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朔麻假尾孢

編號
8770
拉丁綱名
中文綱名
拉丁目名
中文目名
拉丁科名
中文科名
拉丁名
Pseudocercospora triumfettae
中文名
刺朔麻假尾孢
定名人
(Syd.) Deighton
參考文獻
Mycol. Pap. 140: 122, 1976; Hsieh & Goh, Cercospora and Similar Fungi from Taiwan. p.331. 1990; Guo & Hsieh, The Genus Pseudocercospora in China. p.331. 1995.
採集地
形態描述
斑點葉兩面生,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無明顯邊緣,寬1.0-5.0mm,常多斑癒合,葉面斑點淺黃色, 葉背斑點灰褐色。子實體主要生於葉背面。次生菌絲表生,生在葉背面:菌絲攀纏在葉毛之間, 淺青黃色,具隔膜,分枝,寬2.0-4.0μm。無子座。分生孢子梗作為側生分枝單生在表生菌絲上, 淺青黃褐色,色澤均勻,寬度不規則,直立或稍彎曲,無曲膝狀折點,不分枝或偶具分枝,頂部 圓至圓錐形,0-2個隔膜,有時在隔膜 處縊縮,5.0-20.0×4.0-5.0μm。分生孢子圓柱形,淺青黃色,直立至中度彎曲,頂部寬圓形, 基部圓至短的倒圓錐形平截,3-7個隔膜,25.0-55.0×3.5-5.0μm。
討論
Chupp(1954)描述的刺朔麻尾孢 Cercospora triumfettae Syd.,分生孢子梗30.0- 80.0×3.5-5.0μm,分生孢子圓柱形-倒棍棒形,近無色至非常淺的青黃色,30.0-100.0×3.0- 5.0μm。Deighton(1976)在把該菌組合到假尾孢屬時描述:分生孢子梗 8.0-80.0×3.0-4.0μm, 分生孢子青黃色,窄倒棍棒-圓柱形至近圓柱形,35.0-110.0×3.0-4.0(-4.5μm)。本菌在中國 標本上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較短。
Deighton(1976)組合的刺朔麻生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triumfettigena(Yen & Gilles) Deishton也寄生在刺朔麻屬 Triumfetta spp. 植物上,葉斑通常為淺黃色不規則形斑塊,分生孢子 梗長達600.0μm,寬3.0-8.0μm,分生孢子30.0-90.0×4.0-6.0μm,與本菌明顯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