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馬老城,位於秘魯首都利馬,建於1535年,長期是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統治中心,建有大量殖民時期建築。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利馬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利馬老城
- 外文名稱:The old city Lima
- 地理位置:秘魯首都利馬
- 氣候類型:少雨、溫低、多霧
- 占地面積:45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利馬大教堂
利馬中心廣場
總統府 - 建立時間:1535年
- 影響: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理位置,建築特點,發展歷史,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利馬老城,位於秘魯首都利馬。利馬東依安第斯山脈,西臨太平洋卡亞俄灣和米拉弗洛雷斯灣,海拔154米。
建築特點
利馬城有新老兩部分。老城在北面,靠近里馬克河,殖民地統治時期的建築較多。城中心是“武器廣場”,從廣場放射出縱7條、橫13條道路,通向城市各個角落。各條道路都用大石板鋪成。房尾低矮,街道狹窄。廣場東為17世紀建造的天主教堂,雖多次重建,仍保持著濃厚西班牙建築風格。教堂採用巴拿馬運來的石料建成。聖多明各教堂是利馬最著名的教堂之一。這座建於1549年的雙塔教堂內,精美的祭壇上有一個青銅製的骨灰瓮,盛放拉丁美洲第一個聖徒聖羅莎的遺骨。祭壇前的一尊聖羅莎石膏塑像,是1669年克萊門特教皇給教堂的。巴洛克式的聖佩德羅教堂是耶穌會教會於1638年建造的利馬規模最大的教堂,摩爾風格的陽台給教堂增添了情趣。廣場不遠處是拉丁美洲最早的高等學府——聖馬科斯大學,創辦於551年。
發展歷史
利馬在印第安蓋丘亞語中的意思是“會說話的神像”。1535年,西班牙探險家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在這裡建立了殖民據點,形成利馬城的雛形。1550年,利馬城區出現了寬闊的街道和漂亮的房屋,城中心建起了商店。1746年的大地震,使城內3000多座建築倒塌,4000多人喪生。但是,一個新城很快在廢墟上重建來。1821年秘魯獨立後,利馬成為秘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文化遺產
利馬老城以阿馬斯廣場為中心。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是老城中一組精美的建築群,它包括拉·索雷達教堂、埃爾·米拉格羅教堂、馬約爾修道院等。這些建築中保存著大量藝術珍品。其中,15張大幅畫像組成的使徒群像,彼譽為“拉丁美洲獨一無二的藝術精品”。修道院圖書館收藏有極其珍貴的皮草書2.5萬冊,羊皮書約6000冊,是秘魯最重要的宗教文化研究場所。修道院地下室的地下墓地,是1810年以前利馬市的墓地,埋葬的遺體約有7萬具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