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輪迴也許不是人類心智可以了解的,甚至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範圍。但生死啟蒙課透露了生命的不朽與真義,無疑改變了魏斯、凱瑟琳和數百萬人的生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前世今生:16堂人生啟蒙課
- 創作年代:1988年
- 作者:布萊恩·魏斯
- 作者學歷: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
- 著作:《前世今生》《生命輪迴》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前言,
編輯推薦
人生是無盡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
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節待學的課。
1988年起,連續96周雄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1993年,台灣金石堂網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前列,譯成數十種文字,台灣版狂銷500,000冊,暢銷20年,全球讀者口耳相傳,眾多權威心理醫生聯袂推薦,撫慰百萬人心靈的生死啟蒙書。
人世間處處可見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與逃避。這隱藏卻持續的恐懼不是任何金錢或勢力能消除的。我們如此憂懼死亡,有時甚至忘了活著的真正目的。
如果我們知道“生命是無盡的,所以我們不會死,我們也從未真正地出生”,以對死亡的恐懼就可以消除。如果我們知道以前曾活過無數次,將來也會再活無數次,不知會覺得多有保障。
《前世今生:16堂人生啟蒙課》 - 內容簡介
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節待學的課。
1988年起,連續96周雄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1993年,台灣金石堂網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前列,譯成數十種文字,台灣版狂銷500,000冊,暢銷20年,全球讀者口耳相傳,眾多權威心理醫生聯袂推薦,撫慰百萬人心靈的生死啟蒙書。
人世間處處可見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與逃避。這隱藏卻持續的恐懼不是任何金錢或勢力能消除的。我們如此憂懼死亡,有時甚至忘了活著的真正目的。
如果我們知道“生命是無盡的,所以我們不會死,我們也從未真正地出生”,以對死亡的恐懼就可以消除。如果我們知道以前曾活過無數次,將來也會再活無數次,不知會覺得多有保障。
《前世今生:16堂人生啟蒙課》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980年,27歲的凱瑟琳莫名焦慮、恐懼,生活一團糟。無奈之下,她求助於著名心理醫生布萊恩?魏斯。魏斯花了18個月做傳統心理治療,想減輕凱瑟琳的症狀。一無所獲時,他嘗試用催眠療法。在一連串的催眠治療狀態下,凱瑟琳記起引發她症狀的“前世”記憶。
公元前1863年,她是一個18歲的金髮女孩阿朗達。後來,洪水淹沒了鄉村,她溺死在洪流中。
公元1756年,她是西班牙妓女露伊莎。
19世紀,她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奴隸艾比。
二戰時,他是德國飛行員艾力克,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最後在戰爭中喪生。
這些都是凱瑟琳的前世,而她的症狀似乎也是這些前世“業障”的結果。
令人震驚的是,催眠狀態下的凱瑟琳會向魏斯轉達一些高度進化的“大師們”的訊息——有關生與死、愛與希望、信心與善意、德行與罪愆等。每一次催眠,都仿佛一堂堂生死啟蒙課。
魏斯對之既驚訝又疑惑,卻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於是,他客觀地記錄下治療全過程,4年後整理成《前世今生:16堂生死啟蒙課》。
公元前1863年,她是一個18歲的金髮女孩阿朗達。後來,洪水淹沒了鄉村,她溺死在洪流中。
公元1756年,她是西班牙妓女露伊莎。
19世紀,她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奴隸艾比。
二戰時,他是德國飛行員艾力克,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最後在戰爭中喪生。
這些都是凱瑟琳的前世,而她的症狀似乎也是這些前世“業障”的結果。
令人震驚的是,催眠狀態下的凱瑟琳會向魏斯轉達一些高度進化的“大師們”的訊息——有關生與死、愛與希望、信心與善意、德行與罪愆等。每一次催眠,都仿佛一堂堂生死啟蒙課。
魏斯對之既驚訝又疑惑,卻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於是,他客觀地記錄下治療全過程,4年後整理成《前世今生:16堂生死啟蒙課》。
作者簡介
布萊恩·魏斯,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邁阿密大學精神藥物研究部主任。著有暢銷書《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等。
媒體評論
無論一個人是否相信輪迴,這本書都不會讓他失望。“耐性和適當時機……每件事在該來的時候就會來。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許多人希望的時間表一樣。人生是無盡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節待學的課。”這些訊息並非傳統宗教的價值觀,而旨在揭示生命的意義。
——【美】《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Weekly)
在這本神奇的書中,心理學與哲學完美融合於一個真實的病例中。它使魏斯從此成為前世今生治療領域影響非凡的代言人、作家與領導者。
——【美】亞馬遜網站
探究前世對今生行為的影響,是一次有趣而發人深省的探險。它突破了常規,呈現出全新而高效的心理治療方式。
——【美】《紐約時報》書評版
一場意外的精神甦醒的深刻詮釋。這本意義非凡的勇敢的小書為科學與玄學的聯姻打開了一扇門。饑渴的界,必需此種追尋心靈的閱讀。
——台灣誠品網路書店
——【美】《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Weekly)
在這本神奇的書中,心理學與哲學完美融合於一個真實的病例中。它使魏斯從此成為前世今生治療領域影響非凡的代言人、作家與領導者。
——【美】亞馬遜網站
探究前世對今生行為的影響,是一次有趣而發人深省的探險。它突破了常規,呈現出全新而高效的心理治療方式。
——【美】《紐約時報》書評版
一場意外的精神甦醒的深刻詮釋。這本意義非凡的勇敢的小書為科學與玄學的聯姻打開了一扇門。饑渴的界,必需此種追尋心靈的閱讀。
——台灣誠品網路書店
目錄
編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第二章 催眠療法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
第四章 已逝的父親和兒子對我說話
第五章 “超意識界”的訊息
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
第七章 3500年前,你是我舅舅
第八章 遇見永生的自己
第九章 死亡筆記
第十章 爸爸,我愛你愛了四萬年
第十一章 末日大預言
第十二章 “欠與償”
第十三章 他們說我活過86次
第十四章 課業完成
第十五章 亟待檢驗的通靈實驗
第十六章 我能治療痛苦的眾生,但是我好累
結語
附錄
一、瀏覽千年萬年的我
二、我看“前世今生”
三、前世與今生的交會——《前世今生》座談會
前言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第二章 催眠療法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
第四章 已逝的父親和兒子對我說話
第五章 “超意識界”的訊息
第六章 未知死,焉知生
第七章 3500年前,你是我舅舅
第八章 遇見永生的自己
第九章 死亡筆記
第十章 爸爸,我愛你愛了四萬年
第十一章 末日大預言
第十二章 “欠與償”
第十三章 他們說我活過86次
第十四章 課業完成
第十五章 亟待檢驗的通靈實驗
第十六章 我能治療痛苦的眾生,但是我好累
結語
附錄
一、瀏覽千年萬年的我
二、我看“前世今生”
三、前世與今生的交會——《前世今生》座談會
前言
凡事皆有其理由,也許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既無先見之明,也不了解其中的原因,但假以時日和耐心,一切都會真相大白。
這就是凱瑟琳案例的情形。我初見她時是1980年,她27歲。她因焦慮、恐懼和痛苦的侵擾,踏進了我辦公室尋求幫助。雖然這些症狀自幼時起就如影隨形地跟著她,但近來卻逐漸惡化。她每一天都覺得情緒麻木,無法正常作息,處在一種低潮、沮喪的狀況中。
與她那時的混亂生活相反,我的生活則一帆風順,有美好而穩定的婚姻、兩個小孩以及蒸蒸日上的事業。
從一開始,我的生活好像就在直線上前進。我在一個呵護備至的家庭中長大,學業的成就不太費力就能得來,在大二那年我即立志要成為一個心理醫生。
我在1966年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然後進入耶魯大學醫學院,1970年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先在紐約大學貝列弗醫學中心實習,後轉到耶魯完成精神治療的住院實習。結束後,我受聘到匹茲堡大學教書。兩年後,我轉到邁阿密大學領導精神藥物部門。在那段期間,我在生物心理治療領域得到了相當的認可。在大學教了4年書後,我升為心理治療系的副教授,並被派為邁阿密一家教學醫院的心理治療科主任。當時,我已發表了37篇有關心理、精神領域的學術文章。多年有紀律的研究已把我的心智訓練成科學家和醫生的思考方式,把我往專業的保守主義窄路上推,我不相信任何不能以傳統科學方法證明的事物。我知道美國各主要大學都在進行靈學研究,但我沒有在意——那些對我都太遙不可及了。
然後我遇到了凱瑟琳。花了18個月的時間做傳統心理治療,想減輕她的症狀。當一無所獲時,我嘗試用催眠療法。在一連串的催眠治療狀態下,凱瑟琳記得了引發她症狀的“前世”回憶。她同時也能做“管道”,傳達一些高度進化的“靈魂實體”的訊息,通過她,我知道了許多生與死的秘密。在短短几個月內,她的症狀消失了,過得比以前更快樂、更平靜。
憑我的知識背景,我對這種情況簡直一無所知。當訊息一點點地揭示出來,我感到全然訝異。
我對於眼前發生的事並沒有一個科學的解釋,它不是人類心智可以了解的,而且遠遠超過我們想像的範圍。也許,在催眠下凱瑟琳可以集中注意力於潛意識儲存的前世回憶;也許,她能捕捉到精神分析大師榮格(CarlJung)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它是我們周圍的能量來源,包含了人類全體的記憶。
科學家開始找尋這些答案。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在這些研究中都可大大受益,它將解開我們的心智、靈魂、死後延續的生命等種種謎團,以及前世經驗對我們今生行為的影響。顯然地,歧見很多,尤其是在神學、哲學、心理治療和醫藥領域。
無論如何,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才剛萌芽,步調很慢,又不斷遭遇科學界及外界的阻力。
從歷史看來,人類總是不情願接受新觀念。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時,同時代的天文學家完全不接受,甚至連看都不願看一眼,因為這牴觸了他們原先的信念。現在的心理醫生和治療師也是同樣情形,對前世回憶和肉體死亡後的生存,即便已累積了相當多的證據,也不願檢視評估。他們的眼睛仍緊緊地閉上。
這本書是我對進行中的靈學研究的小小貢獻,尤其是探討死後經驗的支派。你所讀到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我什麼也沒有添加,除了不斷重複的地方外;也什麼都沒刪節,只稍微更改了凱瑟琳的身份,以保隱私。我花了4年來寫這本書,花了4年才鼓足勇氣,甘冒專業的風險透露這些不正統的訊息。
某晚我在洗澡時,突然覺得非把它寫下來不可。我有種強烈的感覺,時候到了,我不該再隱藏這些東西。我所得到的訊息本意就是要與人分享,而不是據為己有。從凱瑟琳而來的知識現在該藉由我傳出去,最好的結果就是:讓大家都了解我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真義。
我從浴室衝出來,到書桌前坐定,望著那一疊凱瑟琳催眠時錄的帶子。在清晨的曙光中,我想起在我少年時去世的匈牙利祖父,每當我告訴他不敢冒險剛,他總會慈愛地重複那句他最喜歡的英文口頭禪:“管他的!”是的,管他的。
這就是凱瑟琳案例的情形。我初見她時是1980年,她27歲。她因焦慮、恐懼和痛苦的侵擾,踏進了我辦公室尋求幫助。雖然這些症狀自幼時起就如影隨形地跟著她,但近來卻逐漸惡化。她每一天都覺得情緒麻木,無法正常作息,處在一種低潮、沮喪的狀況中。
與她那時的混亂生活相反,我的生活則一帆風順,有美好而穩定的婚姻、兩個小孩以及蒸蒸日上的事業。
從一開始,我的生活好像就在直線上前進。我在一個呵護備至的家庭中長大,學業的成就不太費力就能得來,在大二那年我即立志要成為一個心理醫生。
我在1966年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然後進入耶魯大學醫學院,1970年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先在紐約大學貝列弗醫學中心實習,後轉到耶魯完成精神治療的住院實習。結束後,我受聘到匹茲堡大學教書。兩年後,我轉到邁阿密大學領導精神藥物部門。在那段期間,我在生物心理治療領域得到了相當的認可。在大學教了4年書後,我升為心理治療系的副教授,並被派為邁阿密一家教學醫院的心理治療科主任。當時,我已發表了37篇有關心理、精神領域的學術文章。多年有紀律的研究已把我的心智訓練成科學家和醫生的思考方式,把我往專業的保守主義窄路上推,我不相信任何不能以傳統科學方法證明的事物。我知道美國各主要大學都在進行靈學研究,但我沒有在意——那些對我都太遙不可及了。
然後我遇到了凱瑟琳。花了18個月的時間做傳統心理治療,想減輕她的症狀。當一無所獲時,我嘗試用催眠療法。在一連串的催眠治療狀態下,凱瑟琳記得了引發她症狀的“前世”回憶。她同時也能做“管道”,傳達一些高度進化的“靈魂實體”的訊息,通過她,我知道了許多生與死的秘密。在短短几個月內,她的症狀消失了,過得比以前更快樂、更平靜。
憑我的知識背景,我對這種情況簡直一無所知。當訊息一點點地揭示出來,我感到全然訝異。
我對於眼前發生的事並沒有一個科學的解釋,它不是人類心智可以了解的,而且遠遠超過我們想像的範圍。也許,在催眠下凱瑟琳可以集中注意力於潛意識儲存的前世回憶;也許,她能捕捉到精神分析大師榮格(CarlJung)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它是我們周圍的能量來源,包含了人類全體的記憶。
科學家開始找尋這些答案。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在這些研究中都可大大受益,它將解開我們的心智、靈魂、死後延續的生命等種種謎團,以及前世經驗對我們今生行為的影響。顯然地,歧見很多,尤其是在神學、哲學、心理治療和醫藥領域。
無論如何,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才剛萌芽,步調很慢,又不斷遭遇科學界及外界的阻力。
從歷史看來,人類總是不情願接受新觀念。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時,同時代的天文學家完全不接受,甚至連看都不願看一眼,因為這牴觸了他們原先的信念。現在的心理醫生和治療師也是同樣情形,對前世回憶和肉體死亡後的生存,即便已累積了相當多的證據,也不願檢視評估。他們的眼睛仍緊緊地閉上。
這本書是我對進行中的靈學研究的小小貢獻,尤其是探討死後經驗的支派。你所讀到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我什麼也沒有添加,除了不斷重複的地方外;也什麼都沒刪節,只稍微更改了凱瑟琳的身份,以保隱私。我花了4年來寫這本書,花了4年才鼓足勇氣,甘冒專業的風險透露這些不正統的訊息。
某晚我在洗澡時,突然覺得非把它寫下來不可。我有種強烈的感覺,時候到了,我不該再隱藏這些東西。我所得到的訊息本意就是要與人分享,而不是據為己有。從凱瑟琳而來的知識現在該藉由我傳出去,最好的結果就是:讓大家都了解我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真義。
我從浴室衝出來,到書桌前坐定,望著那一疊凱瑟琳催眠時錄的帶子。在清晨的曙光中,我想起在我少年時去世的匈牙利祖父,每當我告訴他不敢冒險剛,他總會慈愛地重複那句他最喜歡的英文口頭禪:“管他的!”是的,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