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樞湯《醫林纂要》

利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林纂要》卷十。具有去寒濕,壯血氣,舒筋活骨之功效。主治伏骨疽,生於兩腿上,當髀樞。

基本介紹

  • 名稱:利樞湯《醫林纂要》
  •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 功用:去寒濕,壯血氣,舒筋活骨
  • 主治:伏骨疽,生於兩腿上,當髀樞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羌活二錢(6g),獨活二錢(6g),蒼朮二錢(6g),防風一錢(3g),防已一錢(3g),木瓜一錢(3g),牛膝一錢(3g),肉桂一錢(3g),甘草節八分(2.4g),生黃耆一錢(3g),虎脛骨(酥炙)一錢(3g),松節一兩(30g)。

用法用量

水煎熟,加酒沖服。

功用

去寒濕,壯血氣,舒筋活骨。

主治

伏骨疽,生於兩腿上,當髀樞。

重要文獻摘要

《醫林纂要探源》:“利樞湯“伏骨疽”,生於兩腿上,當髀樞。此處肉薄,故曰“附骨”,或訛為“多骨”。又謂在長強穴左右,又謂疽中生骨,皆誤,長強左右則是臀之上,不得雲多骨也;髀樞本足少陽經所行,疽由寒濕,蓋少陽經之行於腹內者,過章門,出繞毛際,至髀樞而與外支會,則脾腎積寒、積濕,皆得溢於其經;又肉薄則邪易受,轉樞處則勞動而筋易傷,筋附於骨,不能大腫杴赤,故為疽“膝疽”亦然,膝為諸筋之會,又為寒府,少肉而多勞,故生疽必難愈。治亦去其寒濕,壯其血氣,以行之而已。若生骨之疽或有之,蓋擁毒結核,而堅如骨,亦猶痰核之類耳,然無定處也。羌活二錢,獨活二錢。以舒筋活骨,去濕除寒。雖非太陽經,亦不得不用此。蒼朮二錢。此本肝膽經藥,以祛寒濕,非其辛烈不可。防風一錢,防己一錢,木瓜一錢,牛膝一錢,肉桂一錢,甘草節八分,生黃芪一錢,虎脛骨(酥炙)一錢,松節一兩。水煎熟,加酒大劑服。疽在筋骨,結束轉樞之所,故以舒筋活骨為務。疽在下部,則寒濕凝澀,故以祛寒去濕為治足太陽、少陰皆主寒,足陽明、太陰主濕,寒濕陰邪多在下,而非勁力不足以達之活之蒼朮、防己、肉桂、虎骨、松節藥力皆勁。關少陽經,何不用柴胡?曰:疽在下,逐之使下,不可拔之使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