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鰭有5根弱小鰭棘,向後順序增長。側線止於尾柄前方。體側有5條橫帶;第一條最窄,自背部穿過眼徑達到腹側;第四條最寬,在其上方於背鰭基部有一大黑斑;第五條不明顯,位於尾柄。體呈珍珠白色。體呈有多條的橫帶。在第三條橫帶上部的背鰭處有1個眼斑,在大的成魚中眼斑變成黑色斑點。
暖水性美麗小魚,體長一般100毫米左右。棲息於珊瑚礁海域。為中國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沿海一帶習見種。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小笠原群島(博寧島)到澳大利亞;也來自馬來西亞。我國見於南海。棲息於熱帶近海沿岸礁區泥或沙質底部上方,深度5~40米。稚魚有時在大約5米多深的多水草的瀉湖中出現。以浮遊動物為食。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密克羅尼西亞、中國南海、斐濟等海域。
基本介紹
特徵,生態,經濟利用,
特徵
本魚體側扁,呈菱形狀,體色為珍珠白並帶有5條暗淡橘色條紋。第一條穿過眼睛,第4條條紋有一個眼狀的黑色斑點。除背鰭為黃色外,其餘皆為白色。背鰭硬棘6-7枚;背鰭軟條28-3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8-20枚,體長可達18厘米。
生態
蝴蝶魚的身體呈菱形。蝴蝶魚的嘴特別小,兩頜牙細長,尖銳,側線基本完整。 蝴蝶魚大都色彩艷麗,全身有數目不等的縱橫條紋或花色斑塊,體色能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體色的改變主要在於體表有大量色素細胞,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展開或收縮,從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蝴蝶魚改變一次體色只需要幾分鐘,有的只有幾秒鐘。許多蝴蝶魚的尾柄部有一塊醒目的黑色"偽眼"。"偽眼"能迷惑捕食者,使蝴蝶魚乘機逃脫。蝴蝶魚是一夫一妻制,而且通常都是成對出遊,形影不離。在成群的蝴蝶魚中,你很容易發現一雙雙一對對的情侶。刺蝶魚和天使魚都屬於蝴蝶魚類. 蝴蝶魚有一些有趣的特徵。它們往往顯示出奇異的造型和色調。比如有些刺蝶魚具有全黃色的尾鰭和胸鰭。頸背的斑點是帶圓圈的鮮艷的藍色斑點。百慕達蝴蝶魚的身上卻只有很少的斑點。而且只有尾鰭和胸鰭的外緣是黃色的。一般人認為色彩鮮艷的動物都是有毒的,它們用鮮艷的顏色來警告其它天敵。其實,蝴蝶魚的身上並沒有任何毒害。也不會毒害任何生物。本魚棲息在珊瑚礁或潟湖,常成對或小群出現。
經濟利用
可做為觀賞性魚類。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編號: | 23365 |
拉丁目名: | LEPIDOPTERA |
中文目名: | 鱗翅目 |
中文科名: | 鳳蝶科 |
拉丁科名: | Papilionidae |
中文亞科: | 絹蝶亞科 |
拉丁亞科: | Parnassiinae |
中文屬名: | 絹蝶屬 |
拉丁屬名: | Parnassius |
拉丁種名: | cephalus |
拉丁亞種: | dengkiaoping |
定名人: | Weiss |
年代: | 1989 |
中文名: | 元首絹蝶藏南亞種 |
原始文獻: | Bull. Soc. Sci. nat. 61: 5. |
國內分布: | 西藏(唐古拉山)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五卷 鱗翅目 鳳蝶科:291 |
拉丁屬名 | Parachaetodon |
中文屬名 | 副蝴蝶魚屬 |
拉丁種名 | ocellatus |
中文名 | 副蝴蝶魚 |
命名人 | (Cuvier et Valenciennes) |
原始文獻 | Cheng Qingtai, Zheng Baoshan,1992. . LATIN-CHINESE-ENGLISH NAMES OF FISHES. Beijing: Science Press.;Cuvier et Valenciennes,1831. . Hist. Nat. Poiss., 7:229.; |
同物異名 | Platax ocell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Parachaetodon ocell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Chaetodon oligacanthus Bleeker; |
英文名 | Ocellated butterflyfish, |
國內分布 | 廣東,海南,台灣,福建,廣西, |
資料來源 | CoL China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