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五衛之一。秩正三品。掌漢軍萬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 性質:官署名
- 朝代:元朝
- 品級:正三品
- 職能:掌漢軍萬名
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五衛之一。秩正三品。掌漢軍萬名。
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五衛之一。秩正三品。掌漢軍萬名。沿革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五衛之一。置營於涿州 (今河北涿縣),衙司在大都麗正門內。設職與屬衙同左、右衛親軍都指揮使司。職責掌...
都指揮使司,官署名,簡稱“都司”,屬於行省三司之一。是明朝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地方設定的軍事機構,類似現代的軍區。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地方上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廢除行省制度,改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軍事,並...
元代官印,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紅廟子出土,現藏於敖漢旗博物館。銅質。邊長6.5厘米,印文為九疊篆書八思巴文,豎排5行,印面略外鼓,鑄於至治三年(1323年)。背面為梯形鈕,鈕右側刻兩行漢字“宗仁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百戶印”;左側近鈕處刻漢字“中書禮部造”,近邊處刻“至治三年正月日”。“宗仁”...
左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秩正三品。英宗至治二年 (1322) 二月,由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分立。沿革 左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英宗至治二年 (1322) 二月,由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分立。置都指揮使三員,副都指揮使二員,僉事二員。下轄十行軍...
宣忠斡羅思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秩正三品。文宗至順二年(1331)四月,由宣忠扈衛親軍都萬戶府改立。掌斡羅思軍士。沿革 宣忠斡羅思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文宗至順二年(1331)四月,由宣忠扈衛親軍都萬戶府改立。簡稱宣忠扈衛、斡羅思衛。置營於大都北,衙司在...
元朝在拱衛直都指揮使司、右衛、左衛、中衛、前衛、後衛、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隆鎮衛親軍都指揮使司等機構設定的都指揮使職,員額各不相同,秩均為正三品。明制,都指揮使為正二品官。俸祿 明代 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更定的文武百官歲祿標準,成為有明一代文武百官俸祿標準的定製。按照定製,正二品的...
唐兀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秩正三品。設於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掌唐兀軍(又稱河西軍)三千人,置司於大都麗正門內。沿革 唐兀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設於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置司於大都麗正門內。都指揮使三員,副都指揮使二員,僉事二員。轄九千戶所。品級 秩...
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是宋朝的官署名。簡稱侍衛步軍司或步司。北宋時與殿前司及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分統全國禁軍,長官為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南宋時僅統侍衛親軍步軍司禁軍,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俗稱"步帥",有時僅為虛銜而常設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統兵。與殿前司及侍衛親軍...
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元代侍衛親軍指揮機構。設於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營於清州(今河北清縣)。轄十九千戶所,三屯田千戶所。沿革 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元代侍衛親軍指揮機構。設於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營於清州(今河北清縣)。轄十九千戶所,三屯田千戶所。設都指揮使、副都...
廣武康里衛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置,是由康里人組成的禁衛軍,以中書平章政事康里人阿沙不花為都指揮使。沿革 廣武康里衛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置,是由康里人組成的禁衛軍,以中書平章政事康里人阿沙不花為都指揮使。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後罷。
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 龍鳳二年(1356年)七月一日設,以馮國用為都指揮使。龍鳳四年(1358年)二月七日,升領軍舍人李文忠左副都指揮使,遷元帥康茂才兼左副指揮使。 三月十八日,楊璟為副都指揮使。龍鳳九年(1363年)左副指揮使韓成戰死於鄱陽湖之戰。
右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秩正三品。英宗至治二年(1322)二月,由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分立。沿革 右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元朝侍衛親軍指揮機構。英宗至治二年(1322)二月,由欽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分立。置達魯花赤一員,都指揮使二員,副都指揮使二員,僉事二員。下轄十八行軍千戶所...
金吾侍衛親軍都護府,前身是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龍鳳九年(1363年)正月一日以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副都指揮使康茂才為金吾侍衛親軍都護,龍鳳十年(1364年)十月革。歷史沿革 龍鳳九年(1363年)正月一日康茂才為金吾侍衛親軍都護,龍鳳十年(1364年)十月革。部門設定 龍鳳十年(1364年)三月四日所...
侍衛上直親軍設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武德衛、龍驤衛、豹韜衛、飛熊衛、威武衛、廣武衛、興武衛、英武衛、鷹揚衛、驍騎衛、神武衛、雄武衛、鳳翔衛、天策衛、振武衛、宣武衛、羽林衛。初成 公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創建明王朝,年號洪武。洪武二年(公元1369),朱元璋正式設帳前總制親軍都...
宋代管轄禁兵和廂兵的中央機構。即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總稱三衙。五代後梁開始設定侍衛親軍,作為皇帝親兵的一支,後晉時遂成皇帝親兵的總稱。後周時另設殿前司,擴充其軍力,形成與侍衛親軍司對峙的“兩司”。北宋初期,又將...
、府軍右衛(衛戍皇城西面)、府軍前衛(負責皇帝近身侍衛,又稱“帶刀舍人”、“帶刀侍衛”)、府軍後衛(衛戍皇城北面)、虎賁左衛(衛戍皇城東面)、錦衣衛(名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掌侍衛、儀仗、緝捕、詔獄)、旗手衛(掌皇帝御駕金鼓、旗纛,並隨御駕出入及守衛四門),稱為上十二衛,除府軍前衛、錦衣衛...
親軍上二十二衛 舊制止十二衛,後增設金吾左以下十衛,俱稱親軍指揮使司,不屬五府。又設騰驤等四衛,亦系親軍,並武功、永清、彭城及長陵等十五衛,俱不屬府。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錦衣衛、旗手衛以上舊為上十二衛、...
中央設有殿前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號稱“三衙”)各設推事,主掌“勘鞠、取會、追呼諸軍班諸般詞狀公事”,設“法司,檢引法條” 。京師禁軍獄案歸三衙審理,“自犯杖罪以下,本司決遣,至徒者奏裁” ,若是大辟案件,則要“送糾察司錄問,呈樞密院審核進奏”。南宋時的軍人案件...
殿前司,宋代禁軍官司,與侍衛親軍司合稱“兩司”。其下屬機構殿前都指揮使司與侍衛親軍司下屬機構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兩司三衙”體制為宋代禁軍最高指揮機構。沿革 “殿前”之名,最早見唐肅宗至德二年,“又擇便騎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千人……又曰殿前射生,分左右...
元朝成立後為加強上都和大都的警衛,在元上都和元大都均組建防守軍隊,並設定了許多傳遞信息的驛站。“貴由赤”長跑賽就是考察和訓練這支禁衛軍的活動。據《元史》記載:“貴赤衞:至元二十四年立”,“貴赤衞親軍都指揮使司,秩正三品。至元二十四年立,置都指揮使二員,副都指揮使二員,僉事二員。二十九年...
衛所有在京和在外的區別,京衛除上直衛親軍及部分非親軍以外,隸屬五軍都督府,外衛即駐在地方的衛所,直隸境內隸於五軍都督府,其他則隸於都司、行都司、留守司。另有王府護衛和儀衛司,以護衛王府、掌儀仗,儀衛司等級同千戶所。衛所轄軍戶,衛指揮使以下官兵一般皆世襲。每衛設左、右、中、前、後五...
弩軍千戶所一,秩正五品。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彈壓二員,百戶十員。屯田千戶所一,秩正五品。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二員,彈壓二員,百戶四十員。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員,儒學教授一員。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秩正三品,掌修治城隍及京師內外工役,兼大都屯田等事。至元二十六年,樞密院以六衛六千人,大都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