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卵雙生子模型研究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病機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林曉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用同卵雙生子模型研究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病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林曉曦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嬰幼兒血管瘤在新生兒中發病率高達1%,給無數患者與家庭帶來不幸與痛苦。此外,雖然至今發病機制不明,但其快速增生與自然消退的特性,使之成為觀察人類血管生成規律的特殊視窗。血清是我們研究嬰幼兒血管瘤發生髮展機制的新切入點。miRNA是目前最重要的一類基因表達調控因子。通過miRNA晶片技術配對檢測每對單個患血管瘤的同卵雙生子增生期的血清中miRNA表達譜,可獲得差異性顯著的miRNA;並在大樣本量的普通患兒血清中對這些篩選出的miRNA進行驗證。然後利用細胞轉染技術對差異性miRNA進行細胞學功能研究,獲得有繼續研究價值的關鍵性miRNA。最終從血清學角度接近並了解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生髮展和消退的特殊機制。
結題摘要
背景及目的:嬰幼兒血管瘤在新生兒中發病率高達1%。因具有獨特的增生消退的臨床特徵,血管瘤的發病機制廣受關注卻仍未闡明。目前已經公認的血管瘤標誌物GLUT-1,需依賴組織學檢查,且無法區分增生消退的病程變化,對於血管瘤發生機制的提示意義有限。因此,急需尋找新的血管瘤特異性標記。microRNA(miRNA)作為新的腫瘤標誌物被廣為關注,血清microRNA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業已被用於腫瘤無創性標誌物的研究。本研究首先以同卵雙生子為研究模型,獲得有繼續研究價值的miRNA。最終從血清學角度接近並了解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生的特殊機制。 方法:利用TaqMan低密度晶片檢測單個患病的血管瘤同卵雙生子血清差異miRNA的表達譜,篩選差異顯著的miRNA,TaqMan探針qRT-PCR進行驗證,並構建差異miRNA的功能調控網路,並在普通嬰幼兒血管瘤增生期患兒血清中,檢測差異性miRNA的變化,以正常黑色素痣患兒血清為對照,以qRT-PCR技術定量檢測差異性miRNA,以細胞轉染技術對差異性miRNA進行細胞學功能驗證。 結果:同卵雙生子血清miRNA晶片檢測篩選8個差異miRNA,其中hsa-miR-518a-3p、hsa-miR-518e、hsa-miR-519a、hsa-miR-512-3p在血管瘤組中屬上調基因,hsa-miR-216b、hsa-miR-409-5p、hsa-miR-544、hsa-miR-606在血管瘤組均屬下調基因。qRT-PCR驗證miR-409-5p和miR-606在疾病和正常對照組血清不表達,miR-544驗證結果表達趨勢與晶片相反,miR-518a-3p在40例血管瘤血清中均檢出,在13例對照血清中有12例(92.3%)為Undetermined。miR-518e在40例血管瘤血清中有3例(7.5%)為Undetermined,在13例對照血清中有12例(92.3%)為Undetermined。轉染miR-518a-3p入血管瘤幹細胞後,其增殖能力增強,凋亡減少。 結論及意義:以單個患血管瘤的同卵雙生子為模型,利用TaqMan低密度晶片篩選和qRT-PCR驗證,血清miR-518a-3p和miR-518e具有用於血管瘤的早期鑑別診斷的潛能。miR-518a-3p對可提高血管瘤幹細胞增殖活性並下調凋亡水平,對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生機制具有重要提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