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皮

刺蝟皮

刺蝟皮,中藥名。刺蝟科動物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 L.、短刺蝟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或大耳蝟Hemichianus auritus Gmelin.的乾燥外皮。具有化瘀止痛,收斂止血,固精之功效。常用於胃脘疼痛,子宮出血,便血,腸風下血,脫肛,痔瘡,遺精,遺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蝟皮
  • 別稱:蝟皮、刺鼠皮、蝟鼠皮、刺球子皮、仙人衣、毛刺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食蟲目
  • :刺蝟科
  • :蝟屬
  • :刺蝟、短刺蝟、大耳蝟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捕捉,於冬眠時捕獲更易
  • 用量:6-9g:研末,1.5-3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採集加工,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材性狀,飲片性狀,特別說明,

入藥部位

乾燥外皮。

性味

味苦、甘,性平。

歸經

歸胃、大腸、腎經。

功效

化瘀止痛,收斂止血,固精。

主治

用於胃脘疼痛,子宮出血,便血,腸風下血,脫肛,痔瘡,遺精,遺尿。

相關配伍

1、治腸風下血:白刺蝟皮一枚(於銚子內煿針焦,去皮,只用針),木賊半兩(炒黃)共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飯前空腹。(《楊氏家藏方》蝟皮散)
2、治反胃吐食:蝟皮燒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濟方》)

用法用量

6-9g:研末,1.5-3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

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於冬眠時捕獲更易。捕得後,用刀縱剖腹部,將皮剝下,翻開,撒上一層石灰,於通風處陰乾。

生長環境

刺蝟:分布於全國大多數地區。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雜草叢或丘陵地等不同環境。一般多在平原及丘陵地較潮濕或污穢的地方活動,冬季進入洞中冬眠。
短刺蝟:棲息於我國西北乾旱地區草原地帶的低洼地以及半荒漠地區的灌叢中,亦有冬眠習慣。分布於遼寧西部、河北北部以及內蒙古東部草原等地區。
大耳蝟:棲息於農田、莊園,礫石荒漠也能見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狀或直條狀,有的邊緣捲曲呈筒狀或盤狀,長3-4cm。外表面密生錯綜交插的棘刺,棘長1.5-2cm,堅硬如針,灰白色、黃色或灰褐色不一。腹部的皮上有灰褐色軟毛。皮內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殘痕。具特殊腥臭氣。以皮張大、肉脂刮淨、刺潔淨無臭者為佳。

飲片性狀

為密生硬刺的不規則小塊。外表面灰白色、黃色或灰褐色,皮內面灰白色或棕褐色,邊緣有毛,質堅韌。有特殊腥臭氣。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