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全彩)》是2014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哈特穆特· 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
基本介紹
- 書名: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全彩)
- 作者:【美】哈特穆特· 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
- ISBN:978-7-121-21731-9
- 頁數:308頁
- 定價:119.00元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精彩節摘,作者簡介,媒體評論,前言,
圖書信息
書名: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全彩)
宣傳語:全彩精裝。賈伯斯最敬仰的設計大師,蘋果御用30年的設計師,全球工業設計教父、青蛙設計創始人艾斯林格揭秘產品成功背後的奧秘!
作者:【美】哈特穆特· 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著
ISBN: 978-7-121-21731-9
出版時間:2014年1月出版
定價:119.00元
頁數:308頁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產能過剩及能源浪費日益突出,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這意味著無效的管理策略(所謂的廉價且有效)將不再起任何作用。
能否從戰略角度去延伸、定義設計學將成為是否能有效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備受重視的今天,應該建立一個以創意為重點的教育體系(創新型科學)。這種體系不僅可以發現並提升創新人才,同時也能將必要的專業知識傳遞給他們,唯其如此,才有資格去積極應對未來的巨大挑戰。
《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全彩)》展示了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蘋果設計風格奠基人艾斯林格先生職業生涯的一些相關案例研究,並配以豐富的插圖說明,同時也呈現了他學生的部分作品。這些珍貴的案例真實、生動地展示了戰略設計思維將如何深遠地影響人類的未來。
編輯推薦
賈伯斯說:艾斯林格是少數和我一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狂熱分子!
用設計拯救未來!艾斯林格認為:設計美好的產品遠比賺錢更重要!抱定初心、放眼長遠,才能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在《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中,艾斯林格分享了:
◆ 產品的設計思路和創造經驗:成功,可持續性發展的產品是如何煉成的,以及大量產品原型的精美圖片。他認為“人人皆有創意”的理念是荒謬的,那么,怎樣才能創造出成功的產品?
◆ 在商業與設計上的觀點。提出如何才能建立一個充滿競爭力的全球性戰略設計產業,從而更好地推動商業與設計的蓬勃發展。
◆ 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性觀點和建議。
因此,《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值得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人員仔細閱讀深思,並反覆咀嚼書中的設計心法,融會貫通,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的書籍視覺準則由青蛙設計公司資深創意藝術總監Gregory Hom量身定製,將《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從文字敘述提升到了視覺體驗的高度。
這使得《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不僅是產品思想和創造經驗的盛宴,也同時是視覺上的超級藝術享受,讓讀者獲得閱讀上的愉悅快感!
目錄
引言
創造新型設計文化
第一章:創造力的轉變
第二章:建立創意科學
馬庫斯克雷奇默爾
第三章:從綠色和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維克多巴巴納克
馬蒂娜菲內德爾和托馬斯蓋斯勒
推動設計革命
第四章:心手並用進行創作
第五章:青蛙戰略設計經典
貴翔、索尼、CTM、卡瓦、漢斯格雅和唯寶、路易威登、蘋果、NeXt、海倫哈姆林基金會、山葉、奧林巴斯、漢莎航空公司、SAP、Dual、迪斯尼、夏普、青蛙設計公司的推廣活動、小青蛙
第六章:培養明天的設計師
第七章:維也納學生的設計作品
健康、生活和工作、生活和樂趣、移動性、數字集成、生存
設計引領未來
第八章:溫水煮青蛙
第九章:創新型商業領導層
約翰娜舍恩伯格
第十章:結語:創新設計
精彩節摘
前瞻設計--可持續變革的創新策略
哈特穆特· 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
作為一個戰略設計師,我的設計主旨是“產品應代表我們人類,而非產品本身”。前瞻設計這本書《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的一書內容涉及歷史學,套用學與戰略設計學的未來。憑藉其原創性及創新性,它能夠並且一定會為企業與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戰略設計學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結合了人類的社會欲望、情感欲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際需求,技術與經濟的可行性以及資源規劃的學科之一,如此整合以創造一個更加人性化和生態化的世界。從戰略性角度去延伸定義設計學則構成了一個關鍵部分,即為:匯聚技術、環境與經濟三大要素的人文主義大融合。
於我而言,設計學一直都是一門重要的戰略性學科。通過與諸如貴翔,路易·威登(LV),索尼,SAP等公司的合作,尤其是在與蘋果公司的協作過程合作中與史蒂夫·賈伯斯的直接溝通,更是成功地令我將這些設計演繹出來。因此,我在《前瞻設計:創新型戰略推動可持續變革》本書中也廣泛羅列了一些位居高層的管理人員,而且這些人也是極富創造力的創新者。無論在經濟,教育還是政治方面,他們都同樣具有影響力且占據領先地位。幾乎所有的未來預測都基於歷史。因此,本書不但會向大家展示青蛙設計中取自我個人職業生涯的一些相關案例研究,並配以豐富的插圖說明,而且也會呈現我在維也納套用藝術大學教學時所甄選的部分學生作品。
前瞻設計這本書所要傳達的關鍵信息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產能過剩及能源浪費問題,企業未來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這也意味著,無效的管理策略(所謂的廉價且有效)將不再起任何作用。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衡量我們的目標,過程以及人性化的資本主義制度!這也提倡我們,在十分重視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今天,我們要建立一個以創意為重點的教育體系(創新型科學)。而這種體系不但包括在學齡前期發現並提升那些創新人才,同時也能將必要的專業知識傳遞給他們,這樣,我們才有資格去積極應對未來的巨大挑戰。
作者簡介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艾斯林格是全球工業設計教父,世界頂級創意諮詢公司青蛙公司創始人,公認的高科技設計領域首位超級明星。
◆艾斯林格開創了蘋果“白雪”設計語言,奠定了蘋果的產品設計風格,催生了蘋果II 計算機系列,這一設計獲得了1984年《時代周刊》年度設計獎。
◆艾斯林格是全球知名企業背後的品牌打造大師,為蘋果、微軟、IBM、LV、通用、西門子、索尼、戴爾、花旗集團、迪斯尼、漢莎航空等成功創造了暢銷而經典的產品。
◆艾斯林格被美國《商業周刊》尊崇為自“1930年以來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以及首位“高科技設計超級明星”,1990年,他成為《商業周刊》封面人物——這是自1947年羅維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以來設計師僅有的殊榮。
◆艾斯林格及其青蛙團隊曾獲得數百項設計和創新大獎,包括商業周刊IDEA、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工業設計雜誌(I.D.managzine)和iF設計大獎。艾斯林格本人獲帕森設計學院的榮譽藝術博士學位。艾斯林格的許多設計作品被視為經典由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史密森研究院和慕尼黑新藝術中心永久收藏。 1990年艾斯林格獲得了羅維基金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Lucky Strike LifetimeAward), 該獎項每年僅在全球工業設計領域選取一位獲獎人,表彰其業內終身成就和其作品在社會文化層面對人類生活的積極影響。2000年漢諾瓦博覽會上艾斯林格被評為20世紀影響文化以及科學的45個德國人之一。
現在,青蛙設計公司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包括AEG、蘋果、柯達、索尼、奧林巴斯、AT&T等跨國公司。青蛙設計公司的設計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家具、交通工具、玩具、家用電器、展覽、廣告等,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公司最重要的領域是計算機及相關的電子產品,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特別是青蛙的美國事務所,成為美國高科技產品設計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設計機構。
媒體評論
設計好像談戀愛,必須超越功能性,才能創造新價值。形式追隨情感——“就像你挑老婆,是因為愛上她,而不是她很會煮菜拖地或洗衣。要創造品牌概念,讓使用者愛上它。”
前言
青蛙設計公司是本人於1969年創立的。我曾為世界上一些最優秀、最成功的企業家、高管和公司擔任創意顧問。在這段漫長的職業生涯之後,我寫了第一本書a fine line – how design strategi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1(《一線之間:設計戰略如何塑造商業未來》)。本書關注的焦點是商業和設計的結合,闡述了為什麼只有把戰略設計當作公司創新和商業戰略的一部分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由於商業焦點及空間有限的雙重原因,《一線之間》這本書並不像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樣詳盡,而我還在設計以及商業和設計的合作關係上提出了許多組織和流程方面的問題。因為《一線之間》還被譯為德文、中文、日文和韓文出版,它得到的反饋自然是全球性的。就這本書,我收到了很多的疑問、評論和批評。而這些疑問、評論和批評促使我開始寫作本書,並對前書中的信息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
總體而言,我收到的信息分為三類,我據此將本書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創造新型設計文化。這部分對設計職業、設計的發展歷史、當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機遇進行了概述。本部分的各個單元探討的是“創意”的含義、創意在商業中的作用,還有我早期的設計經歷是如何幫助我形成自己的設計方法,並讓我開始採用“右腦和左腦”合作的方法的。該部分還介紹了一些具體的理念,以幫助各公司在戰略規劃和經營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設計的作用。
第二部分:推動設計革命。本部分探討的是對設計專業的學生和商學院的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機會以及挑戰。職業技能是保證跨學科團隊協作的必要條件。該部分介紹了我的學生的某些作品,以說明在此列出的教育方法所帶來的成果。
第三部分:設計引領未來。該部分研究的是設計在當今商業中的作用,以及若要開創一個更高效、更持續的未來,應如何讓設計發揮更大的作用。此處講述了我的一點看法,即當今商業迫切需要讓設計發揮更大的綜合性戰略作用,並仔細回顧了商業和設計的結合在推動世界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就尋找和選擇正確的設計師以及正確的設計客戶,我提出了一些建議,並審視了加深對創意及其流程的理解和重視對商業領導可能會有哪些益處。
歷史和未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本書闡述了我在某些方面的個人想法,如設計和商業是如何發展到當前狀態的,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充滿競爭力的全球性戰略設計產業,從而更好地推動設計和商業的發展。下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我的個人見解,也許很多人會持反對意見。但是,我有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並從失敗中汲取了很多教訓,因此我的觀點、想法和建議至少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因此本書關注的焦點是當前商業關係和商業模式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如陳舊的企業結構、產品生產過剩、資金和生態浪費以及不公平的社會失衡現象等。也許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但是這都需要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這一點不僅要在各專業間展開——戰略設計的定位正是一種整體上的促進——也是國家、文化和思想方法之間需要做的。無論這些變革採用什麼具體形式,我們必須從“金錢文化”向“人類文化”轉變。這種轉變已經開始,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快轉變的步伐。
我認為這一目標急需早日實現,這激發了我的第二職業熱情——即培養新一代設計師。教學在我的生命中占據主要地位只是過去幾年的事但我對此並不陌生。1989年,我應邀成為德國卡爾斯魯厄設計學院的十位創始教授之一,那是我得到的第一個教育職位。在設計學院,我開創了整合式設計課“數碼包浩斯”(Digital Bauhaus),即在設計中將實體產品和虛擬產品相結合。我的這一授課方式受到卡爾斯魯厄藝術和媒體中心博物館(世界上首個“數字博物館”)的極大鼓勵。初次教學經驗讓我明白了教學生學習設計同對青蛙設計公司的設計人員進行指導是不一樣的。開放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目標。學生們的天分各有不同,而所有的天分都應得到鼓勵,對我而言,要接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伽利略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不能教會人們什麼,我們只能幫助他們發現自我的潛能。”
從2005年到2011年,我曾任教於奧地利維也納套用藝術大學,還接管了集成工業設計這一大師班課程,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的學生贏得了很多國家級及全球設計獎,這個班級也得到了《彭博商業周刊》的高度評價,學生畢業後也在世界各地謀到了不錯的職位。我和我的學生同斯特凡茲內爾、尼古拉斯西普、馬蒂亞斯普費弗、瑪蒂娜菲內德爾以及彼得克諾布洛赫等助教合作發明了新的方法和程式,而且我們的重點十分明確,即“整合性、社會性、可持續性”。
本書展示了我的學生所創造的一些優秀作品。除了包含學生的設計作品,書中有些章節是由我的博士生所著,如約翰娜舍恩伯格的創意商業領導研究,以及馬庫斯克雷奇默爾對創意科學的探討。此外,你還可以讀到我的學生進行的兩個研究項目,項目的課題分別是設計和設計遺產的經濟影響以及恢復偉大的奧地利裔美國設計師維克多巴巴納克的設計遺產的重要性。在本書中,瑪蒂娜菲內德爾和托馬斯蓋斯勒也對維克多巴巴納克的作品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可以這么說,過去六年的教學和科研經驗讓我從新的視角來審視專業設計教育和大眾創新教育。我堅信,為迎接全球性的挑戰,我們需要對創新教育進行徹底的變革和改進。此外,我們必須要明白年輕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望,我們不能把他們禁錮在刻板的學校教育制度中,因為這會從根本上扼制他們的天賦,限制孩子們的創造力。學生們在高中畢業前就應該享受、探索並擴展自己的創造力。
最後,本書還前瞻了未來的新機遇,並就主動變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為了對這些建議加以詳細說明,該書介紹了我為什麼接受了北京德稻大師學院的邀請,在上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開設了戰略設計大師班。為什麼是中國呢?原因在書中也有所提及,我之所以同意在中國開設戰略設計課程是因為中國是大部分科技消費品的生產國,不久之後大部分汽車也將由中國製造。本書最後一章指出,由於大部分科技消費品和汽車都是在美國或歐洲設計的,因此其背後的動機都是“降低價格”而不是“可持續性”,而且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十分分散。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在中國培養新一代創意精英,他們要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合作,能夠遵循老子“少則得”的告誡,設計出優秀的產品。若要推動建立一個環保的並具有可持續性的生產模式,我們必須要終止那種雜亂無章、浪費資源的生產方式,中國是首先開展這些工作的理想之地。
最後,本書還前瞻了未來的新機遇,並就主動變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為了對這些建議加以詳細說明,該書介紹了我為什麼接受了北京德稻大師學院的邀請,在上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開設了戰略設計大師班。為什麼是中國呢?原因在書中也有所提及,我之所以同意在中國開設戰略設計課程是因為中國是大部分科技消費品的生產國,不久之後大部分汽車也將由中國製造。本書最後一章指出,由於大部分科技消費品和汽車都是在美國或歐洲設計的,因此其背後的動機都是“降低價格”而不是“可持續性”,而且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十分分散。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在中國培養新一代創意精英,他們要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合作,能夠遵循老子“少則得”的告誡,設計出優秀的產品。若要推動建立一個環保的並具有可持續性的生產模式,我們必須要終止那種雜亂無章、浪費資源的生產方式,中國是首先開展這些工作的理想之地。
目前我們對中美關係的討論非常情緒化,有時甚至有失理性,而事實上中美處於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現在關於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貿易逆差以及貨幣政策的討論可謂眾說紛紜。中方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被另一問題所掩蓋,即有人認為中國為進行大批量生產而過度利用了其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但中國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在西方設計的,且設計十分不合理。當然,這個課題已經有很多書在論述,裡面有追逐金錢的投資銀行家,或者像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這種有類似願望的人,還有那些一心只想連任的政客所做的許許多多幼稚的演講。我認為這些都無法解決我們在全球生產中所面臨的真正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方法來面對當前的挑戰——除美國和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也開始考慮這一問題——但首先我們需要從設計合適的產品著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面前的挑戰轉化為良好的機遇。也許在如何推動該行動的開展方面大家的意見並不能達成一致,但在為什麼要開展這一行動的問題上,大家應該是有共識的。本書提出的基本觀點十分簡單:我們需要進行徹底的變革,敢於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敢於大膽行動;變革的口號是“整合性、社會性和可持續性”。
設計會創造出實體的、視覺的成果,在本書中我們對兩種形式都進行了論述。本書在設計上實現了兩種功能,既可以是一本文字讀物也可以是圖畫讀物。作為青蛙設計公司的資深藝術總監,格雷戈里坎(Gregory Hom),他創造了一套視覺準則,將該書從文字敘述提升到視覺體驗的高度。我希望你能喜歡這種體驗。此外,請記住貫穿整本書的基本設計原則:形式追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