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是一句成語(俗語),意為“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後又引申為“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的意思。又寫作“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 外文名:be miles from anywhere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
  • 解釋: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 
  • 拼音:qiánbùbācūn,hòubùzháodiàn
解釋,出處,近義詞,

解釋

巴:靠近。著:挨著。前面沒有村子,後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後引申義,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出處

【出處1】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後不著店,卻是投那裡去宿是好?’”
【出處2】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上梢沒下梢。”
【例】劉心武《鐘鼓樓》第六章:“那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可他那車就是開不動了。”

近義詞

【近義詞】前不巴村,後不巴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情感色彩】中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