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新渡剪紙、王秀英剪紙、金高坤剪紙

剪紙新渡剪紙、王秀英剪紙、金高坤剪紙,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新渡剪紙、王秀英剪紙、金高坤剪紙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內容及特點,

歷史淵源

剪紙、刻紙,區別在於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習慣上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美的藝術享受。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高昌遺址附近北朝時期(公元386年—公元589年)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發現的數幅團花剪紙,採用的是麻料紙,均為摺疊型剪紙,它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藝術形成的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將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成的。淮安地區的剪紙亦是從這一時期由外地傳入並生根發芽,流布全市。

內容及特點

剪紙在淮安市淮陰區、洪澤縣、盱眙縣等各地基本都有分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逢歲時節令,人們都會製作剪紙,在美化居住環境的同時,表達了祈求吉祥如意。如遇到娶媳嫁女等喜事,亦會製作剪紙,以示慶賀。
剪紙的基本工序為構圖和製作。
構圖:根據需要設計圖樣,並設計造型。
製作:根據圖案造型進行動手剪制。
淮安市各地的剪紙作品具有形式多樣、題材廣泛、構圖飽滿等共性特點。因各地環境和創作者不同,還具有各自的特色,如淮陰區新渡的剪紙屬於典型的江浙地區風格,線條精細、流暢、秀麗,造型細膩。作品主要有窗花、門棧、燈花、喜花、衣袖花、肚兜花、鞋花、鞋墊花、帳簾花、枕頭花等。洪澤縣的剪紙作品融合了鄉村生活場景,具有質樸無華、鄉土氣息濃厚的特點。作品內容多以農民、漁民生產生活場景、節令習俗、民間故事為主,如踩水車、戽水、蓋草房、挑小孩趕集、滾鐵環、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水漫泗州等。盱眙縣的剪紙作品風格與北方剪紙作品比較接近,具有古拙質樸、粗獷奔放、單純明快的特點。作品內容豐富,寓意吉祥,多為民俗內容,如喜鵲鬧梅、蓮生貴子、麒麟送子、鴛鴦繞蓮、蝶戲牡丹、年年有餘(魚)等。
淮安地區剪紙的工具主要為剪刀和刻刀。紙張一般採用印染的紅紙,亦有用宣紙和自製的各色蠟紙。
剪紙極具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創作題材來源於生活實踐,其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迎合了民眾的心理需要,不僅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對研究當地的民風民俗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