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有來歷
廟雖不大,但頗有來歷。據說,
明成祖親征漠北時,見大軍前沙濛霧靄中,有一神為前驅,“其中袍刀杖,貌色髯影,果然關公也。獨所跨馬白”。又燕市傳聞,當時城中一白馬,每日晨出,立於庭中,不食不動,氣喘流汗,成祖回師北京後,則止。有人說此即關公助戰時所乘白馬。成祖聞聽大喜,遂降旨,在正陽門關帝廟崇祀。因此,明代自永樂以下諸帝均崇信關聖。當時曾將祭祀關聖載入皇家《祀典》,每年五月十三日,必遣太常寺上官行禮。凡國家有大災,都要到關帝廟上香,焚表祭告。萬曆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皇帝派司禮監太監李恩齊捧九旒冠、玉帶、龍袍、金牌、牌書,敕封關聖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在正陽門關帝廟建醮三日,並
頒告天下。至使關帝和正陽門關帝廟名聲大振。
相傳,關帝廟內的關帝像,系明世宗時大內的舊物。其中因由,說法不一。其傳說較為普遍的是說皇帝曾請大相士給大內關帝像進行占卜,(就像給人占卜時一樣,按塑造完成時的年、月、日、時——“生辰”八字,推斷吉凶)結果算定,該像主凶,必遭“
雷邪”;於是皇帝又命大相士用同樣方法給前門關帝廟內的關帝像進行占卜,結果算定,該像主吉,香火必旺。皇帝所以決定將大內的關帝像與前門關帝廟的關帝像對換。天下臣民不知底細,只知前門關帝廟的關帝像乃皇帝
御賜,乃崇拜至誠。每個朔望,香火極盛,求福求壽者,求
子嗣者,求功名者,絡繹不絕。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渴求。
聞名遐邇
此處“關帝簽”聞名遐邇,“靈簽第一推關廟,更去前門廟裡求”。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李若農侍郎文田當鹹豐已未科,來京會試,禱於正陽門關帝廟。簽語有“名在孫山外”,自以為此次必落第耳。及發榜,中進士高第,此簽實不靈驗。至
殿試,
狀元為
孫家鼎,榜眼名孫念祖,李氏得探花,實列二孫之後,與簽語真巧合也。”諸如此類的傳聞,越傳越奇,至此“關帝簽”名聲大振。清末民初時,每於開廟時,廟裡廟外,坐滿了道士,手抱簽筒,接待香客者不下百餘攤。同時,施捨道教善書,諸如:《關聖帝君六十四爻》、《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等。
清代每逢舊曆初一與十五,各開放一天,據清《帝京歲時紀勝》云:每年“除夕開正陽內門,由內城居人瞻拜;狂子及開西門,城外居人瞻拜。”民國以後,有些紈□弟子,以進香為名,攜八埠妓女,鶯鶯燕燕,蜂擁於廟內外,屢屢滋事,當局為維持
治安,乃將廟期縮減為正月初一一天。
廟會期間,廟外左右形成臨時
集市。所售之物除香燭外,無非紅紙魚、金銀紙寶、絨花等“吉祥物”而已,間有少量耍貨。攤販們為了要趕明天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的檔子,所以下午兩三點鐘就紛紛收攤。關帝廟系道教廟宇。最後一任主持是正一派道士
劉之維。曾為北京市西城區人民代表。八十年代初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兼白雲觀主持。在一九八六年九月召開的中國道教協會第四屆代表會議上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三國時,蜀將關羽,字雲長,河東(今山西解縣人)人,因義舉忠心,誓扶漢室,死後建廟祀之,由神道配殿之將,直封升開武聖,與文聖孔丘並列。明以後理學諸儒尤其推崇,被封建理學所利用,為統治者愚民政治所需。
全國各地,無論城鎮鄉村,哪怕天涯海角,以至海外華人,無不有關帝神祠,四時奉祭祈求保佑;發展到關羽之神,無事不管,無人不從的程度,上至皇帝百官,下到百姓細民,頂禮膜拜,無不虔誠之致,可悲,也可嘆。與關羽崇拜同步,古代的傳統建築藝術,建築風格和建築科學也得到了發展。
關帝廟略述
關帝廟一百多座,現將城風外各時期有代表性的關帝廟略述一下:
一、大關廟,在原成人教育局院內,元天曆二年(1329)始建。清康熙十八年(1672)重修。三進院落,巨獅守門,殿堂高闊,塑像巨大,比其它關帝殿雄偉,稱大關帝廟,後簡稱大關廟。
二、茶棚關帝廟,在城關
茶棚村,北運河西岸,釋教廟字,殿中設涼棚,僧人向過往客商、行人、漕丁、漁民及官員人等來廟上香者,施捨茶水之地,也因此而知名。後漸成村落,以關帝廟的茶棚為名。
三、白馬關帝廟,一在宋莊鎮白廟村,一在州城白馬
關帝廟胡同,因廟內周倉所牽之馬為白色而得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關羽坐騎本為呂布的赤兔馬,為紅色,什麼原因變成了白馬?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前燕皇帝慕容光,建都於燕(北京),“羅城有白馬前導,因以為祠”。二說明英宗朱祁鎮,夢見關羽所乘實是白馬。三說明成祖朱棣,他親征蒙古時,大軍衝鋒之前,迷濛沙霧之中,一神將率先衝鋒,所持大刀,所穿戰袍及“貌色髯影”有關羽特徵,“獨所跨白馬”。與此同時,城中傳聞,有一匹白馬,每日晨出,立於庭中,不食不動,氣喘汗流。成祖歸朝,即不復見,有人說此馬即是關羽助戰所乘,成祖降旨崇祀。此後,個別廟內便塑有白馬。白馬關帝廟胡同由此而來,白廟村也因此得名。
四、雙關帝廟,明萬曆年間,在舊城南門外所建,今無存。當初關羽像為武貌,清康熙時重修“更塑文像”,可能表示關羽文武雙全。一廟之中,有兩尊不同的關羽塑像,因此得名雙關帝廟。另外雙關帝廟還有一層含義:即關帝廟內供奉關羽的同時,也供奉岳飛,民間傳說,岳飛乃關羽轉世,故有此稱謂。
五、銅關帝廟,簡稱銅關廟,在城東門外銅關廟胡同,建於明初,隆慶二年(1568)增廣重修,廟內供奉“冶銅鍍金”關羽神像,稱銅關帝廟,就是簡稱的銅關廟。
六、高廟,在永樂店鎮
德仁務村,古
晾鷹台北端,遺址尚存少許,此關帝廟建在高崗之上,距地面近十米,當地因此俗稱高廟。
七、
伏魔大帝宮,在今西大街西端,現為南城派出所住地,只余後殿,因萬曆皇帝敕封關羽神號而得名。
八、靈佑宮,在宋莊鎮富豪村,現僅存後殿,因清乾隆皇帝加封關羽神號而得名。
九、關王廟,在梨園鎮小街村,今遺蹟無存,因宋帝封關羽神號得名。
十、
武聖庵,在馬駒橋鎮壯
丁屯村,建於村西口路南,坐南朝北,二進院落,由尼姑奉祀,因稱孔子為文聖,而尊關羽為與之對應的武聖得名。
解放以後,尤其文革以後,農村仍有代表性的關帝廟,在今
於家務鄉後伏村。廟位於村東北角,行人依稀可見,為明朝所建,清朝重修,修繕不只一次。廟南向,二進院落,面約九百二十平方米。山門一間,懸山筒瓦卷棚頂,前殿三間,硬山筒瓦調大脊,工筆重彩
壁畫,內容為地府七十二司。正殿三間,硬山筒瓦箍脊,六抹方格隔扇門窗,蘇式彩畫,工筆重彩。清鹹豐時北京兩位畫師所畫,明間兒重席相隔,西山所畫內容都是《封神榜》中人物,樑上至脊,梁下至裙,是各具神態的人物立像。梁下四周以雙摺線分成小幅畫面,形如連畫面,內容也是《封神榜》故事。後壁牆上,畫歷代才子,看似李白、杜甫、蘇軾三父子之形,應說有較高藝術價值。村中傳言:此廟之畫,乃一南方畫師所作,南歸路過此地,鄉人待之以禮,關帝廟恰好翻新粉飾,為表示感謝給村人留個念想,在廟中所繪。具體事實如何已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