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苗族剪紙)

剪紙(苗族剪紙)

剪紙(苗族剪紙),貴州省劍河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苗族剪紙俗稱“苗族花紙”“剪花”“繡花紙”,苗語稱為“西給港”“西給榜”,漢語意為“動物剪紙”“花朵剪紙”。貴州省劍河縣流傳的苗族剪紙可分為革東型和新民、新合型兩類,風格各不相同。革東型剪紙構圖飽滿,畫面內容豐富,紋樣多為動物、花卉和人物,其中不乏神話傳說中的形象;新民、新合型剪紙構圖上相對靈動,紋樣多為自然界中的花卉、鳥蝶等,造型生動異常。

2008年6月7日,剪紙(苗族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Ⅶ-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苗族剪紙)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貴州省劍河縣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Ⅶ-16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苗族剪紙歷史悠久,既是一種與苗族生活緊密相關的民間產品,也是一種與苗族生活息息相關的審美藝術。在貴州省黔東南一帶苗族中世代傳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節中就有剪紙的敘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遠古時期從“東方”向“西方”大遷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 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苗族歷史上的這次大遷徙,是民族性的集體大轉移,即使在這樣艱辛的環境,婦女仍把針線、剪花的傳承當作十分重要的事格凝殼項,可見剪紙(剪花)工藝早就與苗族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穿著的彩衣、花鞋、背裙、褡褳、荷包、童帽、帳簾和圍兜上所繡出的那些千姿百態的花草鳥蟲、栩栩如生的刺繡,哪樣都離不開剪紙。苗族剪紙是苗族婦女一代一代手把手教出來的,苗族女子從小孩時就開始學習剪紙,每一個剪紙藝人的上輩就是師傅,承接人就是她的下一代。

文化特徵

苗族剪紙紋樣古樸、奇崛、充滿浪漫色彩。苗族婦女擅長繡花,也擅長剪花,將剪花作為繡花的底樣,剪紙的內容中有大量反映創世神話和人類起源的傳說,其中講述苗族洪水神話故事的有“姜央造人”“姜央兄妹合磨成親”等系列剪紙;講述民族始民槓榜祖盤瓤傳說的有“娛蛤變狗”;還有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媽媽”多是人頭蝶身的剪紙圖案等。
苗族剪紙不同於漢民族和北方少數民族的窗花剪紙,其主要用途是作為苗族服飾刺繡紋樣稿,類型可分為革東和新民、新合兩種,手法主要採用剪、刻、扎等方式,題材範圍涉及苗族神話傳說和自然界中花、鳥、蟲、魚形象等,內容反映了苗族對遠古圖騰和自然的崇拜,蘊涵著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藝術特徵。從其製作的工藝流程和成品價值來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藝品。

製作工序

苗族剪紙一般是用刀口很尖細的小剪刀,用剪刀剪紙層不能疊太厚,有些賣剪紙的藝人便改用刻刀,一次可多刻幾層剪紙,用刻刀刻時紙下墊一塊木板,無論剪或刻,都要先把圖案在表層紙上畫好,不像剪窗花那樣隨意剪。所用的紙,舊時只有當地於工作坊生產的白皮紙、黃草紙,有些地區使用苗族家庭自製的絲綿紙。白皮紙用竹、構皮等纖維漿製作,薄而韌性非常好,經得起搓揉;絲綿紙是將蠶放在木板上讓酷諒重囑其吐絲結成的薄皮,既挺括又很柔和,是最好用的紙,可代替布料作繡面或染色作貼繡材料。20世紀60年代後,大量工廠化的現代機製紙輸入苗區,這些紙價格低,於是苗族婦女多採用28克以下的書寫紙,有白色的也有紅、綠等帶顏色的。多層紙疊合剪刻時,苗族婦女們習慣用白皮紙捻或縫衣線將紙穿釘成本子,一幅圖案視大小固定數個點,以保證剪刻中各層不錯移。白皮紙捻如小鐵釘,長約2厘米,一頭粗一頭尖,剪刻完撕揭時不用去掉紙捻,以紙捻尖的那層紙揭起,要幾張揭幾張,剩餘的下層不鬆散,方便保管。
劍河革東型苗族剪紙一般用刀口很尖細的小剪刀進行剪下,剪下時先把圖案在表層紙上畫好,不像店迎鴉剪窗花那樣隨意剪。剪紙構圖形式大體有6種:①中心式,這種構圖用於整幅袖腰剪紙,一般以一些大型動物居畫面中心,占大部分面積,動物上常配以人物,出現的動物有象、獅、虎、牛、龍、馬等,四周以蝶、魚、鳥、鼠、兔、鹿等為小紋樣相配;②中心對稱式,這種構圖用於三接式組合的袖腰;③左右式,這種構圖多用於二接式袖腰,左右各一個動物,勢態取側面;④整體式,多用於三接式袖腰端櫻慨,也有用於二接式袖腰,主體形象由一動物與人組成或單獨一動物組成;⑤花邊式,由許多單個動物並列一排,樣式細小,線條更簡練;⑥米字式,這敬謎種構圖用於圍腰,中心為一菱形框,上下取菱形邊線平行線二三道組成形框,菱形中布一動物,框中像花邊那樣平列布以動物。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隨著劍河當地外出打工女子數量的逐年增加,描繪和製作苗族剪紙的人數在日益減少,多是一些年齡較大的婦女留在家裡從事剪紙活動。由於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可以採取較為簡便的方法以複印機複印刺繡圖案,剪紙的藍本作用逐漸減退。與此同時,剪紙的圖案紋樣發生變異,傳統紋樣的文化含義正為苗族地區的人群所淡忘。苗族剪紙已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瀕危境地,亟待保護傳承。

傳承人物

姜文英,女,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5-2592,項目名稱:剪紙(苗族剪紙),貴州省劍河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劍河縣文化館獲得“剪紙(苗族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祝妹厚付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剪紙(苗族剪紙)》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劍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7月28日,“黔圖弘藝”少年兒童文化推廣項目系列活動第四場——貴州苗族剪紙體驗活動在貴州省圖書館舉行。50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共同體驗貴州苗族剪紙技藝。
2019年9月13日,中秋節之際,孔學堂“傳承人說非遺”活動邀請了苗族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姜文英和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曾祥慧,為市民遊客分享苗族剪紙藝術、暢談苗族剪紙的保護與傳承。
劍河革東型苗族剪紙一般用刀口很尖細的小剪刀進行剪下,剪下時先把圖案在表層紙上畫好,不像剪窗花那樣隨意剪。剪紙構圖形式大體有6種:①中心式,這種構圖用於整幅袖腰剪紙,一般以一些大型動物居畫面中心,占大部分面積,動物上常配以人物,出現的動物有象、獅、虎、牛、龍、馬等,四周以蝶、魚、鳥、鼠、兔、鹿等為小紋樣相配;②中心對稱式,這種構圖用於三接式組合的袖腰;③左右式,這種構圖多用於二接式袖腰,左右各一個動物,勢態取側面;④整體式,多用於三接式袖腰,也有用於二接式袖腰,主體形象由一動物與人組成或單獨一動物組成;⑤花邊式,由許多單個動物並列一排,樣式細小,線條更簡練;⑥米字式,這種構圖用於圍腰,中心為一菱形框,上下取菱形邊線平行線二三道組成形框,菱形中布一動物,框中像花邊那樣平列布以動物。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隨著劍河當地外出打工女子數量的逐年增加,描繪和製作苗族剪紙的人數在日益減少,多是一些年齡較大的婦女留在家裡從事剪紙活動。由於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可以採取較為簡便的方法以複印機複印刺繡圖案,剪紙的藍本作用逐漸減退。與此同時,剪紙的圖案紋樣發生變異,傳統紋樣的文化含義正為苗族地區的人群所淡忘。苗族剪紙已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瀕危境地,亟待保護傳承。

傳承人物

姜文英,女,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5-2592,項目名稱:剪紙(苗族剪紙),貴州省劍河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劍河縣文化館獲得“剪紙(苗族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剪紙(苗族剪紙)》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劍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7月28日,“黔圖弘藝”少年兒童文化推廣項目系列活動第四場——貴州苗族剪紙體驗活動在貴州省圖書館舉行。50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共同體驗貴州苗族剪紙技藝。
2019年9月13日,中秋節之際,孔學堂“傳承人說非遺”活動邀請了苗族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姜文英和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曾祥慧,為市民遊客分享苗族剪紙藝術、暢談苗族剪紙的保護與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