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直立或藤本狀,高2-7.5米;小枝常方形並有較明顯的縱棱。葉在花期多為紙質,至果期稍增厚成半革質,橢圓形、窄橢圓形或長方窄卵形,大小變異頗大,一般長為4-7厘米,可達10厘米,寬2-4. 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闊楔形或近圓形,葉緣有明顯鋸齒,側脈明顯,老葉並常在葉面呈凹入狀,小脈有時也呈凹入狀;葉無柄或稀有短柄,有柄時,長2-5毫米。聚傘花序2-3次分枝;花序梗和分枝一般全具4棱,小花梗則圓柱狀,先端稍膨大,並常具細瘤點;花4數,黃綠色,直徑約5毫米;花盤方形;雄蕊具細長花絲,長2-3毫米;子房具細長花柱。蒴果近球狀,密被棕紅色三角狀短尖刺,直徑連刺1-1.2厘米;果序梗具4棱,較粗壯;種子每室1-2,假種皮紅色。花期5-6月,果期8月以後。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中林內、路邊、岩石坡地和河邊。
分布範圍
產於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主要價值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續骨。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