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集種子,種子處理,容器培育,栽培技術,選地,整地,定植,土壤,水肥,剪枝修形,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經濟,生態,藥用,
形態特徵
刺雲實是一種常綠具刺灌木或
小喬木,一般樹高3-5米,高的可達10米,壽命約50年,最長近百年。根系發達,屬深根性樹種。樹皮灰綠色或淺棕色,縱裂;莖幹及枝幹上散生棕褐色圖釘狀倒鉤皮刺。葉革質、光滑、具光澤,兩回偶數羽狀複葉,長10-24厘米,
羽片3-5對,長7-10厘米,著生小葉5-8對,小葉對生或近對生,偏卵圓形至長卵形,全緣,革質,兩面光滑無毛,綠色,具蠟質,有光澤,葉片長1.7-2.3厘米,寬1-1.4厘米,基部偏斜,先端圓鈍,微缺,幼時具小尖頭,主脈明顯,側脈稀疏不明顯,不達葉緣;托葉縮存,硬化為針刺,每片複葉具l對托葉刺;每對羽片及每對小葉問一般具3對托葉刺,上1下2,稀有不具針刺的。
總狀花序常分叉,花序長16-28厘米,蝶形
花冠,左右對稱,黃色,萼片5片,最下1片長,呈革質勺狀,長8-10毫米,寬3-4毫米,邊緣具1-1.5毫米長的梳狀齒,齒上具細齒和行毛;花瓣5片,膜質,旗瓣在內,覆瓦狀排列,雄蕊10枚,分離,
花絲下部被短柔毛,花葯斜伸,基部著藥;子房上位1室,中下部被短柔毛,內有胚珠數枚。莢果懸垂,斜四邊形,粉紅色至紅褐色,無毛,長8-11厘米,寬1.7-2.1厘米,內有種子4-7粒。種子堅硬,扁卵形至橢圓形,淺栗色至褐色,長約9毫米,寬約7毫米,千粒重約179克。
生長環境
刺雲實適宜生長於熱帶、亞熱帶乾熱河谷和半乾熱河谷、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區。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以壤土、沙壤土為宜,耐乾旱貧瘠。刺雲實對溫度、光照的要求較嚴格,以年平均氣溫≥18℃,極端最低氣溫≥-1.4℃,日照時數≥2108小時,日照百分率≥48%的地區較適宜。喜熱、喜光、要求土壤透水性良好,特別禁忌洪澇水淹。在全光照下生長,病蟲危害較少。
分布範圍
刺雲實原產於南美洲,主產地為
秘魯,其次為智利、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刺雲實在秘魯的分布範圍為西經70°-80°,南緯5°-10°,主產地為卡哈馬卡、蘭巴耶克、安卡什、拉里貝塔德、利馬、胡寧、萬卡維卡、阿雅庫喬、巴普里馬克、庫斯科和阿雷基帕等11個省。
為擴大刺雲實的種植面積和分布範圍,許多國家很早就對刺雲實進行過引種栽培,如西班牙、義大利、埃及、蘇丹、突尼西亞、烏干達等國,雖然都獲得成功,但因多種原因至今未進行大批量人工栽培。
中國的刺雲實是由
中國林科院資源昆蟲研究所於1991年從秘魯率先引種栽培成功的。1995年雲南省科委組織刺雲實考察團到秘魯考察和引種,除雲南省乾熱和半乾熱河谷地區推廣種植以外,已經引種到四川、廣西、西藏、貴州和海南等省、自治區。
繁殖方法
培育刺雲實苗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用容器培育實生苗木;二是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培育優質苗木。雖然中國林科院資源昆蟲研究所已成功研究出刺雲實苗木的組織培養方法,並已在生產實踐中推廣套用,但由於技術和設備要求較高,一般在農村難以推開,因此,只重點介紹容器實生苗木培育方法。
採集種子
要獲得速生豐產、品質優良的刺雲實種子,首先根據種植刺雲實的目的和用途(以生產刺雲實粉為主,還是以生產刺雲實膠為主,還是以恢復生態環境為主)選擇不同特性的優良品種,在適宜種植的林地中,篩選樹齡4年以上,生長健壯,樹冠豐滿,結實量高,豆莢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編號掛牌,重點培育,以保留刺雲實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待豆莢充分成熟時採集,在通風處晾乾,將種子分離出來,風乾裝袋後,於通風乾燥的倉庫中儲藏備用。
種子處理
刺雲實一般是雨季造林,大多採用百日苗,2月底至3月初開始育苗。在播種育苗前,要對所用的種子進行精選。採用篩選或水選,剔除蟲蛀、霉變和發育不良的種子。
刺雲實種子的種皮較厚,表面有蠟質,為促進種子的快速萌發,縮短育苗期,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經過生產試驗,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用濃硫酸處理。具體做法是:將精選出的種子,放在玻璃容器中,緩慢倒人濃度60-80%的濃硫酸進行浸泡,濃硫酸的用量以將種子浸沒並稍多為宜。浸泡時間的長短根據種子的成熟度確定,一般成熟度高的種子(種粒較大飽滿渾圓,顏色深棕褐色),處理時間18-20分鐘;成熟度低的種子(種粒較小,稍帶黃色或淺綠色),處理時間15-18分鐘。浸泡時間到達以後,將種子取出,用清水沖洗乾淨放入盆中,再用25-30℃的溫水浸泡15-18小時,促進種皮充分吸收水分,加快發芽進程。將種子取出放置盆中,用紗布覆蓋並保持種子的合理濕度,不能淹水,也不能發乾,氣溫保持在25-30℃之間。每天清洗一次種子和紗布,將發芽的種子揀出,及時進行播種。種子的發芽率一般都達80%以上,5天后不發芽的種子就不要了,因質量無法保證。
容器培育
刺雲實可以培育地苗移栽,但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證造林質量,最好是培育容器苗。
容器的選擇:容器育苗是利用塑膠袋、紙袋、竹籃、稻草泥杯等小體積的容器來培育苗木,便於帶土植苗造林的一種育苗方法。紙袋、竹籃、稻草泥杯可以自制,但搬運不便,容易損壞,只能就近育苗造林。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塑膠袋培育苗木。塑膠袋可到農資公司或塑膠廠訂購,規格一般為10厘米×12厘米(直徑×高度)、10厘米×15厘米、12厘米×15厘米,培育大苗可選擇更大規格。
配製營養土:營養土的配製,為節約成本,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一般利用林地的表土,要求以壤土為主,土壤黏重要摻人適當的沙子,曬乾碾細後混入20%的火燒土、10%的有機肥料(廄肥等)、0.5%的化肥(以磷鉀為主的底肥,如過磷酸鈣),混合均勻後備用。
裝袋和做床:在進行容器育苗時,先將配製好的營養土裝袋,分層壓實,適量裝至距袋口1厘米處為宜,把裝好營養土的容器袋整齊排列在苗床上,所排長度、寬度以方便管理為宜。用沙土填好容器袋間的空隙,並培好床邊。既要方便澆水灌溉,又要防止被水淹沒。
消毒和播種:土壤消毒主要是用藥物進行,一般使用硫酸亞鐵,於播種前5-7天,在已排好容器袋的苗床上,用1-3%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噴灑。另一種辦法是用濃度40%的福馬林溶液,加水稀釋至0.01%進行噴灑,然後用稻草覆蓋苗床,10天后播種。將經過催芽處理的刺雲實種子,置人容器育苗袋中,每袋3-5粒,覆土厚度1-2厘米為宜,覆土後將土壓實,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有利於發芽出土。播種後用松毛或乾稻草覆蓋苗床,澆透水,隨後進入苗期管理。
栽培技術
選地
根據刺雲實適生範圍和造林地的選擇條件,對種植園進行規劃設計,營造目的以經濟效益為主的種植園,包括栽植區域、園內道路、排灌系統、屋舍設定等內容。以生態效益為主的,經營就比較粗放。種植小區的形狀最好為長方形,山坡地應改造為台地,以減少水土流失。園內道路在小區中布設主幹道和區間道,小區內設定灌溉溝渠或布設灌溉管網。修建簡易的房屋設施,如管理用房、倉庫、曬場等。
整地
整地方法:根據經營目的和經營水平不同,可分為打塘、挖種植溝兩種,整地的規格也不相同。在坡度較為平緩、土層深厚、以經濟效益為主的地塊,挖80厘米×80厘米×70厘米(長、寬、深)或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的大塘;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順等高線挖60厘米寬、80厘米深或60厘米寬、60厘米深的種植溝,溝間距3米,有利於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坡度較陡、土層較薄、以生態效益為主的地塊,挖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塘,或者挖相同規格的魚鱗坑,有利於保持水土。預整地時間最好在苗木定植前1-2個月,時間長一些更好,讓底土暴曬以消滅病毒和蟲害,促進土壤熟化。
施肥回土:在種植塘或種植溝回土前,要施足底肥。一般種植塘的用量為每塘廄肥10千克或垃圾肥20千克,鈣鎂磷肥1千克,與挖出的表土混合均勻,回填到塘底,再把土全部回填耙平,做好定植苗木的準備。種植溝的用量為每個種植點施廄肥15千克或垃圾肥25千克,鈣鎂磷肥1千克,與挖出的表土混合均勻,回填到溝底,再把土全部回填耙平。
定植
定植季節:雖然刺雲實營養袋苗造林常年都可進行,但從雲南乾濕季分明的氣候特點出發,苗木定植時間以雨季來臨時最佳,一般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定植時間過晚,到雨季結束苗木生長期短,主根扎不到實土層,將會影響長勢和保存率。
造林密度:刺雲實是強陽性樹種,喜光喜熱植物,樹冠較大,要有合理的株行距,有利於開花結實,便於撫育管理和經營採收活動的開展。根據引種栽培的經驗,株行距的大小,與地形和立地條件有關。立地條件好,管理精細的地方可適當稀植;立地條件差、經營粗放的地方可適當密植。通常使用的株行距為4米×4米(每畝42株)、4米×3米(每畝56株)、3米×3米(每畝74株)、3米×2米(每畝111株)。
定植方法:苗木出圃時要進行分級驗收,合格的袋苗要求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徑0.5厘米以上,生長健壯、根系完整、頂芽飽滿、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危害。將合格袋苗搬運到造林地邊,塘中心為定植點,種植溝每間隔2米的溝中心為定植點。在每個定植點上挖一小坑,坑內施複合肥0.3千克,與表土拌均勻,將袋苗輕輕除去塑膠薄膜,植入坑內,要注意複合肥不要與袋苗根系直接接觸。將回填土踏實,回填的高度要比苗木的根頸部位高2-3厘米(待水澆透以後,土壤自動下沉,苗木根莖部位與土表一樣平),用周圍的土培成圓形土盤,澆足定根水。坡地上的土盤可做成魚鱗形,內低外高,有利於保水保土。
土壤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刺雲實撫育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結構;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剷除地面雜草,防止爭水爭肥;減少病蟲危害;增加有機質含量。根據云南的氣候特點,一般每年要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2-3月間進行,此時正值雜草出苗期,可消滅大量雜草;第二次在5-6月間進行,此時正逢雜草生長高峰期,也是刺雲實生長旺盛期,有利於刺雲實生長;第三次在9-10月間進行,為刺雲實休養生息做準備。基本方法是用鋤頭剷除雜草,進行鬆土,並將雜草埋人土中,增加土壤肥力。秋季中耕時,土盤中要淺挖,以防損傷根系;土盤外要深挖,可結合施基肥進行,有效改良土壤結構。
林糧間作: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經濟收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刺雲實生長,在造林地中可套種矮稈經濟作物或綠肥。最好種植豆類作物,如黃豆、綠豆、飯豆等,不能種玉米等高稈作物。常用綠肥有苕子、黃花苜蓿、紫花苜蓿等。套種時,經濟作物距刺雲實幼苗的距離不得少於0.8米。
水肥
適時澆灌:刺雲實雖然較耐乾旱,但作為經濟林栽培,提高刺雲實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在冬春乾旱季節,仍然要進行澆灌。一般在每年1-5月間,每月澆灌1次透水,及時滿足刺雲實生長、發育、開花、結實對水分的需求。
適量施肥:刺雲實進人開花結實盛期以後,一年開花結實兩次,營養消耗較多,必須及時給予補充。施肥又分為追肥和基肥,使用的肥料和施肥的方法也不相同。追肥主要為化肥(氮、磷、鉀肥)及微量元素(如硼砂、硼酸)等,化肥採用兌水澆灌或噴灑(葉面施肥);微量元素按濃度比例(如硼砂0.1-0.2%)兌水後噴灑在葉面上。化肥也可結合中耕,在樹冠投影外側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挖長20-30厘米,寬20-30厘米,深10-15厘米的小坑,將化肥撒入坑內,回土填平。基肥主要為有機肥(廄肥),有機肥採用在樹冠投影外側挖環狀溝(20-30厘米深、20-30厘米寬)、輻射狀方向挖條狀溝(20-30厘米深、30-40厘米長、20-30厘米寬)等方法,施肥後回土填平即可。施肥的時間與中耕除草時間相同,第一、二次施追肥,第三次施基肥。
剪枝修形
主要採用整形、修剪等方法。整形是於幼樹期通過修剪來培育豐產樹形,目前多採用自然開心形、傘狀圓頭形和主幹疏層形。修剪是結合樹形的培育剪去不必要的多餘枝條,如重疊枝、內膛枝、徒長枝、纖弱枝、病蟲危害枝等,達到平衡樹勢、促生分枝、提早結實、提高產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連年豐產增收的目的。每年整形修剪季節一般在頭年12月至次年1月進行。整形的方法如下:
自然開心形:刺雲實苗定植生長1年後,在苗木高80-100厘米處、選擇下方有飽滿芽的地方進行短截定乾,促進分枝生長。第2年分枝長成後,從剪口以下選留3-4個生長健壯、分布均勻、角度適宜的枝條,逐步培養為主枝,其餘的枝條全部剪去,萌芽也抹去。主枝要向外斜生,角度60-70度為宜,角度不夠的可用拉、撐等辦法校正,促進樹冠伸張。第3年從各主枝萌發的分枝上,選留有一定間隔、生長健壯的分枝2-3個,每個分枝留60-70厘米長,進行短截後逐步培養為副主枝。第4年以後對副主枝上的分枝進行有選擇的修剪,保留結果枝,最終培養成自然開心樹形。
傘狀圓頭形:刺雲實苗定植生長1年後,在苗木高80-100厘米處、選擇下方有飽滿芽的地方進行短截定乾,促進分枝生長。第2年分枝長成後,從剪口以下選留3-4個生長健壯、分布均勻、角度適宜的枝條,逐步培養為主枝,其餘的枝條全部剪去,萌芽也抹去。主枝要向上斜生,角度40-50度為宜。第3年從各主枝萌發的分枝上,選留生長健壯的分枝4-5個,每個分枝留100-120厘米長,進行短截後逐步培養為副主枝,配置部分側枝。第4年繼續培養副主枝,並配置大量側枝,儘量擴大樹冠,最終培養成傘狀豐產樹形。
主千疏層形:刺雲實苗定植生長1年後,在苗木高80-100厘米處、選擇有飽滿芽的地方進行短截定乾,促進分枝生長。定乾後,第2年將剪口下第一芽所抽生出的健壯直立枝留作中心主枝,其下選擇生長勢均衡、方位好的新枝3-4個,培養為第一層主枝,各主枝保留間距30-40厘米,枝條長度以80-100厘米為宜,若當年未達到預定長度,可在次年繼續培養。第3年在第二層主枝距第一層最上面的主枝80厘米左右處選留2-3個主枝,各主枝問也要有一定間距,方向要和第一層主枝上下錯開;第三層選留主枝1-2枝。第一層主枝上每枝選留一級分枝3個,二級分枝2-3個,第二層主枝上每枝選留一級分枝2-3個,二級分枝1-2個。
病蟲防治
病害
危害刺雲實的病害主要有
白粉病、
根腐病、煤煙病等。白粉病多發生在苗期,主要危害刺雲實的新梢、嫩葉和幼芽,先在背面形成一層白色粉狀物,後出現黃斑,造成嫩葉畸形,影響生長。根腐病多發生在排水不良或土壤黏重的地方,植株根部染病後,從根皮到木質部逐漸腐爛,甚至死亡。煤煙病是由介殼蟲、蚜蟲等害蟲危害,分泌的蜜露引發的,在葉片、嫩芽和枝條上形成一薄層煤煙狀黑色霉層,影響刺雲實生長。防治方法主要有:
避免將造林地選在低洼陰濕處,不要選擇土壤過於黏重的地塊造林。
發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連續噴灑2-3次進行防治,每問隔10天噴灑1次。
防治煤煙病用5%石灰硫黃合劑(25-30波美度)噴灑1-2次,既可殺滅介殼蟲,又可消滅煤煙病。
蟲害
結合秋季中耕、追施基肥時,人工消滅地上地下害蟲。
結合冬季整形修剪,剪除病蟲危害的枝條,集中燒毀。用鐮刀颳去粗皮,清除越冬蟲卵,並在主幹基部塗刷石硫合劑或塗白劑(塗白劑配方:水100千克、石灰12千克、鹽1千克、包穀粉1千克,混合攪拌均勻)。
採用人工捕殺、抹殺的方式滅殺。
人工刮除蟲卵和消滅初孵幼蟲。
保護好害蟲的天敵,如瓢蟲、寄生蜂、花蝽等。
對蛀乾害蟲,在4-6月幼蟲、成蟲高發期,用40%的樂果15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噴灑在樹幹上滅殺。
對已蛀人樹幹內的害蟲,可用棉球蘸50%敵敵畏原液後塞入蛀孔,再用膠泥將孔封住,進行熏殺。
對食葉害蟲,在蟲發盛期,可用40%的樂果15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噴灑在樹葉上滅殺,一般噴灑2-3次,間隔10天左右噴灑1次。
主要價值
經濟
刺雲實可以說一身都是寶,它的豆殼含刺雲實單寧約55-61%,可替代中藥五倍子,用來生產刺雲實單寧酸、鑽井液稀釋劑、沒食子酸、焦性沒食子酸、抗菌素增效劑和食品添加劑等百餘種化工、醫藥產品;它的種子含半乳甘露聚糖約34%,可用於生產刺雲實膠。刺雲實膠在食品、醫藥、紡織、造紙和石油鑽井等方面有重要用途。它的種仁含蛋白質約40%,高於黃豆,可生產低脂豆蛋白,同時,種仁中含脂肪酸約13%,可提取豆甾醇和谷甾醇等多種重要醫藥原料。
生態
刺雲實的主根發達,葉常綠、花期長、耐乾旱、耐瘠薄,生長迅速,是乾熱、半乾熱河谷地帶荒山造林的優良樹種之一,是集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為一體的珍貴生態經濟樹種。
藥用
刺雲實豆莢殼除可以製取沒食子酸等許多化工、醫藥產品外,還可供藥用,其功效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清肺止咳、祛痰平喘,用於治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