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馬的聖弗蘭西斯科女修道院建築群坐落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山腳下的利馬城內,該建築群以南美洲最大的建築——聖弗蘭西斯科女修道院為代表,都是當地的能工巧匠和來自舊大陸的建築師共同建造的。直到十八世紀中葉,這個利馬城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占領區的首都和重要城市。在1940年,1966年,1970年以及1974年,該市先後經歷了多次地震,聖弗蘭西斯科女修道院建築群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弗蘭西斯科女修道院建築群
- 外文名:Historic Centre of Lima
- 坐落:聖克里斯托瓦爾山腳下的利馬城內
- 地位:占領區的首都和重要城市
基本信息,詳細介紹,社會評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利馬的聖弗蘭西斯科女修道院建築群
英文名稱:
國家: 秘魯
所屬洲: 南美洲
批准時間: 1988 1991
批准標準
1988,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介紹
778-007
詳細介紹
利馬城位於大西洋沙漠海岸里的一處信風吹不到的綠洲上,距離屬於其領地一部分的卡亞俄港12公里,坐落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山的山腳下,里奧奧河穿城流過。雖然從遠古時期即有人在此定居,但直到1535年利馬城才正式成立。由於其政治、經濟和文化作用,利馬歷史中心成為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早期重要的殖民城鎮建築和城市發展的典範。歷史上利馬擔負著政治、宗教、行政管理等職能,現為秘魯首都。
1535年,查理王授權皮薩羅建立了後來的利馬城,這是征服秘魯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作為南美洲西班牙帝國的首府,以及1543年秘魯成立後作為總督管轄的領地,利馬城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產品。16世紀下半葉,利馬城內宗教場所的數量逐步增多;這其中就包括有聖弗朗西斯科女修道院。新大陸的第一所大學聖馬爾克斯於1551年在此建造。大量仿殖民地時期式樣的民居也修建起來。利馬城的人口數量在17世紀快速增長,其繁榮景象吸引了海盜的注意。1670年為了防禦而修建的城牆劃定了利馬老城的邊界。利馬城在1586年、1687年和1746年遭受到連續的嚴重地震破壞。第三次地震不僅損壞了圓頂和尖塔,而且幾乎夷平了其所有的6000間房屋。1821年宣布獨立後,利馬在現今的秘魯境內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阿爾馬斯廣場在新的共和國中是政治權力和宗教等級制度的中心。古鎮的城市布局大部分沒有受到19世紀下半葉在世界其它地方發揮作用的現代化影響。
大部分建築古蹟可追溯到17和18世紀。許多宗教和民用建築體現了巴羅克風格,是西班牙與美國獨創和統一的建築藝術的典範。經過雕琢的大門和木雕陽台為這個城市增添了華麗獨特的風格。除了這些非常重要的建築古蹟之外,這一歷史中心還擁有殖民地時期以前的一些遺蹟,著名的有佛羅里達慶典中心。
正如規劃中所設計的城市格線布局是對整個建築古蹟的選擇和統一的結果。大部分重要的建築古蹟在阿爾馬斯廣場,也是殖民地城市中心;較古老的居民區位於南面。利馬城中心相互垂直的格線狀布局仍保持原樣,仍在發揮著原來的功能。
社會評價
直到十八世紀中葉,這個“帝王之城”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占領區的首都和重要城市。在1940年,1966年,1970年以及1974年,該市先後經歷了多次地震的嚴重破壞。這裡的許多建築,如南美洲最大的建築——聖弗蘭西斯科女修道院,都是當地的能工巧匠和來自舊大陸的建築師共同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