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刺果衛矛刺果衛矛(原變種)。
長梗刺果衛矛(變種)
短刺刺果衛矛(變種)
生長環境
生叢林、山谷、溪邊等陰濕處。
短刺刺果衛矛(變種)生長於山地林邊。
生長於海拔300米至3300米的地區,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常綠闊葉林中,灌叢中,灌木林中,混交林下,林緣,落葉闊葉林中,山谷, 山谷林下,山谷雜木林中,山坡 ,山坡常綠闊葉林中,山坡闊葉林中,山坡濕林中, 石地,溪邊林中,溪邊陰濕地,陰濕地,雜木林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生叢林、山谷、溪邊等陰濕處。
![刺果衛矛 刺果衛矛](/img/b/97b/cGcq5SMyY2MmVmNhhDZ4cTOwcjZxETOmNWO0U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刺果衛矛(原變種)產雲南(鶴慶、大理、鄧川、昆明)、貴州、廣西、廣東、四川、湖北、湖南、西藏。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大坪子。
長梗刺果衛矛(變種)產於貴州(梵淨山、印江、都勻)。模式標本采自貴州梵淨山。
短刺刺果衛矛(變種)產於江西、湖北、安徽、廣東。生長於山地林邊。模式標本采自江西廬山。
藥用價值
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長刺衛矛的根。
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辛;溫
歸經:脾經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利水消腫
主治:風濕痹痛;勞傷;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
附方:①治風濕疼痛:扣子花一兩,煨水服;或煨水洗患處。②治勞傷:扣子花一兩,泡酒服。
化學成分
朱佳嫻2012年使用矽膠柱色譜,Sephadex LH-20凝膠柱色譜,製備型HPLC等多種分離技術對采自雲南西雙版納州的刺果衛矛莖枝進行系統的化學成分分離,利用各種波譜分析手段(ESI-MS, 1H-NMR, 13C-NMR, DEPT等)對單體化合物進行結構鑑定。共分離鑑定出60個化合物(EAC-1~EAC-60),包括苯丙素類6個、木脂素類19個、萜類及甾體類6個、黃酮類7個、芳基糖苷類4個、芳香族類15個,還有3個其他類化合物。分離得到的60個化合物中,EAC-1為新的苯丙素類天然產物,45個化合物為首次從衛矛科植物中分離得到,包括多個新木脂素、木脂素糖苷和黃酮木脂素;3個化合物為首次從衛矛屬植物中分離得到;其餘化合物均是從該植物中首次分離得到。用CCK-8法篩選刺果衛矛中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活性的單體化合物,包括苯丙素、木脂素、萜類、黃酮、芳香族及其他類在內的37個化合物。結果顯示,EAC-27對MCG-803有中等抑制活性,IC50值為21.4μM;其餘化合物未顯示明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