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蝶魚屬

刺蝶魚屬,Holacanthus (Lacépède, 1802),是鱸形目刺蓋魚科的一屬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蝶魚屬
  • 拉丁學名:Holacanthus (Lacépède, 180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刺蓋魚科
  • :刺蝶魚屬
棲息環境,繁殖方式,種群現狀,湯臣神仙,女王神仙,蒙面神,石美人神仙,藍仙,國王神仙,

棲息環境

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散卵型。

種群現狀

湯臣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湯臣神仙
俗名別名: 湯臣(香港)
英 文 名: Bermuda Angelfish、Townsend Angelfish
拉丁學名: Holacanthus townsendi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佛羅里達南部至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亞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dd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9-21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0-21條  湯臣神仙是女王神仙(Holacanthus ciliaris)和藍色神仙(Holacanthus bermudensis)的混種,因此在體色和外形上與兩者非常相似。幼魚時期的湯臣神仙,胸腹部鮮黃色,鰭魚身體部分及背鰭棕褐色,體側和頭部均帶有藍色豎紋。湯臣神仙和藍色神仙的幼魚非常相似,區別只在於湯臣神仙的背鰭和臀鰭的軟條部分的邊線為鮮藍色,而藍色神仙為鮮黃色。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身上的鮮藍色豎紋逐漸消退,體色逐漸變黃。當湯臣神仙長至成魚時,體色藍里透黃。吻部和眼圈鮮藍色,鰓蓋邊和胸鰭鰭柄有鮮藍色色斑,前額有一黑色藍邊的色斑。藍色的背鰭和臀鰭帶橙色邊線,胸鰭、腹鰭和尾鰭鮮黃色。與女王神仙的成魚相比,湯臣神仙成魚的體色偏藍,而女王神仙體色偏黃,且女王神仙的背鰭和臀鰭邊線的橙色部分更為鮮明。而與藍色神仙的區別在於湯臣神仙的尾鰭是純黃色的,背鰭和臀鰭末端至尾柄的邊線是鮮藍色的,而藍色神仙的背鰭和臀鰭的軟條部分的邊線為鮮黃色。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45cm習 性 成魚棲息於岩礁區和珊瑚叢生的水深2-80米之間的水域,幼魚通常生活在峽道和臨岸的珊瑚礁區。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主要以海藻、海綿、珊瑚蟲和海鞘等被囊動物為食。

女王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女王神仙 俗名別名: 太后(香港) 英 文 名: Queen Angelfish 拉丁學名: Holacanthus ciliar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和東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佛羅里達和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至巴西、加勒比海、安的列斯群島(Antilles,西印度群島中的主要島群)和南美海岸,東至聖保羅岩礁(St
dd
氣 候 帶 亞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13度之間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9總數):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9-21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0-21條  幼魚時期的女王神仙,體深藍色並有數條鮮藍色豎紋,吻部、胸部、胸鰭、腹鰭以及尾鰭為橙黃色,深藍色的背鰭和臀鰭帶寶藍色的邊線。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體側和頭部的藍紋逐漸消失,體色也逐漸變為藍綠色。當女王神仙長至成魚時,體藏藍色被金邊大鱗片,前額具一帶鮮藍色斑點的寶藍色斑。吻部、下額、胸部和腹部均為藏藍色,黃綠色的鰓蓋和胸鰭基部均有大塊的鮮藍色斑。背鰭和臀鰭的末梢尖長也直達或超過尾鰭末端,且顏色為綠藍紫橙黃漸變,比彩紅更為艷麗。  女王神仙可謂所有海洋神仙魚中最為驚艷的,因此也就成為每個海水發燒友追逐的魚種。  (1):13-18.註:女王神仙有毒性;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45cm習 性 棲息於珊瑚礁區水深1-7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穿梭于海底扇(submarine fan,從大陸坡麓向外海緩斜的扇形地。在海底峽谷的前緣,為沉積物所覆蓋。又稱深海扇或海底三角洲)和珊瑚礁區之間。多半獨居或成對生活。科學解剖結果顯示,女王神仙胃裡的26種殘餘物,大部份為海綿,另外一小部分為海藻、水螅蟲、苔蘚蟲和海鞘等被囊動物。幼魚喜歡啄食其他魚只身上的寄生蟲。

蒙面神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蒙面神仙 俗名別名: 賊仙(香港) 英 文 名: Black Bandit Angelfish、Black-banded Angelfish 拉丁學名: Holacanthus arcuatus、Apolemichthys arcuatus、Desmoholacanthus arcuat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太平洋東部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夏威夷群島和約翰斯頓環礁(Johnston Atoll)一帶海域。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起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繁殖方式 散卵型食 性 雜食性
dd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條 背鰭軟條(總數):17-18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8條  成魚體上半部為淺咖啡色,下半部為珍珠白色,臀鰭和尾鰭均為珍珠白色並具黑色邊帶。眼部前端至背鰭末端之間有一道鮮明的黑帶將體側分為兩部。因為其獨特的紋理,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蒙著臉的賊人,所以也就得名蒙面,或賊仙。  關於蒙面神仙的科學歸類,生物學界一直存在著分歧。早在1831年,科學家Gray將其命名為Holacanthus arcuatus,即刺蝶魚屬;1941年,科學家Fowler將其命名為Desmoholacanthus arcuatus;而到了1980年,科學家Allen又把它命名為Apolemichthys arcuatus,這時蒙面神仙就被劃分到琪蝶魚屬了。但近年,科學界的觀點仿佛又回到了過去,認為Gray於1831年的命名法才是正確的。因此,本數據資料將跟隨最新的科學觀點,將蒙面神仙列入刺蝶魚屬中。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8cm習 性 棲息於岩礁區水深12-183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岩脊、洞穴和珊瑚礁區中。通常獨居,或一條雄魚和3-4條雌魚組群生活。生性膽小,躲躲藏藏,難以捉摸。主要以海綿為食,科學解剖結果顯示,蒙面神仙的胃裡還有一些海藻以水螅蟲和未知生物的卵。

石美人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美國石美人神仙 俗名別名: 美國石美人(香港) 英 文 名: Rock Beauty Angelfish 拉丁學名: Holacanthus tricolor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喬治亞州(美國)、百慕達群島(Bermuda)以及墨西哥至里約熱內盧往北一帶的海灣。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2度和南緯33度之間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dd
食 性 雜食性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7-19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8-20條  總體來說,美國石美人的幼魚和成魚在體色和體型方面沒有太大的差異。幼魚時期的美國石美人神仙,體色鮮黃色,身體中部靠後有一塊藍邊黑色眼斑。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眼斑黑色部分逐漸擴散至大半個魚體。當美國石美人長至成魚時,吻部灰藍色,前體鮮黃色,身體後部黑色並滿布銀白色大魚鱗,鰓蓋邊橙色、背鰭和臀鰭邊線為藍橙色相間,尾鰭鮮黃色。  註:美國石美人神仙有毒性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35cm習 性 棲息於防波堤、岩礁區和珊瑚叢生的水深3-92米之間的水域。幼魚常常出沒在火珊瑚(Fire Corals)區。主要以海綿、海鞘、海葵以及海藻為食

藍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藍仙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lue Angelfish、Common Angelfish 拉丁學名: Holacanthus bermud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百慕達群島、巴哈馬群島和佛羅里達南部至墨西哥灣以及尤卡坦半島(Yucatan)一帶海域。氣 候 帶 亞熱帶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dd
繁殖方式 散卵型食 性 雜食性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9-21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0-21條  藍仙在體型上與女王神仙(Holacanthus ciliaris)非常相似,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藍仙的前額沒有女王神仙的寶藍色色斑。幼魚時期的藍仙,胸腹部鮮黃色,鰭魚身體部分及背鰭棕褐色,體側和頭部均帶有藍色豎紋,背鰭和臀鰭的軟條部分的邊線為鮮黃色。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的體色漸漸轉為黃色,鮮藍色豎紋逐漸消退。當藍仙長至成魚時,體色偏藍並泛出黃色,背鰭和臀鰭帶鮮藍色邊線,軟條部分鮮黃色。需要注意的是,藍仙的成魚和湯臣神仙(Holacanthus townsendi)的成魚非常相象,它們的區別在於湯臣神仙的尾鰭是純黃色的,而藍仙的尾鰭為藍色斑點並帶鮮黃色邊線。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45cm習 性 成魚棲息於岩礁區和珊瑚礁區水深2-92米之間的水域,幼魚則生活在峽道和有遮蔽的珊瑚礁區域。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主要以海綿為食,同時也捕食海藻、珊瑚蟲和海鞘等被囊動物為食

國王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國王神仙 俗名別名: 一棟(香港)
 英 文 名: Passer Angelfish、King Angelfish
拉丁學名: Holacanthus passer
地理分布 分布在東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加洲灣(Gulf of California)至秘魯,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一帶海域。氣 候 帶 熱帶,南緯28度起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dd
形態特徵
幼魚時期的國王神仙,體淺藍色並有一條白豎紋及數條鮮藍色豎紋,背鰭和臀鰭帶鮮藍色邊線。頭部和胸部黃色,眼圈前後各有一條鮮藍色豎紋。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體色逐漸加深,身體後部的藍紋逐漸消失,頭部和胸部變為深藍色。當國王神仙長至成魚時,體色深藍色,背鰭始端和臀鰭始端之間有一條醒目的白色條帶。橙色的背鰭和臀鰭上有不規則的藍色條紋,並有鮮藍色的邊線。前額有一藍黑色帶鮮藍色斑點之斑塊,兩眼間有一鮮藍色的橫帶。與大多數海水神仙魚不同的是,國王神仙能很容易分辨出雌雄性別。腹鰭白色的為雄魚,黃色的則為雌魚。  據資料顯示,在墨西哥卡波聖路卡斯(Cabo San Lucas)一帶海域出現新的刺蝶魚屬混種,這可能是東太平洋海域的第一種蓋刺魚科混種。還不清楚是自然繁衍的結果,或是來自墨西哥Revillagigedo島的魚船把橙色神仙(Holacanthus clarionensis)帶到了這個海域。所有的魚體特徵均顯示出該未經確認的蓋刺魚科魚種是國王神仙和橙色神仙的混種。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35cm
習 性 成魚棲息於珊瑚礁區水深4-30米之間的水域,幼魚則生活在淺礁區有遮蔽的區域。通常成對生活,偶然會與虎斑神仙(Pomacanthus zonipectus)組群生活。繁殖季節在夏季末,雌魚的領域性比雄魚要強。主要以海綿為食,同時也會捕食海藻、無脊椎附著動物以及浮游生物等。幼魚與醫生魚(Labroides dimidiatus)一樣,會啄食其他魚只身上的寄生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