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制錦市國小。創辦於清
光緒三十二年(1905年),前身是鎮武廟學堂(私塾性質),校址在鎮武街鎮武廟祠堂內。1911年,政府出資,在鎮武廟北建起鎮武廟學堂, 1912年改名為山東省立第五初等國小校。1916年1月改名為山東省立制錦市國小校,校院面積逐步擴大到2萬多平方米。全校分為6個年級,20多個班,每班有學生30多人。1929年,又改名為
山東省立第二實驗國小。1938年,改為濟南制錦市國小。1939年,改稱山東省濟南模範國小校。1945年,改為山東省立濟南第一中心國民國小。1946年,改為山東省立第一實驗國小。 解放後,改名為濟南特別市制錦市國小。
校園環境
校院面積1.5萬多平方米,教職員工49人,33個教學班,在校生1802人,並設職工業餘學校。1955年劃出校院約7000平方米, 新建
濟南第十三中學。同年,新建1座有8個教室的2層教學樓,校院面積約8800平方米。 該校在50年代,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學秩序正常。在“文革”中,學校“停課鬧革命”,教師被批鬥,設施被毀,教學受到嚴重影響。1978年後,通過撥亂反正,落實政策,學校發生很大變化。相繼建立了圖書館、閱覽室、教學實驗室、教具管理室、電化教育室、衛生保健室、文體活動室等。學校教學秩序穩定,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自1984年,開始在一年級進行教學整體改革試驗,對課程設定、教材編選以及教法、考試進行綜合改革。1986年改革試驗延伸到三年級。
1984年以來,開闢第二課堂活動。全校設有科技、文體課外小組。不定期進行演講,智力競賽,書法展覽,以及趣味數學、棋類、體育等比賽活動。每天增加10分鐘演講和天天練書法活動。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在學生中,湧現了一批有特長的學生。
學校榮譽
孫謙獲1986年全國青少年華羅庚數學競賽第五名;單濤1980年獲希臘國際少年兒童畫獎;契曉峰1981年獲泉城少年兒童書法第一名;王璇、溫學穎1985年分別獲全國兒童書法優勝獎和泉城青少年數學競賽一等獎;李潔1981年獲省優秀小幹部獎;韓冰獲省武術比賽猴拳第一名;學校歌舞隊連續4年獲全市表演、創作一等獎。 1986年,
濟南市教育局撥款180萬元,進行校舍改造。
1987年6月,兩座5000平方米高標準教學大樓落成。 新教學樓高4層,有標準教室45間;大、小辦公室,活動廳15間;280平方米健身房1處;樓頂有進行高層綠化的露天花廊。整個校舍設計新穎別致, 造型優美。尤其是各個教室六面開窗,採光係數為10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樓內設有教學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電化教育室、音樂室、美術室、接待室、老幹部活動室、少先隊榮譽室、體育館等。
1990年, 全校有學生30個班,1975人,教職工89人,其中:大專學歷者9人,中師學歷者78人;高級教師16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有50名教師獲全國、省、市授予的榮譽稱號,2名教師被選為省政協委員、區政協副主席和人民代表。 學校占地面積8360平方米,建築面積647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