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刺史部是指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除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
徐州刺史部,漢代官職名,漢武帝所設十三州部之一,治所郯縣,管轄地為今山東、江蘇、安徽交界處。...
漢代置監察區,是漢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隴縣、冀...
荊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為13個州刺史部。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
交趾刺史部(越南語:Giao Chỉ thứ sử bộ),西漢政區。東漢初改為交州刺史部,所以習慣上通稱交州刺史部(越南語:Giao Châuthứ sử b...
揚州刺史部是一個古代的官位,始置於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全國十三部(州)之一。範圍相當於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蘇淮河以南部分,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除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每區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專門負責巡察該區境內的吏政,檢舉不...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區。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立冀州刺史部,...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監郡御史)。漢初省,旋復置。...
并州刺史部是漢武帝元封中年設定的機構,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郡、上黨郡、西河郡、雲中郡、定襄郡、雁門郡、朔方郡、五原郡、上郡等九郡。...
歷史沿革泰始五年(269年),以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合七郡置秦州刺史部,鎮冀城。太康三年(282年),秦州併入雍州;太康七年(286年),復置秦州(...
雍州刺史部,東漢末始置。東漢時漢光武帝定都洛陽,設立過雍州,治所姑臧(涼州),但是不久取消。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雍州再度成為正式行政區,李傕控制下的東漢末代...
歷史沿革東漢時於東北方僅設幽州;漢獻帝時,公孫度據遼東,自稱為平州牧。曹魏分遼東、昌黎、玄菟、帶方、樂浪五郡為平州刺史部,治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市)。不...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立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武帝開邊,置漢四郡,亦屬幽州刺史部。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刺史部治所在薊縣,轄境相當...
漢族九州之一,是一個地理範圍,大體位於古黃河和濟水之間(今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同時也是王朝的一個行政區域,範圍和治所隨歷史多有變更。...
歷史沿革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漢,旋分蜀漢故地為益、梁二州,各領八郡。梁州刺史部初治沔陽(今勉縣舊州);晉太康中移治南鄭(今漢中市)。轄境相當...
泰始七年(271年),析益州之建寧、興古、雲南三郡,交州之永昌郡,合共四郡置寧州刺史部。...
東漢初改交趾刺史部為交州刺史部,治龍編(今越南北寧),轄今兩廣及越南中北部。...... 東漢初改交趾刺史部為交州刺史部,治龍編(今越南北寧),轄今兩廣及越南中北...
東晉置江州刺史部,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縣制,刺史部除。 ...
揚州刺史,揚州刺史部的行政長官。始置於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全國十三部(州)刺史之一,秩六百石。負責監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務,巡行郡縣,以“六條”問事。...
漢陽郡,東漢至三國魏時的行政區劃,涼州刺史部所在地,州、郡治冀縣(今甘肅甘谷)。...... 漢陽郡,東漢至三國魏時的行政區劃,涼州刺史部所在地,州、郡治冀縣(今...
漢代置監察區,是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