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族

剛畢族

“剛畢族”是一個充滿著憂傷同時又包含希望的字眼。每年六七月份,莘莘學子在校園內外閃動了一番微笑告別的合影之後,都將匯入茫茫都市人群之中,尋找未來的人生事業和理想。但同時,作為“剛畢族”的他們,又會瞬間被“畢分族”、“畢婚族”、“畢房族”等標籤所惆悵不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剛畢族
  • 定義: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群
畢分族,畢婚族,畢房族,

畢分族

失戀總在畢業時
“畢業即分手”是每年都會在校園上演的魔咒,即使大學時期的愛情總是難忘的,純真的愛情還是會隨著畢業一起分道揚鑣。這時,總有人會感慨“不再相信愛情”。其實,相不相信愛情,與“鋒芝閃離”無關,與“大小閃婚”無關,與梁山伯與祝英台無關,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也無關。一般說來,造成這種無力感的原因主要有兩:一是畢業後工作地不同;二是踏入社會後形成價值觀和認知習慣不同。
事實上,分不分手是當事人的事,跟小編沒有半毛錢關係。小編擔憂的是,現今高校男女個個期望值都太高,在不注重情商培養、不提高自我認知的情況下,盲目的分手不僅會為雙方造成遺憾,更會為彼此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畢婚族

才出校門 就進家門
古訓有言,“先成家,後立業”,“畢婚族”一詞並不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產物。我們所熟知的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就是畢婚一族。追溯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像梁、林這樣的畢婚姻緣還有很多。不同的是在時代背景下,現代人畢婚的心理成因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許多女生把結婚當成出路,緩解即將面臨的就業壓力。然而,當校園愛情遭遇現實考驗,這類的“畢婚族”卻在“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征程上存在有很大的隱憂。
一方面,大多由獨生子女組合的“畢婚族”,生活自理能力比較欠缺,經濟也不能完全獨立,對於他們“畢婚”也就意味著“月光族”。另一方面,“畢婚”後的生活,酸甜苦辣,五味雜成。也許在紅地毯的幸福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柴米油鹽,甚至是尿布大戰,此時“必離族”貌似就是他們的下一站。

畢房族

左手畢業證 右手房產證
“不要房,不要車,只要在一起”,這類的愛情觀在當今的社會裡,著實難能可貴。但更多的“剛畢族”在過渡為“畢房族”的過程中,小小“騷年”們感受更多的是對房價上漲的唏噓感慨。
話說一種事物的產生必然有其產生的道理,“畢房族”現象貌似亦是如此。只是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租金月供,如果每月同樣的投入能讓自己在不久後的將來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畢買”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但前提是經濟條件允許。事實上,如今很多的“畢房族”並不理性,他們的資金來源仍舊是父母,如此不僅容易背上巨額的房產債務,還容易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思想、理念、價值觀和心理素質,造就了不同的婚戀觀和價值觀,當代大學生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不管是“畢分”、“畢婚”,還是“畢房”,均呈現出複雜和多遠趨勢。小編想說一個成熟的婚姻需要雙方有處理婚姻的能力,處理雙方家庭的責任心,以及經濟上的獨立心。對於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畢業後兩個人的感情同樣可以維持,不一定非要通過分手、或者婚姻來結尾。不妨給彼此多一點的時間,待到經濟獨立、心智成熟再做決定,也許會更合理,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