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文

刻骨文

只所以叫作刻骨文是為了區分以安陽甲骨文為代表的殷墟甲骨文,甲骨文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亦被認為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刻骨文
  • 榮譽:“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
  • 地區:山東省昌樂
  • 歷史:8300年東夷文化 顯山東人智慧
基本信息,歷史意義,骨刻文布局結構,漢字新起源,專家意見,偶然的發現,偶獲刻圖牛骨,其他,獨具慧眼 教授親察百骨,中國四千年前已存文字,歷史文化,

基本信息

歷史意義

在山東省昌樂縣發現的一種神秘骨刻圖案引起考古界的關注。有關專家表示該文字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並正式命名其為“昌樂骨刻文”。這意味著中國古文字的出現時間將大大前推千年,甚至已知的中國文字發展史亦有可能會發生改變。

骨刻文布局結構

昌樂骨刻文字的布局和結構有規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現,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時期,製作上和殷墟甲骨文類似。獸甲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齊”的圖案符號比殷墟甲骨文更為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

漢字新起源

骨刻文與甲骨文,二者應具有某種傳承關係,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這些符號都屬於陰線刻,筆畫婉轉曲折,刻畫纖細,多為弧筆和曲筆,呈現出螃蟹狀、草蟲狀和鳥狀等形態。收集刻有文字元號的甲骨100多片及2塊玉殘片,共有600多個圖畫文字。這些文字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內,有的刻在骨臼頭上。

專家意見

山東省甲骨文學會李來付認為,與商周甲骨文比較,昌樂骨刻文更為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二者應當具有某種傳承關係。
有關專家表示該文字比殷墟甲骨文要早 1000年左右,並正式命名其為“昌樂骨刻文”。這意味著中國古文字的出現時間將大大前推千年,甚至已知的中國文字發展史亦有可能會發生改變。

偶然的發現

2004年,山東省昌樂縣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在龍山文化遺址上蒐集文物時,偶然從當地農民翻過的土地里找到一塊牛肩胛骨,回家清洗後發現骨上刻有圖案。肖廣德沒有想到,這次偶然的發現,竟然會引起考古界的廣泛爭議。

偶獲刻圖牛骨

從2004年到2007年,肖廣德先後在昌樂縣袁家莊等龍山文化遺址上蒐集了100多片帶有圖案的獸骨。期間他曾專程到濰坊、北京等地找有 關專家進行鑑定,但多數專家認為這些圖案是腐蝕或者蟲蛀的痕跡,或者是後人刻上去的。2007年7月,肖廣德帶著七塊獸骨找到了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 長劉鳳君教授。憑藉多年的專業研究鑑定經驗,劉鳳君意識到這批資料極為重要。

其他

獨具慧眼 教授親察百骨

次日,劉鳳君教授即駕車趕往昌樂,在肖廣德家裡看到了事先在桌子上擺好的一百多塊刻有圖案的骨頭。據劉鳳君教授回憶:“那天整整一個下午, 我都在觀察分析這些刻字的骨頭。這些獸骨大多是牛的肩胛骨、肋骨和肢骨,還有部分是鹿骨和象骨。大象確實在山東地區生存過,但在商代初期就已逐漸南移。這 說明這些骨頭至少會早於殷商時期。”

中國四千年前已存文字

劉鳳君表示,“與安陽甲骨文不同,這些文字均是由一個主筆,然後加上補筆組成,類似畫畫,多數字元像人物、動物和植物的象形符號,布局和結 構亦有規律可尋,有些部首反覆出現,而且都是陰線刻在牛骨象骨上,所以應該是一種圖形文字。從內容看,應該是記事的,而非占卜。”
以安陽甲骨文為代表的殷墟的發現,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此次“昌樂骨刻文字”的發現,亦是考古界的另一件盛事。劉鳳君表 示:“昌樂骨刻文字”的發現,證明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作為文明標誌的文字,把現有認知的中華民族文字史提早了1000年左右,對於中國文明史有 重大意義。同時,“昌樂骨刻文字”將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與古埃象形文字有同樣的重要性。劉鳳君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對發現“昌樂骨刻文字”的 遺址進行有效保護,並組織進一步研究發掘。

歷史文化

8300年東夷文化 顯山東人智慧
山東省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國古人類的重要活動地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中華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東夷人長期在山東地區活動,他們以 鳥為圖騰,創造了同期最先進的文化。東夷文化從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距今約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年)、龍山 文化(距今約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約3900年)。
東夷人製造出了實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燒造出了薄如紙、黑如漆的蛋殼陶;編織出了布紋細、密度高的紡織品,在 在彰顯了東夷人的智慧。而且,在龍山文化時期,東夷人就進入階級社會,並出現了國家,東夷文化對後來的商周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龍山文化是東夷文化發展的 繁盛時期,山東省昌樂有多處龍山文化遺址。“昌樂骨刻文字”就是在昌樂眾多龍山文化遺址中的袁家莊遺址等地發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