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村志》是蘇肇坤編纂的地方志,2008年6月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進村志
- 作者:蘇肇坤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 頁數:492 頁
- 類別:地方志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編輯單位:廣州市前進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前進村村委會)
- 審定:廣州市天河區地方志辦公室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記述範圍,以現前進村行政區域為主。為保持歷史的原貌,對歷史上有管轄關係的地方的一些重要史實,亦按當時的區域記人本志。
二、年代斷限,上限不限,下限至2006年。但因內容完整需要,一些事件的記述適當下延。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理範圍
第二節 自然環境
一、氣候
二、地質、地貌
三、海拔
四、河涌、水塘
五、土名
第三節 土地爭議
一、前進村與黃村關於單角蝦山的土地權屬爭議
二、前進村與珠村關於舊深涌河床的權屬爭議
三、石溪聯隊與省石化公司的歷史用地爭議
四、前進村與新塘農工商聯合公司關於崗尾山的土地權屬爭議
第四節 征地
第二章 建置
第一節 建村源流
一、村名由來
(一)前進
(二)石溪
(三)宦溪
(四)蓮溪
(五)龍水埗
二、建村開始
第二節 建置沿革
一、建國前
二、建國後
第三章 人口
第一節 本地人口
一、人口發展
二、人口結構
第二節 外來人口
第三節 華僑和港澳台同胞
一、移居情況
二、落實華僑房屋政策
三、對家鄉的回報
第四章 姓氏宗族
第一節 主要姓氏宗族
一、石溪秦姓
(一)秦姓由來
(二)南遷石溪
(三)石溪秦氏世系
(四)石溪秦氏族人功名
二、石溪劉姓
(一)劉姓由來
(二)遷居石溪
(三)石溪劉氏世系
(四)石溪劉氏族人功名
三、石溪凌姓
(一)凌姓由來
(二)遷居石溪
(三)石溪凌氏世系
(四)石溪凌氏族人功名及事跡
四、石溪東村蘇姓
(一)蘇姓由來
(二)遷居石溪
五、宦溪凌姓
(一)凌姓由來
(二)遷居宦溪
(三)宦溪凌氏世系
(四)宦溪凌氏族人功名及事跡
六、宦溪屈姓
(一)屈姓由來
(二)遷居宦溪
(三)宦溪屈氏世系
(四)宦溪屈氏族人功名及事跡
七、蓮溪石姓
(一)石姓由來
(二)遷居蓮溪
(三)蓮溪石氏世系
八、蓮溪鄭姓
(一)鄭姓由來
(二)遷居蓮溪
(三)蓮溪鄭氏世系
九、龍水埗劉姓
(一)劉姓由來
(二)遷居龍水埗
十、龍水埗黎姓
(一)黎姓由來
(二)遷居龍水埗
(三)龍水埗黎氏世系
(四)龍水埗黎氏族人功名
第二節 族譜
一、石溪秦氏族譜
二、石溪劉氏族譜
三、宦溪凌氏族譜
四、宦溪屈氏族譜
五、蓮溪鄭氏族譜
六、龍水埗黎氏族譜
第五章 公共設施
第一節 交通設施
一、道路
二、橋樑
三、公共汽車
第二節 生活設施
一、飲用水
二、照明和用電
三、燃料
第六章 鄉村建設
第一節 建國前的村莊
一、整體布局
二、房屋結構
第二節 建國後村莊
一、民房建設
二、道路建設
三、橋樑建設
四、街巷建設
五、楊桃公園建設
第三節 住宅小區
一、村建住宅小區
二、社會房產公司興建商品樓
第四節 駐村單位
一、廣州人民皮革廠
二、廣州鈦白粉廠
三、廣州圖書館天河前進分館
四、前進街文化站
五、華金盾大酒店
六、東圃商業大廈
第七章 鄉村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一、上級管理機構
二、村級管理機構
三、村下屬管理機構
第二節 治安管理
一、機構隊伍
二、治安狀況
三、治安事例
第三節 外來暫住人員管理
一、出租屋管理
二、計畫生育管理
第四節 環境整治
一、村容整治
二、河涌整治
三、環境衛生
第五節 計畫生育
一、工作機構
二、政策措施及宣傳教育
三、工作效果
第六節 民政事務
一、管理機構
二、擁軍優屬
三、退勤制度
四、社會保障
五、婚姻登記
六、民事調解
第八章 政治
第一節 黨派和人民團體
一、中國共產黨
二、共青團
三、婦女組織
四、工會
第二節 人大代表
一、選舉代表
二、提交議案
第三節 武裝
一、建國前武裝
二、民兵建設
三.徵兵
第四節 重要政事
一、土地改革
二、農業合作化
三、屈柏操在中山紀念堂受到毛主席接見
四、人民公社化
五、“四清”運動
六、“文化大革命”運動
七、股份合作制
第九章 經濟
第一節 經濟發展
一、建國前經濟發展
二、建國後經濟發展
三、主要經濟數據表
第二節 農業
一、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
二、農業技術
三、主要農作物
四、易地農業及易地創業
五、名優產品
第三節 物業、企業
一、物業發展概況
二、主要物業
三、各經濟社主要物業
四、物業管理
五、私人個體企業
第十章 教育
第一節 幼稚園
第二節 國小教育
一、建國前
二、建國後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成人教育
一、成人業餘教育
二、村民中青年文化素質教育
三、繼續教育和再就業教育
四、宣傳工作
第四節 駐村學校
第十一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建國前
一、重大瘟疫
二、醫生、藥房
三、民間治療方法
第二節 建國後
一、衛生站
二、合作醫療
第十二章 文化體育
第一節 文體活動
一、活動場所
二、活動內容
(一)樂社
(二)龍舟競渡
三、其它
(一)醒獅
(二)球類、棋類
第十三章 文物古蹟
第一節 石溪
一、廟宇
(一)侯王古廟
(二)娘媽廟
(三)觀音廟
(四)華光廟
(五)東村社壇
二、祠堂、古民居
(一)仕清秦公祠
(二)仕傑秦公祠
(三)宗儀、宗遠秦公祠
(四)子揚秦公祠
(五)西澗秦公祠
(六)西升秦公祠
(七)西窗秦公祠
(八)敬昌書室
(九)榮和家塾
(十)光成秦公祠
(十一)劉氏大宗祠
(十二)南洲劉公祠
(十三)南畝劉公祠
(十四)南灣劉公祠
(十五)南琚劉公祠
(十六)子初凌公祠
(十七)蘇氏宗祠
(十八)子余蘇公祠
(十九)綠筠溪館
(二十)秦太清故居
三、其他
(一)橋頭對獅
(二)修建牛牯石下埗頭碑
(三)遷街助地助金題名碑
(四)鎮龍門
(五)東村牌坊
四、石溪文物古蹟圖
第二節 宦溪
一、廟宇、社壇
(一)天后廟
(二)香火堂
(三)文昌閣
(四)土地廟
(五)關帝廟
(六)北社壇
二、祠堂
(一)凌氏宗祠
(二)達凌公祠
(三)敏凌公祠
(四)南澗凌公祠
(五)羅鋒凌公祠
(六)肇績凌公祠
(七)敬齋凌公祠
(八)立齋凌公祠
(九)德聰凌公祠
(十)行一凌公祠
(十一)德端凌公祠
(十二)屈氏宗祠
(十三)爾亮屈公祠
(十四)振羅屈公祠
(十五)盈壤屈公祠
(十六)秀君姚公祠
(十七)葉氏祠堂
三、其它
(一)古樹名木
(二)閘門
(三)漸啟文明牌坊
(四)炮樓
(五)更樓
第三節 蓮溪
一、廟宇及社壇
(一)南海神廟
(二)水月宮
(三)北帝廟
(四)觀音廟社壇
(五)北帝廟社壇
二、祠堂
(一)鄭氏宗祠
(二)蘭桂廳
(三)穗豐祖祠
(四)懷德石公祠
(五)西頭廳
(六)姓白廳
(七)姓周廳
三、其它
(一)門樓
(二)修蓮溪鄉石路碑
(三)蓮溪鄉石路
(四)陰司買地券
第四節 龍水埗
一、廟宇
水月宮
二、祠堂
(一)珠江劉公祠
(二)興寶劉公祠
(三)黎氏宗祠
(四)粵英黎公祠
(五)高頤黎公祠
三、其它
粵漢鐵路遺址
第五節 墓葬
一、石溪
(一)秦悅會夫婦合葬墓
(二)劉月池墓及其他祖墓
(三)蘇子余墓及各房祖墓
二、宦溪
(一)凌震夫婦及凌棟夫婦合葬墓
(二)凌震夫人梁氏太夫人墓
(三)屈仲暉夫婦合葬墓等
第十四章 社會
第一節 村民生活
一、飲食
二、服裝
三、居屋
四、日常生活用品
五、分配與收入
第二節 風俗習慣
一、節日習俗
二、特殊習俗
(一)出嗣和人嗣
(二)侯王誕
(三)菩薩巡遊
(四)送終儀式
(五)拜貓
三、傳統美德
第三節 地方掌故
一、洗馬涌得名的由來
二、蓮溪鄭伯通千里尋孫
三、石溪劉氏族譜編修的故事
四、秦氏祖先注重為官清廉
五、烈婦蒙氏
六、參與十八鄉剿平水口賊
七、凌躍鯨怒挖強盜眼
八、宦溪楊桃成名之說
九、走難到蓮溪
十、兩棵芋頭三條人命
十一、一個童養媳的血淚
十二、蓮溪村民合力抗擊土匪
第四節 民間俗語
一、方言
二、避諱
三、農諺
人物
一、人物傳
(一)秦悅會
(二)凌震
(三)秦明綱
(四)凌應恬
二、人物表
(一)石溪秦氏族人功名表
(二)石溪劉氏族人功名表
(三)石溪凌氏族人功名及事跡表
(四)宦溪凌氏族人功名及事跡表
(五)宦溪屈氏族人功名及事跡表
(六)前進村歷任黨組織領導人表
(七)前進村歷任行政領導人表
(八)建國後參軍人員表
附錄
一、上級檔案
(一)廣州市關於撤村改制意見
(二)天河區關於撤銷前進村委會的通知
(三)關於“龍怡苑”違法建築致村民的公開信
二、村規民約
(一)前進村股份合作經濟(聯)社章程
(二)前進村股份合作經濟基金會章程
(三)前進村關於加強土地管理的若干規定
(四)前進村承包契約管理辦法
(五)前進村計畫生育工作獎懲實施方案
(六)前進村股份合作經濟聯社財務管理制度
(七)前進村關於外來人員暫住管理規定
(八)前進村禁止“黃、賭、毒”的規定
(九)前進村征地補充規定
(十)前進村城市衛生管理規定
三、報刊資料摘錄
(一)留住一片“世外桃源”
(二)殘存的歷史鏈條
(三)粵曲如泣如訴,村民如痴如醉
(四)那一刻,他用生命照亮了夜空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