傷外科的完善與創傷修復
第二章 創傷修復的病理學
第一節 創傷修復的基本病理過程
一、創傷修復的基礎――再生
二、肉芽組織的形成及其意義
三、創傷癒合的基本病理生理過程
四、創傷修復癒合的類型
五、皮膚創傷的癒合障礙
第二節 不同類型創傷的修復癒合病理
一、熱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二、電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三、雷射損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四、核爆炸光輻射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五、化學性皮膚燒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六、放射皮膚損傷和放射複合創傷傷口修
復癒合病理
七、火器傷傷口修復癒合病理
八、凍傷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九、高原環境中創傷修復癒合病理
十、海水浸泡創傷修復癒合病理
十一、糖尿病性下肢潰瘍創面修復癒合病理
十二、血循環障礙性肢體潰瘍創面修復愈
合病理
第三節 創傷修復中的主要細胞成分及其作用
一、成纖維細胞
二、巨噬細胞
三、血小板
四、肥大細胞
五、白細胞
六、淋巴細胞及其亞群
第四節 基質成分及其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一、概述
二、膠原與創傷修復
三、結構性糖蛋白與創傷修復
四、蛋白多糖與創傷修復
五、結語
第五節 血管及其生長因子在創傷修復
中的作用
一、血管內皮對創傷修復的影響
二、血管源性生長因子的細胞生物學效應
三、內皮衍生收縮因子-內皮素對組織創傷
的修復作用及其機制
第六節 自由基與創傷修復
一、自由基的一般知識
二、自由基與創傷修復
第三章 創傷修復的生化及免疫
第一節 創傷修復的主要過程
一、局部炎症反應階段
二、細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階段
三、組織重建階段
第二節 膠原的合成和代謝
一、胞外間質成分與膠原代謝
二、膠原的合成
三、幾種主要膠原類型
第三節 多肽生長因子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一、多肽生長因子與細胞增殖和分化
二、多肽生長因子與膠原的合成、分泌及更新
第四節 細胞間質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一、細胞間質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質
二、細胞間質對細胞生長的調節作用
第五節 創傷修復生化類新藥的研究現狀
第四章 創傷修復的分子生物學
第一節 生長因子與創傷修復概述
一、生長因子的基本概念
二、生長因子的作用機理
三、生長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四、生長因子與創傷修復
第二節 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
一、概述
二、PDGF的受體
三、PDGF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三節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一、概述
二、EGF的受體
三、EGF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四節 轉化生長因子β
一、概述
二、TGF-β的受體
三、TGF-β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五節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一、概述
二、FGF的受體
三、FGF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六節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一、概述
二、IGF的受體
三、IGF的作用和創傷修復
第七節 腫瘤壞死因子
一、概述
二、TNF的生物學特性
三、TNF受體
四、TNF的生物學作用
五、TNF在創傷修復中的作用
第八節 白細胞介素
一、概述
二、IL-2與創傷修復
三、ILL-1與創傷修復
第九節 神經生長因子
一、概述
二、NGF的一般理化特性
三、NGF在體內的分布
四、NGF受體
五、NGF的生物學活性
六、NGF的作用機制
七、NGF與創傷修復
第十節 生長因子的套用和展望
一、生長因子在皮膚創傷修復中的套用
二、生長因子在其它幾種組織修復中的套用
三、生長因子套用的問題和展望
第五章 影響創傷修復的主要因素
第一節 生化改變和營養與創傷修復
一、炎症
二、結締組織增生
三、微量元素
第二節 微循環改變與創傷修復
一、微循環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二、組織損傷時微循環系統的改變
三、損傷局部微循環紊亂的機理
四、組織修復過程中微循環紊亂的位置
第三節 潮濕環境與創傷修復
一、創面潮濕環境癒合的概念與發展
二、潮濕環境促進傷口癒合的機理
三、結論
第四節 低氧和乳酸與創傷修復
第五節 感染與創傷修復
一、不同創傷傷口的細菌分布
二、創傷傷口的細菌數量
三、感染對修復的抑制作用
第六節 影響創傷癒合的其它因素
第六章 創傷修復模型
第一節 創傷修復的動物模型
一、用於創傷修復研究用動物的選擇原則
二、用於創傷修復研究常用動物生理和
局部解剖特點
三、實驗動物的管理
第二節 創傷修復模型的複製
一、燒(燙)傷模型
二、機械性創傷修復模型
三、促進傷口上皮化的動物模型
四、上皮化及血管化創面模型
五、慢性傷口模型
六、傷口癒合的基質學分析
七、人表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
細胞培養模型
第七章 瘢痕和潰瘍的形成與控制
第一節 瘢痕組織的病理學
一、正常皮膚瘢痕
二、增生性瘢痕
三、瘢痕疙瘩
第二節 瘢痕的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學
一、生化
二、分子生物學
三、生長因子
四、免疫
第三節 瘢痕組織分類與臨床表現
一、表淺性瘢痕
二、增生性瘢痕
三、瘢痕疙瘩
四、萎縮性瘢痕
五、攣縮性瘢痕
六、瘢痕癌
七、蹼狀瘢痕
八、橋狀瘢痕和贅狀瘢痕
第四節 瘢痕的病因學
一、瘢痕的形成
二、瘢痕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五節 瘢痕的治療
一、手術治療
二、非手術治療
第六節 潰瘍概述
一、潰瘍的病因
二、潰瘍的分類與臨床表現
三、治療
第七節 褥瘡
一、病因
二、誘發褥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三、感染在褥瘡形成中的作用
四、褥瘡的病理改變、分類和臨床表現
五、褥瘡的預防
六、褥瘡的治療
七、治療褥瘡的其它新方法
第八節 糖尿病性足部潰瘍
一、病因學
二、治療
三、預防
第九節 靜脈潰瘍
一、發病機理
二、治療方案
第八章 蛋白酶類與創傷修復
第一節 膠原酶及其在創傷癒合中的作用
一、哺乳動物膠原酶
二、細菌性膠原酶
三、作為治療用藥的膠原酶
四、膠原酶與褥瘡治療
第二節 其它幾種蛋白酶的生物學特性與
臨床作用
一、鏈激酶和鏈道酶
二、纖溶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
三、胰蛋白酶
四、鳳梨蛋白酶
五、枯草桿菌蛋白酶
六、磷蝦酶
第三節 燒傷創面酶學清創的經驗與教訓
一、概述
二、酶學清創法的臨床評價
第九章 創傷修復材料
第一節 概述
一、引言
二、創傷修復材料的基本功能
三、創面環境的控制
四、修復材料的基本類型
五、修復材料的使用範圍
第二節 敷料類型與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概述
二、生物敷料及生物複合人工皮
第三節 創傷修復材料的研製
一、國內幾種材料研製情況
二、國外幾種材料研製情況
第四節 修復材料常用參數及其評價方法
一、厚度的測量
二、孔徑及孔洞的體積
三、力學實驗
四、吸液和保液性
五、膨脹率
六、透濕(水)性
七、氧透過性測定
八、中小分子物質的通透性
九、膠原的鑑定
十、粘附力實驗
十一、醛交聯和對細菌膠原酶的耐受力
十二、凝血試驗
十三、免疫學試驗
十四、細菌學
十五、細胞學實驗
十六、其它
第五節 滅菌與保存
一、常用滅菌法
二、保存
第六節 動物實驗有關問題
一、毒性及安全性試驗
二、功能性實驗
三、功能性實驗常用的觀察指標
第七節 臨床套用
一、臨床試用有關問題
二、臨床套用
第八節 結語
一、創傷修復材料研究現狀
二、創傷修復材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今後的發展趨勢
第十章 傳統醫學與創傷修復
第一節 中醫學創傷修復源流述要
第二節 中醫學創傷修復的理論體系
一、中醫學中創傷修復術語釋義
二、中醫學對創傷發病原因的認識
三、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病理機制的認識
四、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的辨證
五、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的治療
第三節 中醫學創傷修復常用方劑、外用
藥物及傳統製劑
一、中醫學創傷修復常用方劑
二、中醫學創傷修復常用外用藥物
三、中醫學創傷修復傳統製劑
第四節 常見創傷性疾病的診治
一、出血
二、腫瘍
三、潰瘍
四、褥瘡
五、臁瘡
六、漏
七、瘢痕
八、燒傷
九、凍瘡
十、蛇傷
十一、附骨疽
十二、傷筋
十三、脫臼
十四、頭部損傷
十五、胸部損傷
十六、腰腹損傷
第五節 中醫學對創傷修復研究現狀及展望
一、研究現狀
二、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