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甘草

刺果甘草

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根狀莖無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可達1.5米,條棱,密被黃褐色鱗片狀腺點,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成球狀;總花梗短於葉,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萼鐘狀;花冠淡紫色、紫色或淡紫紅色,旗瓣卵圓形,頂端圓,基部具短瓣柄,龍骨瓣稍短於翼瓣。果序呈橢圓狀,莢果卵圓形,頂端具突尖,種子黑色,圓腎形,6-7月開花,7-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各省區及陝西、山東、江蘇。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常生於河灘地、岸邊、田野、路旁。

刺果甘草的莖葉作綠肥,亦可藥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刺果甘草
  • 拉丁學名: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豆目
  • :豆科
  • :甘草屬
  • :刺果甘草
  • 命名者及年代:Maxim.,1859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狀莖無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1-1.5米,具條棱,密被黃褐色鱗片狀腺點,幾無毛。葉長6-20厘米;托葉披針形,長約5毫米;葉柄無毛,密生腺點;小葉9-15枚,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5-2厘米,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密被鱗片狀腺體,無毛,頂端漸尖,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微小的鉤狀細齒。
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成球狀;總花梗短於葉,密生短柔毛及黃色鱗片狀腺點;苞片卵狀披針形,長6-8毫米,膜質,具腺點;花萼鐘狀,長4-5毫米,密被腺點,基部常疏被短柔毛;萼齒5,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花冠淡紫色、紫色或淡紫紅色,旗瓣卵圓形,長6-8毫米,頂端圓,基部具短瓣柄,翼瓣長5-6毫米,龍骨瓣稍短於翼瓣。果序呈橢圓狀,莢果卵圓形,長10-17毫米,寬6-8毫米,頂端具突尖,外面被長約5毫米剛硬的刺。種子2枚,黑色,圓腎形,長約2毫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刺果甘草喜生於鹽土和鹽鹼土上,要求的土壤pH值為8.0-8.5。在沿海和內陸的鹽化草甸、鹼性砂地、台田邊緣、排鹼溝旁、鹽漬化落荒地等都有分布。在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的鹽化壤質土,生長繁茂。性喜冷涼,喜光照,耐寒,耐熱、耐旱、怕澇,喜鈣質土,耐鹽鹼。生長適溫15~25℃。

分布範圍

全屬約20種,分布遍全球各大洲,以歐亞大陸為多。中國有8種,其中2種特有。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各省區及陝西、山東、江蘇。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蒙古、西伯利亞、中亞、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嫩莖。
培養條件培養基:⑴MS+6-BA0.5毫克/升+IAA1毫克/升;⑵MS+6-BA0.5毫克/升+NAA1毫克/升;⑶MS+6-BA0.5毫克/升+IBA1毫克/升;⑷MS+6-BA0.5毫克/升+2,4-D1毫克/升;⑸MS+NAA0.5毫克/升+2,4-D0.5毫克/升;⑹MS+6-BA0.1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⑺MS+6-BA0.3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⑻MS+6-BA0.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⑼1/2MS+IAA0.4毫克/升;⑽1/2MS+IAA0.6毫克/升;⑾1/2MS+IAA0.8毫克/升;⑿1/2MS+IAA1毫克/升;⒀1/2MS+IAA1.2毫克/升。上述MS培養基中均加3%蔗糖,1/2MS培養基中加1.5%蔗糖,固體培養基的瓊脂含量為0.5%,pH5-8.0。光強30-4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為10-11小時/天,培養溫度為14-27℃。
生長與分化情況:
  1. 無菌材料的獲得將生長旺盛的刺果甘草嫩莖切成長3-4厘米莖段,放入250毫升的磨口廣口瓶中,用自來水沖洗20分鐘後,振盪洗滌4次,加0.05%的安利洗滌液振盪洗滌5分鐘,再用自來水洗滌3次,移至超淨工作檯上,用70%的乙醇振盪滅菌30秒左右後,迅速用無菌水清洗3次,接著用0.05%的氯化汞,溶液振盪滅菌12分鐘,再用無菌水振盪清洗5次,即獲得無菌材料。
  2. 愈傷組織的誘導用解剖刀將無菌嫩莖表皮削掉後,切成0.3-0.5厘米的塊狀,分別接種到培養基⑴-⑸上培養誘導愈傷組織。培養40天時,培養基⑶上的材料未見形成愈傷組織,而培養基⑴、⑵、⑷、⑸開始形成愈傷組織。培養到80天的觀察統計表明,在培養基⑴、⑵、⑷、⑸上,愈傷組織的誘導率分別為39%、67%、88%、91%。儘管在培養基⑸上愈傷組織的誘導率高,但其白而鬆軟,為沒有分化能力的愈傷組織;在培養基⑷上誘導的愈傷組織呈綠色的顆粒狀,外觀上為具有分化能力的愈傷組織。把在培養基⑷上誘導的愈傷組織在相同的條件下連續繼代培養8次,不僅每-代的培養周期縮短為50天,而且繼代培養的愈傷組織色澤和其他外部性狀仍保持不變。
  3. 分化培養將在培養基⑷上誘導的綠色顆粒狀愈傷組織,接種到培養基⑹-⑻上進行分化培養。培養30天時,所有培養基上的愈傷組織都可見緩慢生長;培養到45天時,在培養基⑺和⑻上的愈傷組織上部顆粒有綠色的芽點;再經過30天的培養,培養基⑺上的愈傷組織停止分化,而在培養基⑻上的愈傷組織會分化出布滿表面的綠色叢生不定芽。培養基⑻上的顆粒狀愈傷組織的分化率為99%。
  4. 試管苗的生根將分化培養基⑻上分化生長高約0.5厘米以上的叢生不定芽切去基部的愈傷組織,轉接到培養基⑼-⒀上,進行生根培養。培養10天左右,培養基⑼-⑿上形成可見的根原基;繼續培養15天后,培養基⑽的根系生長好於其他培養基。40天時,培養基⑽的平均每株試管苗生根6.7條,根長3厘米左右,生根試管苗生長旺盛。生根率為92.4%。
  5. 試管苗的移栽打開生根試管苗的培養瓶蓋,放在光強60微摩爾/(平方米·秒)下煉苗3天后,取出試管苗,洗去根部培養基後,切成具有2條以上根的獨立苗,移栽到以爐灰渣為基質的花盆中,於溫室內溫度為20-28℃、濕度95%左右的遮陰條件下培養,10天左右開始生長;再於正常的日光溫室的條件下培養40天,成活率為69%。移栽90天后,移栽試管苗的長勢與同期播種的實生苗基本一致,以後試管苗的生長優於實生苗,其根係為實生苗的2倍左右。

主要價值

肥料:莖葉作綠肥。
綠化:刺果甘草的生長周期長,抗旱、抗蟲,是一種抗逆性較強的綠化植物。
環境:由於刺果甘草草莖桿堅硬,植株高大,分枝多,葉量大,根系發達,固沙保土作用良好。
經濟:刺果甘草種子不僅可以榨油,莖纖維可用於編織多種編製品。莖桿木質化程度高,燃燒值高,也是一種重要的薪炭植物;還是一種良好的蜜源植物。
飼料:刺果甘草可青飼,亦可曬制乾草,也可與禾本科飼料作物混合青貯。在中國華北,一年可刈割2-3次,濱海天然刺果甘草草地,覆蓋度90%左右,年公頃產鮮草45-60噸;覆蓋度95%以上的內陸草地,每公頃產鮮草60-75噸。
觀賞:適應性強,耐鹽鹼,園林中可用於鹽鹼地、砂質地片植栽培,可觀賞,也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藥用:
  1. 藥用部位:以果實、根入藥。中藥名:果實:狗甘草。根:狗甘草根。
  2. 採收加工:果實:秋冬果熟後採集,曬乾。根:全年可采。
  3. 主要成分:根和根莖含馬其頓甘草酸、三萜皂苷A和B、刺果甘草酸、高紫檀酚等成分。
  4. 藥理作用:甘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5. 性味功能:果實:甘、辛,微溫。根:甘、辛,溫。果實:催乳。根:甘殺蟲止癢,鎮咳。
  6. 主治用法:果實:用於乳汁缺少。根:用於陰道滴蟲病,百口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