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三色刺蝶魚最初是由布洛赫(Bloch)於1795年描述並命名為Chaetodon tricolor。後來更改為有效學名Holacanthus tricolor(Bloch,1795)。
形態特徵
三色刺蝶魚最大長度達到約35厘米。體側扁而高。額頭輪廓微凹,眼睛前位,前鰓蓋骨硬棘較長。幼魚體黃色,在身體後上部有塊很大的黑色斑區,隨著魚齡增長,黑色區逐漸擴散至全身2/3,直到鰓蓋後緣和尾柄處。鰓蓋前區和
尾鰭、
胸鰭都是黃色。背鰭和臀鰭有紅色邊緣。隨著魚的年齡增長,
背鰭和肛門鰭的裂片變成長絲。虹膜的上部和下部為亮藍色。吻部藍黑色。嘴小,有梳子狀的牙齒。與太平洋的
雙色刺尻魚很相似,區別在於此魚體形較寬大,眼上方沒有藍斑。體長36厘米,最大可達60厘米。
生活習性
三色刺蝶魚棲息在近海的珊瑚礁或岩礁區,主要以海綿、被囊動物及藻料為食。幼魚的領土很廣,但與其他刺蝶魚不同,它們沒有設定清潔站。人們認為它們以浮遊動物,小型無脊椎動物,甚至其他魚類分泌的粘液為食。
分布範圍
海域範圍:分布於大西洋西部,自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至巴西沿海。包括巴哈馬、百慕達、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
國家地區: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島、聖尤斯達蒂斯和薩巴島(薩巴島、聖尤斯達蒂斯、博內爾島)、巴西、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屬蓋亞那、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島(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蘭部分)、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玻利瓦爾共和國委內瑞拉、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
繁殖方式
成魚通常形成持久的,甚至一夫一妻制的成對。通常這兩對由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個體組成,這可能表明該物種可能存在性二態性。但是,在性別上沒有差異。兩魚通過在水柱中緩慢上升,使腹部靠近而交配,並向水中釋放大量的精子和卵子進行交配。雌性每晚可以釋放2.5-7.5萬個卵,每個產卵周期可釋放多達1000萬個卵。卵是透明的,球形的和浮游性的,每個卵都包含一小滴油以提供浮力。
卵在受精後的15-20個小時內孵化。幼魚進入一種幼體前階段,在那裡他們缺乏功能性的眼睛、鰭和腸。幼體仍附著在卵黃囊上。卵黃在兩天內被吸收,在此期間,幼體成為功能齊全的自由遊動的幼魚。生長迅速,孵化後3-4周,幼魚就定居在礁石上。
保護現狀
主要價值
成魚是水族館裡非常誘人的觀賞魚,要求水族箱450升以上,一般適養幼魚。水溫24- 27℃。可餵食切碎的海產肉類及藻類等。最好在箱內放置足夠的生物活石以供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