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環境演化與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制度環境演化與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制度環境演化與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研究》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亦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度環境演化與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 作者:鄧亦林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 頁數:265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0945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命題,也是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制度環境演化與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研究》將制度分析方法引入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的研究視閾,並以此為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一個以政黨—意識形態、政府—法律法規、社會—公民文化為基本內容的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理論分析框架,系統考察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組織發展狀況,探尋當代中國制度環境演化與社會組織演變的歷史脈絡,全面展示制度環境演化的歷史進程,揭示其演進機理與演進趨勢,從理論上對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的歷史必然性進行詮釋,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最佳化進行前瞻性分析。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問題緣起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與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五 創新嘗試
第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與制度環境概述
第一節 相關概念界定
一 社會組織
二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
三 制度環境
第二節 制度環境的能動者
一 政黨
二 政府
三 社會
第三節 制度環境與社會組織關係
一 制度環境要素
二 制度環境對社會組織發展的影響
第四節 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分析框架
一 政黨一意識形態
二 政府一法律法規
三 社會一公民文化
第二章 總體型制度環境與社會組織準政府化(1949-1978年)
第一節 1949-1978年中國社會組織發展
一 社會組織的創建
二 法律法規的奠基
三 社會組織的清理整頓
四 單位體制的建立
第二節 總體型制度環境
一 政黨一政府一社會高度同構
二 社會組織合法性的重建
三 社會組織自治性的喪失:以工會角色之爭為例
第三節 總體型制度環境下社會組織準政府化
一 黨的全方位領導
二 政府系統的延伸
三 職能的偏移
四 資源的完全供給
第三章 依附型制度環境與社會組織功能化(1978-1992年)
第一節 1978-1992年中國社會組織發展
一 社會組織的恢復發展
二 新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
三 社會組織治理法律框架的初步形成
四 社會組織的清理整頓
第二節 依附型制度環境
一 黨的政策型領導
二 政府的管控策略
三 政府主導發展取向
第三節 依附型制度環境下社會組織功能化
一 助手角色的定位
二 政府職能轉移的承接者
三 行政資源的輸送
四 社會組織功能化的一個樣本:工商聯的逐漸復歸
第四章 分離型制度環境與社會組織專業化(1992——2002年)
第一節 1992-2002年中國社會組織發展
一 社會組織規範發展
二 非政府組織思想廣泛傳播
三 基金會緩慢發展
四 民辦非企業單位興起
五 社區志願組織湧現
第二節 分離型制度環境
一 政社分開原則的明晰
二 培育初露端倪
三 規制漸成體系
四 公民結社熱情激發
第三節 分離型制度環境下的社會組織專業化
一 社會組織民間化
二 社會組織成為黨建新領域
三 社會組織的多元發展
第五章 協同型制度環境與社會組織自主化(2002年- )
第一節 2002年以來中國社會組織發展
一 社會團體發展
二 基金會發展
三 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
第二節 協同型制度環境
一 社會組織治理主體地位確認
二 社會組織培育體系化
三 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創新
第三節 協同型制度環境下社會組織自主化
一 社會組織黨建力度加大
二 黨政機關與社會組織脫鉤
三 社會組織主體性彰顯
第六章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困境
第一節 政黨一意識形態困境
一 社會組織定位模糊
二 選擇性放權
三 制度化政治參與渠道匱乏
第二節 政府一法律法規困境
一 法律制度供給不足
二 雙重管理體制困擾
三 登記政策差別化
第三節 社會一公民文化困境
一 傳統價值觀念制約
二 社會信任機制缺失
三 公民參與度不高
第四節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困境
一 合法性支持不足
二 角色定位失序
三 公信力不足
四 策略選擇錯位
第七章 最佳化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的理論闡釋
一 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時代表達
二 協同共治的秩序力量
三 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重要載體
第二節 最佳化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的基本思路
一 理論創新:制度環境構建的根本動力
二 培育與規制:制度環境構建的雙重任務
三 新型合作夥伴關係:制度環境構建的目標導向
第三節 最佳化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的具體對策
一 完善社會組織法律體系
二 進行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
三 建立樞紐型服務機制
四 完善社會組織監管體系
五 引導社會組織有序政治參與
六 注重社會組織能力建設
七 加強公共精神培育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